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蔡校的《小说课之道》。蔡校经常说一句话“我们要思考,这节课要教什么?教给学生什么东西?”这个其实就是功能性读写的一层含义,阅读一定是有目的的:为乐趣而阅读、为信息而阅读、为学习而阅读。读一篇文章,要先有目的。那我们上一堂课也要目的。围绕不同的目的去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定位为做事的不同角色。可以是像朗读家一样去朗读、可以是像讲演家一样去讲、可以是像评论家一样去看、可以是像小说家一样去想。
一、教什么
一篇小说,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要教什么?蔡校的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培育小说的阅读力、发展故事的创造力、涵养文学的审美力、滋养生活的洞察力。这相当于是一张学生学习小说课的地图,设计了地图的四个终点。
其中我最想聊一聊的滋养生活洞察力,我之前在蔡校指导下上过一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小小说就像是人生的教科书一样,教会了我们面对悦耳的谎言和刺耳的真话,该如何自处、如何自洽。这是识人之力,也是处世之道。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小巴迪的人生轨迹,其实也经历着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困扰。我相信,学生能够从小说的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有了这样一个终点意识后,我们整堂课的路也就没那么难走了。
二、怎么教
蔡校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就在想,我当时的这堂课可以如何建构。当时其实上完之后,我自己觉得还是不够扎实,但是我又担心太像一节道法课。看完蔡校这本书之后,我又开始看王崧舟的《崧舟细读文本》。两本书在脑袋中一顿搅拌,我有了点新的想法,还没有特别去细化,现在先跟各位老师交流一下。
这堂课的定位定在做个讲述者:像讲演家一样去讲。让学生用评述的方法表达观点。从性格到命运,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对人物进行评述,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
第一对矛盾:妈妈的夸张赞美和孩子的普通诗歌之间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爸爸的严格批评和孩子的自尊之间的矛盾
第三对矛盾:爸爸妈妈两种教育方式之间的矛盾
第四对矛盾:渴望赞美的心理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前三对矛盾是扎根文本的,第四对矛盾是回归了生活。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拥有生活的洞察力。
每一层矛盾分析,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方面照亮了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同时也照亮了每一个小说的阅读者,包括正在解读文本的我们。
从文章中读到生活中人物的影子,评述小说与生活的关联。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拥有识人之力、识己之力,在语文中成事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