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旅行”行有向,“思研共进”学致远——江阴市蔡海峰功能性读写名师工作室第六次专题研修活动 2024-04-17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蔡海峰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3-10-27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功能性读写学习单研制(一):

“云端旅行”行有向,“思研共进”学致远

——江阴市蔡海峰功能性读写名师工作室第六次专题研修活动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为提升工作室学员在功能性读写思维下“文本解读”与“学单设计”的能力,1027日,工作室举行了功能性读写学习单研制的第一场活动。本次活动的研究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工作室的第一小组全体学员,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部分骨干教师,以及相关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整体解读,明方向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习作“这儿真美”和“语文园地”。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工作室导师蔡海峰老师带领学员们根据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文本特点,确定了本单元功能性读写学习单设计的主题为:跟着课文来一场自由的旅行。

蔡老师向每一位学员明确了功能性读写学习单的设计和运用是为了让学生用语文正确地做事,在做事中学语文。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从“语言的积累与梳理”“文脉的捕捉与图示”“表达的鉴赏与实践”等关联性的板块进行构思。

答疑解惑,蕴智慧

蔡老师为三上第六单元每一课的功能性读写学习单精准把脉,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为学员们解答了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疑惑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目标与内容的关系?  

解惑: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先有内容,再去挖掘目标。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思维,先确定目标,再选择内容,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围绕一个目标展开教学时,要敢于取舍,舍弃一些与目标不符的内容。

疑惑二:如何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解惑:关键句不是用来做题目,而是用来做事情的。比如可以设计“制作宣传标语”“设计游玩路线图”“发发朋友圈”等功能性读写学习任务来用关键句做事情。同时,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感受的方法去教,比如薛法根老师“我们来给句子排个队,谁排在最前面,谁就是队长,后面的人都跟着它排。”的设计贴近儿童心理,目标达成既有趣又有序。

学员分享,话成长

     这次主题研修活动是一场生动精彩的“头脑风暴”,学员们认真聆听,深度思考,一起努力从功能性读写的视角去寻找语文教学的新路径。

杨薇:本次线上教研,我们学习,我们讨论,我们实践,我们成长,真是收获满满。蔡老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非常新颖,一句句有针对性的指导,一个个新颖实用的想法,给我的思维开启了新的大门,让我在设计功能性读写学习任务和活动时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思路。线上教研,我们听到的是声音,看到的是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应是学习者,是研究者。

王凯磊:感谢蔡校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为我们成长浇灌知识的甘霖。“学不可以已”,从走向讲台的手足无措,到今天的初破蒙昧,都需要人引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教学生;作为学员,我们每一天都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一定不会很顺利,需要主动打破“舒适区”,但正是这种拥有破土毅力的成长,才能让自己更加茁壮,才能伸出茂密的枝叶,为学生带来一份阴凉。

赵静:线上教研,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一群人对小语的热爱。近两小时的教研,没有客套,没有形式,有的只是直奔主题,解决问题。可亲可近的导师,一边与我们分享他最新的学习收获,一边追问每个学员,在无形的网络世界里,我分明看见了不断闪现的思维的火花,听见了我和小伙伴们拔节生长的声音。

庄梓辉:本次线上学习,蔡老师带领我们以三年级上六第六单元为例,研讨制作功能性读写学习单,理清课文的教学思路。以“跟着课文来一场自由的旅行”为主题,以落实单元要素为目标,蔡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张清晰的知识网,我们不仅是学内容,更是学思维。我们希望跟随蔡老师的脚步,努力打造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语文课堂。

王凤琴:人间有朝暮,落叶已惊秋,窗外的秋夜已有些寒凉,在云端集体研备的我们因思维的点燃而显得十分火热。经由导师的点拨,同伴间思维的碰撞,本次线上集体备课让我对功能性读写学习单的理解更加深入与透彻。研讨过程中组内的老师们围绕三上第六单元功能读写学习单的设计进行交流分享。在任务单的设计方面,老师们紧紧围绕“跟着课文来一场自由的旅行”的主题进行设计,努力创设真实情景,让任务有情景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在研备过程中,导师的点拨帮助我们明确教学定位,优化学习单板块,点睛读写链接,本次研备,磨去的是设计的粗糙,认知的肤浅;磨出的是团队合作的默契,教学过程的连贯与生动,把握课标的眼界与深度。

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升华。相信在蔡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老师们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收获一路繁花。

  • 阅读(1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