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之旅,让实用文走向“实用”
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王丽萍
摘要:实用文写作应该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加强语文课程和生活的联系,目的是要满足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本次书信之旅,通过家校携手,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格式,学写信封,选择寄法,书信往来,交际传情。学生根据生活需要,通过写信进行正确、规范、得体的文字表达,在写信、寄信的过程中学会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满足了交际的需要,提高了社会参与意识。
关键词:实用文 书信 交际 生活需要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书信曾是人们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虽然现在各种现代通讯工具非常发达,但书信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情感意义,现在仍然是重要的联络手段。
马上要教第七单元的习作《写信》了,以前我教这篇习作时都是把信写到作文本上,习作教学就完成了。可自从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我对应用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应用文写作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这个任务群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加强了语文课程和生活的联系,目的是要满足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新的理念,促使了我新的书信教学模式,我准备扎扎实实让学生来一次书信之旅,享受交际带来的幸福。
我今年在一所乡下小学交流轮岗,所在班级共36位同学,只有10位同学是本地的,有20位同学都是跟随父母从外地转过来的。他们有的来自贵州,有的来自湖南,有的来自陕西,还有的来自云南。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有他们爷爷奶奶、表哥表姐、阿姨姑妈等等,学生跟自己的亲人已经分别好久了,肯定有很多的话想说。正好借写信这一方式,教会学生跟远方的亲人联系,让这一封封信带着学生的思念飞向全国各地,让书信真正地为亲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让写作回归学生的生活,回归生活中的学生,学以致用,这也正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取向。
一、家校携手,明确任务
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我想:不光是孩子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家长肯定也有很多的话要跟亲人讲,所以我决定这封信让家长也参与进来。上作文课的前一天晚上,我让家长跟孩子一起聊聊天,聊一聊老家的亲朋好友,说一说如果要写一封信,可以写给谁,信上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当晚,孩子们回到家就跟父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第二天课上同学们一起交流,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妈妈今年当上了英语代课老师,妈妈建议她写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外公,让外公不要再为妈妈的工作担心了;有的说去年和奶奶见面时,妹妹还抱在手里,他要写信告诉奶奶,妹妹已经学会走路了,自己每天都带妹妹出去走路;有的说和妈妈聊天时,妈妈说阿姨一直担心外婆家门前的那条路,她要写信告诉阿姨,门前的路修平整了,外婆送她上学和买菜都很方便,让阿姨不要担心了;有的说要告诉舅舅,自己每天晚上夜跑,个子也长高了,再也不是小胖墩了;还有的要告诉外婆,这学期新老师每周都带大家去图书馆借书,自己也爱上了看书,让外婆不要担心。
学生此时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口中诉说的都是亲人关心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火朝天。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感叹:的确,只有来自学生真实的生活需要,才能激发他们表达和习作的欲望。
附上几位同学充满真情实感的写信片段:“外婆,您寄的菜籽油到了。炒菜很香,我在门口的篮球场就闻到了菜香味,脚也好象被勾住了似的,不自主地往回跑。菜籽油不但香而且很好吃呢,本来我不喜欢吃炒蘑菇,但自从用了您的油炒蘑菇,我也爱吃蘑菇了,现在我可以吃几碗米饭呢!”“爷爷,你知道吗?爸爸成了厂里的最佳员工,老板吃饭带他,出差也带他,工资也是员工里发得最多的。下班还去别的厂里挣外快,爸爸说估计没几年我们家就可以去城里买房了,我可以去城里上学了。”“阿姨,告诉您一个特大好消息,我快要当姐姐了。妈妈前段时间吃不下饭,于是她就去医院检查,没想到居然有宝宝了,现在宝宝已经两个月了。”
来自生活、家校携手的写信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写作需求,使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确定了收信对象和书信内容,从而为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书信写作的相关知识、认真完成习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掌握格式
书信不仅内容充满真情实感,格式也要正确。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学过留言条、通知,应用文体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基于学生原有的起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范文,探究格式,主动掌握。
学生通过自己读范文学习,明白了书信一开始就要有称呼,表明给谁写信,根据对方的关系,可以用上“亲爱的”“敬爱的”,这样的词语表示亲热或尊重。接着要向收信人问好,问候语根据收信人的不同,写上“你好”或“您好”。内容的书写位置也有讲究,称呼和具体的祝福语都是顶格写的,而“祝”字和问候语是空两格书写,最后署名和日期分别写在信的右下角。祝福语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收信对象的不同要有所变化,给年长的长辈写信,写的是“敬祝健康”“健康长寿”等,给年轻的长辈写信一般是“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给同辈写祝福语是“开心快乐,天天开心、学习进步”等。
署名的称呼也让学生一时有些迷惘,在学生理解的难点处,我适时进行了补充。我带学生学习了称呼大全,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孙女,是姑姑叔叔伯伯的侄子侄女,是外公外婆的外孙女外孙,是舅舅阿姨的外甥外甥女。叔叔伯伯姑姑的孩子是他们的堂哥堂弟堂妹,舅舅阿姨的孩子是他们的表哥表弟表妹。
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书信格式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写信的格式也有很多的学问,要根据收信人对象得体表达,表达出自己对收信人的尊敬和重视,否则会闹出笑话。
三、学写信封,选择寄法
信写完后,在写信封的时候,我启发他们联系之前学过的写留言条的知识,迁移到写信中,这封信是写给谁的,就把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写在上面,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写在下面。有的同学写的地址不准确,就写到“昆山”,我提醒他:昆山这么大,邮递员叔叔拿到这封信也不知该投递到哪儿去,一定要把地址写准确。
信封写完之后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寄法,可以邮寄也可以发QQ信箱。36位同学中有35位同学选择了邮寄,问他们原因,有的老家条件较差,没有电脑,亲人没有QQ邮箱。有的说是自己亲手写的信感觉更有诚意,有的非常喜欢书信这种较为传统的沟通方式,想亲自尝试一下。1位同学选择发邮箱,因为信是写给国外的阿姨的,怕纸质信不一定能到达,就选择了发电子邮件。
信封写完后我让同学们自己去寄信,在寄信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买的信封不对,不能寄出去,经过邮局工作人员的指点,重新购买信封;有的不知道该怎么寄信,通过询问父母长辈,找到了邮局或者邮筒;有的贴的邮票分值不够,不能寄到外省去,最后在邮局叔叔的帮助下,再买邮票贴上去才解决了问题。
寄信这个环节是我以前的习作教学中所没有的,现在看来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这一环节,让学生和社会产生了关联,让语文学习打破了课堂这一壁垒,真正走向了学生的生活,走向了社会。学生寄信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向他人请教,这一环节真正地关联了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沟通交流等交际需要,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四、书信往来,交际传情
以往我的书信教学的评价标准是能把书信内容写通顺,格式写正确,誊写在作文本上,从没想到要把这封信真正地寄出去。可是新课程标准关于实用文的价值定位却让我明白了:实用文更重要的评价标准是交际是否达成,写作需要、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当学生们把信寄出去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等待回信时焦急、期盼的样子,他们盼望着能收到来自远方的亲人的回信或者回音。看到了他们收到回信时激动、骄傲的样子,他们手捧着回信,仿佛捧着稀世珍宝,贪婪地看啊看啊,这一封封信跨越百里,传递情意,见字如面,弥足珍贵。
还记得发电子邮件的赵同学是第一个收到回信的,她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她这样写收到信的心情:“把电子邮件发给阿姨之后,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电脑上看看有没有收到回信了,终于,晚上我看到了阿姨给我的回信,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阿姨说非常高兴能看到我给她写的信,阿姨都没想到我居然也会通过电子邮件给她写信了,她大大地夸奖了我一番,还鼓励我以后经常给她发邮件,把家里的事情告诉她,阿姨说,元旦她就要和姐姐一起回国了,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
半个月后,同学们陆续收到了来自远方亲人的消息,有的爷爷奶奶不会写信,就发微信告诉孩子信已经收到了,爷爷奶奶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开心孩子长大了,会写信给自己了,如小潘同学的爷爷在微信上这样说:“亲爱的宝贝,谢谢你给我寄的信,爷爷不会写信,只能给你发信息。我也很想去你那看看,但是爷爷这里太忙了,去不了,有时间的话爷爷一定会来看你的啊!”;有的亲人把回信寄到了学校,收到信的学生,身边总是簇拥着一帮孩子,他们一起看信,共同品尝书信这一传统联络方式的无穷魅力;也有的同学因为地址不详,信被退了回来,而这正是生活给他们的教育,胜过老师无数遍的叮嘱,相信他们下次寄信的时候,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我告诉学生,等老师轮岗结束,回到原学校时,也可以给老师写信,老师一定给他们写回信。从孩子们雀跃的表情中,我预感到我和孩子们的书信之旅也必定会展开。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孩子很少有机会去给人写信,更别提能收到回信。这一封封来来往往的书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亲人通过文字感受到了温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了另一种交际的方式。
这一次新课程背景下的书信之旅,通过写信、寄信、回信,学生真正地跟亲人进行了一次言语交际。他们根据生活需要,通过写信进行正确、规范、得体的文字表达,在写信、寄信的过程中学会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满足了交际的需要,提高了社会参与意识,真正让我们看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实用性写作表达”是切于实用,有益于生活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