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命题研究 2024-03-1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以情境为载体的命题思路”的提出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命题改革提出的要求是: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2017 版课标”)的重大变 化之一是“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基础教育 阶段的学生在完成各学段教育或者结束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时,应该具备的各种核心素养 以及在这些素养上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那么,应该如何检测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任何学科的学习,首先是掌握知识、技能,最后都要将这些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书本知识、概念是经过抽象化的原理,循此不足以解决具体而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设置情境,“让学习者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凭借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能够运用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去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正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2017 版课标在“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 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2]。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实践中,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改革一直在探索适合考查关键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方式和方法,在阅读和表达的多个考查板块中设计了情境化默写题、篇章语用题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等。这些尝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文试题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考试内容改革,也体现出未来考试改革重视情境化设计的发展方向。[3]随着2017版课标的颁布和高中语文新教材投入使用,阅读测评的命题形式将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在评议部分探索性试题的基础上,对“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语文阅读测评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些探讨。


  • 阅读(21)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