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蔡海峰老师的《“小说课”之道》后,我仿佛推开了一扇窗,教学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而深邃,它不仅为我重新审视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激发了我对“小说课”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探索。
功能性读写倡导通过文本的理解和创作,达到在实际生活中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等目的。寓言作为叙事类作品,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和品味语言文字,朗读、复述、表演、续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
寓言故事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寓言故事能够引导孩子认识世界、思考人生,收获生活的智慧。例如,学完《守株待兔》后,学生能用这一故事警醒自己,也能用于劝诫生活中的“懒人”。因此,寓言内在的说理性让学生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涵养道德情操,收获生活的智慧。
读完《“小说课”之道》后,我意识到寓言的教学,最终的追求是将虚构的故事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明理、思辨和运用的过程中领悟寓意,少走弯路,智慧生活。
正如“寓言是生活的镜子”这句话所说,我们要立足教材内容,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故事,回归生活,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例如在进行《鹿角和鹿腿》的教学时,可以联结生活,设计学习活动:学了这个寓言故事,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再次想起他们,你有新的感悟吗?学生在侃侃而谈时自然就将寓意内化于心了。
又例如在引领学生明白《守株待兔》所揭示的道理后,继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例,帮助进一步理解寓意。比如,生活中有的人偶尔一次买彩票中了奖,之后就寄希望于靠中奖过日子。或者,某位同学有一次没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好好学习也能取得好的成绩。这些事例在学生的生活中触手可及,甚至紧密相连。
阅读《“小说课”之道》,让我深刻认识到寓言教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带给我许多教学上的灵感,我将继续认真研读这本书,努力践行蔡老师的“小说课”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