文类视角下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
江苏省苏州市程开甲小学 薛法根
【摘 要】教材文本承载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多重功能,文本的题材、类型及体裁不同,其功能 也不尽相同 。根据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功能,对现有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文本进行分类重 组、同类分层与聚类比较,进而从文体思维入手,提取学习大观念,对教材单元进行任务化重构,探 索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新视角与新路径。
【关键词】文体类型;任务化重构;单元整体教学
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24.14.002
文本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文本的题材、类型、体裁不同,其功能也不尽相同。对教材文本合理分类,依体而教,对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期组织了三篇文章,分别讨论文类视角下的学习任务教学、古诗词的主题化任务教学和神话单元的任务化教学。
江苏省苏州市程开甲小学薛法根从文本功能、文类模型、文体思维三个层面,探讨了文类视角下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苏州大学文学院杨书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沈玉芬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言志类”组诗为例,对古诗词的主题化任务教学进行了探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小学组块教学研究室朱祺、赵桂芝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对神话单元的任务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希望这几篇文章能对教师正确把握文本的题材、类型、体裁,有效开展教学有所帮助。
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文本;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科实践活动,无论是阅读与鉴赏,还是交流与表达,抑或梳理与探究,主要 凭借的也是文本;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单元主体依然是文本 。可以说,文本承载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多重功能 。文本的题材、类型及体裁不同,其功能也不尽相同 。对文本进行合理分类,依体而教、 识体而学、择体而用,从文类视角对教材单元进行任务化重构,探索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新视角与新路径,对语文课程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 、文本功能: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分类逻辑与教学困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学习任务群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分为三个层面六个任务群 ,其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遵循的是“文本功能 ”的分类逻辑,即按照文本的实用功能 、审美功能 、认知功能 ,设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三个学习任务群,对应的文本类型分别是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进一步梳理三个学习任务群学段内容所列 的文本类型,可以发现是从三个维度进行细化分 类的:一是题材维度 。 比如,同样是故事,有革命 故事 、爱国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 、解决生活问题的 故事 、中华智慧故事等 。二是篇幅维度,比如,第 一 、第二学段大多选用短文,有关于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的短文,有关于科学的 短文 ,有说明 、叙写大自然的短 文 等 。三是体裁维度 。实用类文本包括记人叙事的文本 、参观访问记 、考察报告 、科技说明文 、科学家小传 、新闻报道 、时事评论,以及留言条 、请假条 、短信息 、 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 ,总体 以 记叙文 、说 明 文 以及应用文为主;文学类文本包括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以及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论述类文本 包括短论 、简评 、诗话 、文论 、书画艺术论,以及革 命领袖的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等。学习任务群对文本的指称,有的按文本的类 型(文类)来 表述 ,如记叙 文 、说 明 文 、议论 文 等 ; 有 的 按 文 本 的 体 式 或 体 裁(文 体)来 表 述 ,如 诗 歌 、小说 、戏剧等 ;有的则是对文类或文体的细 分,如考察报告 、新闻报道 、人物传记等 。文本的 类型与体裁,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和社会生活需 要而产生的,从古代的辞赋 、奏疏以及表 、策等文 体的衰变 ,到现代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以及各 类实用文体的兴起,可以发现文类或文体具有鲜 明的时代感与实践性,正所谓“有用必有体,无体必无用 ,体用不可分 ”。实用类 、文学类 、论述类 等文本各具不同的文体特征与实践功能,以应对不同情境任务中的问题解决:“实用性阅读与交 流 ”重在实现日常生活沟通,“文学阅读与创意表 达 ”重在获得文学审美体验 ,“ 思辨性阅读与表 达 ”重 在 明 辨是 非 、善 恶 、美 丑 。 由此 可见 ,任务 类型与文体类型的匹配 、融合与创生 ,是建构与 实施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要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 素双线并进的方式来组建单元,而非按照文本类 型与功能来组建单元,教材单元与学习任务群的 文本类型并不完全匹配,有些单元文类难以界定 对应的学习任务群,这使得一线教师组织教学时 深 感 困 惑 。一 是文白交杂 。 同 一 单 元 中 既 有 文 言文又有白话文,不分语体就会沿用白话文的读 法,造成文言文的阅读障碍 。二是文类交错 。同 一单元中既有文学类作品又有实用类作品,错辨 文类就会造成误读甚至错读 。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 一 单 元 中 的《大 青 树 下 的 小 学》和《不 懂 就 要 问》是 实 用类 的记叙 文 ,《花 的 学 校》却是 文 学类 的散文诗,学习时若把想象中的学校生活当成真 实生活来认识,就遮蔽了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是 文体误用 。原文或原著中的节选,经过改编变成 了“教 材体 ”,难 以 辨识其本来 的 文体 ,导致 既 可 以 将 其 归 类 于 实 用 文 ,又 可 以 归 类 于 文 学 文 ,有 的 甚 至 游 走 于 记 叙 文 和 说 明 文 之 间 。 比 如 ,《少年闰土》一文,其原著《故乡》是小说,节选后往往 被 当成记叙 文来 教 ;《祖父的园子》一 文 ,其原著 《呼 兰 河 传》是 小 说 ,节 选 后 往 往 被 当 成 散 文 来 教 。 四 是 读 写 错 位 。 同 一 单 元 中 的 选 文 文 体 与 习 作 文 体 并 不 一 致 ,比 如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草原》《丁香结》《花之歌》是典型的散文,而 习 作《变 形 记》所要 练 写 的 文 体 是 变 形类 的科幻童话,所学非所用。
二 、文类模型:文本学习原理和教材单元的 文本重组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始于任务而非始于文本, 文本是任务化学习的资源与凭借 ,阅读与鉴赏 、 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 ,都离 不 开 对 文 本 的 学 习 。法 国认 知 心 理 学 家迪 昂认 为 ,“学习就是在脑中逐步形成外部世界的内部模型 。通过学习,那些触动我们感官的原始数据 被转换成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产生的想法,抽象到足以在新的场景下被重复使用,成为描绘现实的 微缩模型 ”[1]。 以此观之 ,文本的学习就是通过 经验类化,将各类文本的结构特征 、内容功能 、表达方法 、使用规则等结构化 、抽象化,在头脑中建 立起各类文本的内部模型,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 凭借文类模型辨识文本类型 ,进而识体而学 、择体而用。
在教学实践中 ,对于教材中的文本 ,学生总要一篇一篇地学 ,从读懂这一篇到读懂这一类 , 这就是类化学习,就是在经验类化中建立起这一类文本的文类模型 。文本的类型与体裁 、体式 ,潜在地规定着我们应该读什么与怎么读 。用诗 歌的方法读诗歌 ,关注语言 、节奏 、意象 ,才能领 悟诗歌的情思;用小说的方法读小说,关注人物 、 情节 、环境,才能领会小说的主旨 。例如,有位学 生读了《鹬蚌相争》,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 么鹬的嘴被蚌夹住了还能开口说话?”殊不知,这 是误将文学类的寓言故事当成了实用类的生活 故事来读 。不同的文类或文体,所用的读写模式 是不完全相同的 。 同样,写作也要识其体才能得 其法 ,如果用写散文的方法写检讨书 ,那么结果 必然是“情虽真 ”但“事难平”。
由此看来 ,教材单元中存在的文白交杂 、文类交错 、文体误用 、读写错位等现象,会造成单元 文本学习在不同文类模型之间频繁切换,导致单 元文类学习的一贯性与读写文体的一致性缺 乏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文本类型,应该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需要,在现行教材基础 上按文类和文体,或遵循,或进行合理重组,或对 人物传记 、短论简评 、书信等文类进行单元创生, 以使教材单元文本类型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相 匹配 。学习建模理论表明,学生在具体文本的学 习中 ,通过“抽象 ”逐步建构该类文本的模型 ;在 读写迁移的活动中,通过“变式 ”不断完善该类文 本的模型 ;进而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运 用 ”不断活化该类文本的模型 。据此 ,教材单元 的文本重组可以采取三个策略。
一是分类重组 。单元文本按文言文 、进行语体分组 ,将古诗词 、文言文单列为与学习 任务群相对应的学习单元;再将白话文按实用类、文学类、论说类进行文类分组,对应三个发展型学 习任务群;然后按文体对三个文类进行细分,比如文学类的文本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 及童话 、神话 、寓言 、民间故事等 。王荣生教授认 为,应对有明确界说的亚文类予以专门对待,将其 从文体的大类中细分出来 。他提出了“ 以报道为 基本面 、以阐释为基本面 、以论辩为基本面 ”三种 亚文类的分流方式,确认了“新闻报道、科普小品、哲理散文、报刊评论、演讲词 ”等亚文类。[2]这些亚 文类文本在现行教材中极少选编,比如演讲词仅有《为人民服务》一篇 。如果据此组建演讲词单 元,则更具单元任务化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是同类分层 。在分类重组的基础上,单元内的同类文本宜按照文类建模的学习逻辑,分为 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文本旨在“识体”,即以典 型文本的“研读”,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通晓该类 文体的基本特征与阅读方法;第二层次的文本旨 在“定体”,即以多个文本的“实习”,让学生通过 读写方法的迁移 ,熟练把握文体的读写要义 ,逐 渐形成文体意识 ;第三层次的文本旨在“用体”, 即以习作例文的“化用”,让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 运用该类文体 ,完成真实的情境任务 ,生产出适 合自己的文类作品 。三个层次的文本各具“研 、习 、用 ”的功能:“研读 ”的文本宜少而精,“实习 ” 的文本内容宜由浅入深,“化用 ”的文本宜可读 、 可学、可用,切合学生的生活需要。
三是聚类比较 。 文类建模的基础在于类化 学习 ,而深化则在于由同而异的比较学习 ,即在 不同文类 、不同文体的比较中 ,让模糊的概念变 得清晰 ,将单一的方法加以综合 ,以创造出新的 文体读法与用法 ,更好地完成真实的情境任务 。 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 ,我们尝试以“人文主题与 文体功能 ”作为新的“双线 ”来建构单元 ,按照先 同后异的原则,在不同的学段选择不同的单元类 型:同主题同文体单元 、同文体不同主题单元 、同 主题不同文体单元 、同文体不同风格单元等 ,分 别进行同一题材同一文体的比较 、同一文体不同 题材的比较 、同一题材不同文体的比较 、同一文 体不同类型和写法的比较以及同一文体不同风 格的比较 。主题与文体的交互螺旋式学习,能帮 助学生真正形成文体意识。
三 、文体思维:基于学科大观念的任务单元 整体教学
依据文类或文体重组的教材单元,形成“研、 习、 用 ”的完整结构,相当于建构一个特定文类模型的微课 程 。这样的微课程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应 建 立 三 个 层 级 的 系 统 :一 是 知 识 系 统 ,即 文 类 模 型 所涵盖的关于特定文类或文体的结构特征 、内容 功 能 、表 达 方 法 、使 用 规 则 等 方 面 的 结 构 化 知 识 。这些外显的结构化知识是静态的,内隐的是 形成结构化知识的学科大观念,即一门学科知识 内 容 体 系 中 少 而 重 要 、强 而 有 力 、可 普 遍 迁 移 的 核 心 知 识 ,其 内 含 学 科 思 想 、学 科 方 法 、学 科 思 维 。学 科 大 观 念 架 起 了 静 态 知 识 与 动 态 实 践 之 间 的 桥 梁 ,具 有 生 活 价值 ,可 以 在语 文 实 践 中 转 化 为 核 心 素 养 。 二 是 智 能 系 统 ,即 特 定 文 类 的 阅 读 技 能 、表 达 技 能 以 及 想 象 能 力 、思 维 能 力 等 ,核 心 是 文 体 思 维 。 不 同 的 文 体 有 不 同 的 思 维 方 式 ,从读 写 取 向来 看 ,指 的 是 什 么 文 体要读 什 么 以 及 怎 么 读 、怎 么 写 。 比 如 ,诗 歌 要 关 注 韵 律 节 奏 、超 常 搭 配 、诗 行 结 构 来 表 现“ 我 ”的 情 感 ;散 文 要 关 注 个 性 化 的 语 言 来 表 现“ 我 ”的 情 感 ;小说要关注叙述语言来反映世界 ;戏剧要关 注 言 说 方 式 、话 语 结 构 来 表 现 戏 剧 冲 突 。[ 3 ]语 文 学 习 的 本 质 就 是 在 文 本 的 读 写 活 动 中 形 成 与 发 展 文 体 思 维 。 三 是 实 践 系 统 ,即 特 定 文 类 单 元 中 教 与 学 的 互 动 系 统 。这 样 的 教 学 实 践 系 统 以 “ 学 ”为中心 ,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统一于学 习 逻 辑 之 中 ,将 教 材 单 元 按 照 工 程 科 学 的 原 理 ,设 计 为 适 合 学 生 的 主 题 任 务 单 元 。 薛 法 根 、周 丽 提 出 ,核 心 素 养 导 向 的 主 题 任 务 单 元 , 应 遵 循 核 心 素 养 形 成 与 发 展 的 内 在 逻 辑 ,以 学 科 大 观 念 建 构 学 习 主 题 ,将 学 科 大 观 念 按 照 难 易 度 与 复 杂 度 设 置 为 连 续 性 与 进 阶 式 的 学 习 任 务 ,呈 现 为 主 题 任 务 驱 动 下 的 大 单 元 教 学 ,促 进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4]
如果将任务单元的整体教学看作一项建筑 工 程 ,那 么 知识 系 统 就 是 打 基 础 ,可 以从 中 提 取 单元学科大观念 ;智能系统就是立梁柱 ,可以据 此 确 定 单元 学 习 目 标 ;实 践 系 统 就 是 建 房 间 ,可 以设置系列情境任务,给学生提供多样态的实践活动与创造空间 。 因此 ,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 , 需要借助工程思维,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 为出发点,统筹内容 、情境 、方法 、资源等要素,绘 制一张适合学生的主题任务单元教学“施工图”。
1.观念先行,提取单元学科大观念
按文类或文体重组的单元学科大观念,是关 于特定文类或文体的核心知识 。 知识的三个维 度为我们提取特定文类的学科大观念提供了可 行的路径 :一是知识的概念维度 ,回答“ 知识是 什 么 ”的 问题 。 比 如 ,神话是人类 最早关 于“神 ” 的故事 。 有了这样的理解 ,就能将神话从故事 类文本中辨识出来 。 二是知识的逻辑维度 ,回 答“ 知识是怎么来的 ”的问题 。 比如 ,神话是人 类的祖先不断思考和探索人类与世界的起源 , 借 助 想 象 和 追 问 共 同 创 作 出来 的 ,有 创 世 神话 、 英 雄 神话 和 自 然 神话 。神话 的 起 因 是 探 寻 世 界 最初的样子 ,神话的经过是世界发生的变化 ,神话的结果是祖先看到的世界 。 有了这样的理 解 ,就能把握神话的特征 :人类祖先信以为真 的 、集体创作的 、想象神奇的 ;就能按照不同神 话的叙事结构学会阅读神话故事 ,形成文体思 维 。 三是知识的价值维度 ,回答“ 知识有什么 用 ”的 问题 。 比 如 ,神话是 用来读 、用来讲 的 ,是 用来学习人类祖先的探索精神的 ,是用来崇拜英雄的牺牲精神的 。 有了这样的理解 ,就能建 立起这样的世界观 :相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想 象 ,不 同 的 想 象 源 于 相 同 的 追 问 ;不 同 的 民 族有不同的神话,不同的神话产生不同的信仰。
事实上 ,关于知识的三个维度的本质问题 , 就 是 提 取 学 科 大 观 念 的 可 行 路 径 。想 明 白 才 能 说清楚,说清楚才能让学生学得会 、记得住 、用得 上 。须要注意的是 ,特定文类的学科大观念 ,是 在不同学段 、多个单元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和完善 的,呈现出螺旋式建构的发展规律。
2.逆向设计:目标设定与评价前置
学科大观念内含学科思想 、学科方法 、学科 思维 ,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体现 ,可以细化为素养型的学习目标 。 比如,“寓言是用小故事讲 大道理 ”这个关于寓言“ 是 什 么 ”的 大 观 念 ,可 以 细 化 为 两 个 具 体 的 学 习 目 标 :( 1 )能 区 分 寓 言 文 本 中 的 故 事 和 道 理 ;( 2 )会 根 据 故 事 内 容 推 理 其 中 隐 含 的 道 理 。 学 习 目 标 一 般 表 述 为 “ 能 …… ”或 者“ 会 ……”,体 现 的是一种解决真 实问题的学科素养。
一般的单元教学 ,先设定单元目标 ,再设置 学习活动,后设计单元评价 。后置的评价是结果 性评价,缺少了推进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任务单 元的整体教学 ,坚持“ 以终为始 ”的设计理念 ,逆 向设计“何以做成事 ”的过程:先设定单元的素养 型学习目标,再对照学习目标细化为表现性学习 评价 ,最后才依据评价要求设计适切的学习活 动 ,并将预期的典型表现和代表性作品 ,嵌入到 学习活动的步骤与过程中,以此促进学生及时审 视与反思“是否学会了、是否做成了”。
比如,二年级上册的寓言单元,根据“能判断 与质疑角色言行的对错,学会由果溯因地探究故 事中的道理 ”这个学习目标,结合《坐井观天》《寒 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则寓言 ,从二年级学生 的学习需要和最近发展区出发,细化出三条表现 性评价要求:( 1)能根据不同角色所说的话 、所做 的事 ,辨别对与错;( 2)能对做错事 、说错话的人 问个“为什么”,并根据错误的结果讨论其中的原 因;( 3)能根据讨论结果,用“ 因为……所以 … … ” 的句式把意思说清楚 。学习目标与学习评价 一 致,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与学。
3.活动进阶:统整情境任务与活动
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主题来统整情境 、任务与 活动等要素,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学习主题是特 定文类的学科大观念在具体单元中的实践孵化, 是根据单元的选文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 的具有生活化的核心学习内容,常常凝练为一个 短语 。学科大观念孵化的学习主题,具有学段的 层级特点,形成特定文类的学段主题图谱 。 以童 话为例 ,一年级的学习主题为“什么都会说话”,侧重读童话 ,体验童话阅读的乐趣 ;二年级的学 习主题为“美妙也很简单”,侧重讲童话 ,根据叙 事结构续编童话 ;三年级的学习主题为“想象创 造美好”,侧重练想象 ,选择故事类型创编童话 ; 四年级的学习主题为“活在自己的童话里”,侧重 议形象,根据自己的写法新编童话;等等。
围绕学习主题,我们可以设计真实的情境任 务 ,以使学生在系列化的任务学习中 ,借助语文 经验的类化,自主建构与特定文类模型相应的学 科大观念,从而实现“读懂这一篇 、学会这一类”, 形成文体思维和文体意识 。 比如,三年级上册的 童话单元,我们围绕“美妙也很简单 ”这个学习主 题 ,创设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三年级要举行 为期两周的“童话周 ”活动,每个人都要当一回童 话作家 ,创编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 ,参加班级和 年 级 的 童 话 故 事 会 ,最 后 评 选 出 班 级 和 年 级 的 “ 小小童话家”。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扮演不同 的角色,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过程中实现角 色赋能 。任务一:不老的童话 。学生以“童话记 者 ”的角色,采访自己熟悉的长辈,请他们讲讲自 己印象最深的童话故事,说说为什么忘不了这些 童话 ,然后联合举办“‘不老的童话 ’童话周系列 活动发布会”。任务二:听你讲童话 。学生以“童 话大王 ”的角色 ,把本单元中《卖火柴的小女孩》 《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 四个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并且与人讨论童话故 事中让人“忘不了 ”的情景,分享获得的启示 。任 务三:我来编童话 。学生以“小小童话作家 ”的角 色 ,根据三个词语展开奇妙的想象 ,把自己或者 别人的美好愿望写进自己的童话故事里。
角色代入的系列情境任务,可以持续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 ,而每一个情境任务的活动化推 进 ,则可以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 。 由此 ,我们还 须将情境任务按照“做事情 ”的逻辑,设置为具有 内在关联的活动链,在进阶性的学习活动中活化 大观念 ,形成核心素养 。 比如 ,围绕“ 我来讲故 事 ”这个学习任务,我们设计了四个进阶活动,让学生像童话作家一样创作。
活动一,依据童话类型构思。( 1)将单元中的 四个童话分为三类:愿望类、朋友类、选择类。( 2) 发现每一类童话的故事结构 ,提炼“ 问题构思 法”。 比如,构思愿望类童话:谁? 在哪里(或什 么时候)? 有什么愿望 ? 是怎样一个一个实现 的?( 3)尝试将“ 国王 、黄昏 、厨房 ”三个词构思成 不同类型的童话 。 比如,构思一个关于国王“选 择 ”的童话:国王在减肥和美食之间左右为难,常 常经不起美食的诱惑,在黄昏的厨房里背着皇后 偷 吃 …… 最 后 ,厨 房 成 了 困 住 他 的“ 牢 房 ”。 再 如,构思一个关于国王“朋友 ”的童话:国王贪吃 海鲜,每次吃完海鲜他的耳朵里就会长出虫子 。 于是每天黄昏,国王都在厨房里等他的啄木鸟朋 友帮他从耳朵里捉出虫子 … …学生在这样的创造性想象中,创作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喜的童话。
活动二,依据“故事地图 ”写作。( 1)选择一个 童话故事的类型,依据系列问题,画一张“故事地 图”。( 2)依据“故事地图”,对每一个部分展开想 象,写出奇妙的情景。
活动三,依据听众评价修改 。先将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读给父母或同学听,请他们提出意见 或建议,然后学习并运用修改符号,对自己创作 的童话故事进行修改。
活动四,依据原创童话分享 。先在班级里举 办“原创童话分享会”,然后推荐班级中最受欢迎 的 童 话 参 加 年 级 童 话 创 作 大 赛 ,最 后 邀 请 年 级 “ 童话大王 ”来班里分享创作经验。
总体上看,文类视角下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 体教学,是以特定文类学科大观念的提取 、转化 、 形成为主线的教学“施工图”,有利于学生充分经 历学科大观念建构的完整过程,促进核心素养的 形成与发展 。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斯· 迪昂 .精准学习[M]. 周加仙,等, 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19.
[2]王荣生 . 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224.
[3]朱俊阳,吴娇颖 . 文学类文体的语体特征与教学 内容确定[J].语文建设,2023(17).
[4]周丽,薛法根 . 基于学科大观念整合的主题任务 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 [J].语文建设,2023(4).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