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课程设计》读书心得 徐文星 2023-10-0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书目概要】

核心素养是教育热词,更是未来若干年教育的风向标。那么,如何理解与落实核心素养?本书首先阐释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而引介逆向课程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探讨通过逆向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

涉及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逆向课程设计、课程整合、课程纲要、单元设计、大观念、主要问题、表现性评价等关键词,能丰富读者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本书具有强烈的实践关怀,深入地探索相关实务运作,详细地展现案例开发过程、结果与反思,为课程实践提供直接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在构思本书的时候也采用了逆向设计的思路: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具体是什么样的——联结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通过评价任务判断核心素养的实现情况以及创设活动落实核心素养——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逆向设计、如何进行逆向设计。但在最终呈现上,作者还是遵循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概念到掌握技能、开发工具到应用结果、总结经验的一般逻辑,这也符合一线教师接触与熟悉新理念、新技术的实际情况。

【经典语录】

① 要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打破上述基于学科知识内容的课程设计的局限,要摆正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内容的关系,定好核心素养在课程设计中的地位。要摆脱核心素养的课程角色被错位的问题,不妨从核心素养内涵的发展来加以澄清。

原则上,由于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都是种综合素养,对于这种“大”素养的评价尽量要采用表现性任务,而且这种表现性任务所包含的目标容量较大,否则极可能出现零碎化知识的评价。

人类的行动总有一定的意向性,开展核心素养评价同样需要教师明晰评价目的。评价目的大致分为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和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对学习的评价往往用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状态,以此决定学生是否可以进入下一轮学习或者通过某种认证要求。

④ 科学自上而下的开发思路具有演绎性质,它始于我们指向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描述了我们需要评价的内容和表现。当学习目标已经相对明确的界定学习内容或者表现要求时,我们选择自上而下的开发思路比较合适。

【阅读收获】

促进学习的评价在我们的每一节科学课堂上都在发生。我们在课堂上会对学生的书写,学生所回答的答案进行评价。可能是对语言的评价,也有可能是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的评价。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评价以及评价要求做出一定的改变。如果你纠正它回答词语的规范性,或者夸奖它字迹的规范性,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会在下次作业或者下次回答问题有着明显的改善。对于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也可以帮助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所以说促进学习的评价是在课堂上时刻发生的。

对学习的评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发生的。每天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或者中考高考都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通过题目或者实践来检验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的评价结果比较好,那么教师就可以开展新的课程内容,如果学生的评价结果不太好,那么教师就要对这节课内容进行巩固。两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感悟】

以科学为例,在2017版科学课程标准里提到了科学的大概念,科学大概念是从无数个科学知识当中提取出来的科学核心概念,它是不仅仅基于基础知识,它是宽泛于科学知识,总括于科学知识,与此同时还高于科学知识的存在。所以科学概念可以重新作用于科学知识。从科学知识入手,基于科学知识,由繁复化简,可以提取出适用于许多科学知识的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提升科学素养,这是很好的办法。

当然打破基于学科知识内容的课程局限,以大概念为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自发性地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同样是不错的办法。正向设计与逆向思维,从来不是只能选择一个,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用。

所以我们对于核心素养的地位认识,也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可以像作者一样当做课程的核心,也可以当做课程的辅助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把课程好好地开展实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