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江阴现象”的神秘面纱
——听《促进理解的教学设计》讲座有感
江阴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艳
杜威言:教育的益处就在于它给予人们通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我想: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匡金龙主任的讲座《促进理解的教学设计》之重要意义就在于——从丰富详实的课例中提炼出内隐实用的课堂设计精髓,向一线骨干老师传递去“透过表象抓本质”的方法、力量与精神! ——引言
多年来,江阴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省市、全国的教学舞台上屡获佳绩,被称“江阴现象”。但“江阴现象”赛课成功背后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策略为何?很多江阴的一线教师乃至骨干教师也并非清晰了然。因而,撩开“江阴现象”的神秘面纱,分享优课背后的设计故事、剖析优课背后的设计理念、挖掘优课背后的践行策略,对促进江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自然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发展意义。
策略一: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为什么要设计认知冲突?匡主任说:“最基本的道理,有了冲突,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江阴出去比赛的课,几乎每一节课都会在新知学习时,设置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欲望。而设置认知冲突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新知生长的地方。如钱丽《确定位置》、徐国惠《认识负数》等课。
策略二:搭建合适支架,厚实儿童的思考平台。对于儿童来讲,设置认知冲突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感觉困难。那么,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们跳一跳摘果子,并能摘到果子。如繆宏敏《认识平行》一课画平行线环节——问题过大,孩子没有能力建构。那么,教师可考虑为孩子提供合适的脚手架,在关键的地方给予支撑和帮助,以促进儿童对新知的主动建构和自然生成。
策略三:还原过程形态,丰盈儿童的活动体验。波利亚有句名言:“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告知的状态,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儿童触及数学的本质,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最关键的步子。”如何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最关键的步子?匡主任以周云霞老师《认识厘米》、强震球老师《角的度量》等课,生动展示这一思想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让在座老师在追根溯源的教学中感受到思想的无穷魅力。
策略四:聚焦核心要素,优化儿童的本质把握。一节课的关键是确定核心要素。只有弄清了核心要素,教学才能聚焦到核心要素、突出核心要素;才能帮助儿童理解得透、理解得深。讲座中,匡主任以张斌《三角形认识》、繆美媛《认识分数》、金雯《确定位置》等课例,帮助教师确立概念课中的“核心要素”,展现优课围绕“核心要素”展开教学设计、优化儿童数学本质把握的实践过程,这些具体、真实、生动的本土课例,深深吸引着教师们的注意与思考。
策略五:引导比较对照,促进儿童的数学理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结合繆宏敏《认识平行》、杜海良《体积与容积》,匡主任让大家深深体会:比较对照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发展数学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在新概念形成,新知学习后,我们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那些形式相似、实质不同、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中深化理解。
策略六:透视思想方法,提升儿童的数学思维。张景中院士曾说过:“小学数学很初等,很简单,尽管简单,里面却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随着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变为四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得到了更多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匡主任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通过他的强调和课例剖析,我们可以再次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需要在为儿童创设数学思想体悟的时空中,以思想去充盈儿童思想、以思想启迪儿童智慧,以思想提升儿童思维。
策略七:分层逐步建构,优化儿童的学习序列。基于儿童课内学习新知的前提,因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匡主任说:江阴小学数学的特色之一是非常重视“分层建构新知”:初步建构——精致理解——巩固应用提升;一堂好课的架构很重要,而架构可以有很多种:如强震球老师的由粗到精、逐步架构;陆丽、吴静老师的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夏青峰老师的由次到主、金雯老师的由表及里……结合陆丽老师的成长经历和杨颖老师的《旋转》一课,匡主任又从实处细致指导了分层逻辑架构、优化学习序列,引导自主探究的实操方法,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策略八:注重知识结网,完善儿童的认知结构。正如在《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心理与文化的视角》吕林海教授的讲座中,他说到:教学就是要建立联系,联系越多,理解就越丰富。在我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让知识与知识串珠成链、勾联结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策略。讲座中,匡主任以金雯《确定位置》和他自己所上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向老师们生动展示了教学设计的“现场与背后”,让老师们在轻松愉悦、亲切可感的不时欢笑中,不知不觉体验到知识联结对于完善儿童认知结构的重要意义和促进儿童理解的强大效力!
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向最好的人学习。提升教师课堂专业设计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优秀的课例去学习。在匡主任的讲座中,我们洞见了那些“江阴优课”背后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故事。而后,我们需要的是“反刍”与“行走”——所有的路,不管是哪一条,都必须要我们亲自去走、去悟、去体验,才可能真正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理解、思想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