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智慧《自相矛盾》 ——学习新课标,设计新任务 2023-10-01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鞠益芬

  《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课文可分为两个回合。第一回合叙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样,结果他无言以对。
  第二回合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读来很有趣味,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誉”字,读者就可以想象卖者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卖矛和盾模样;围观者“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围观者质问卖者时从容不迫的样子;“弗能应也”让读者想象出卖者无法回答时的尴尬和窘态。我们不难发现,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卖者和围观者对话的场景。图中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哑口无言的尴尬模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引发学生对卖者言过其实,前后表述自相矛盾行为的反思。
这个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培养学生对具体情况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这一类课文,意在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和思维上的锻炼。
  新课标提出“六大学习任务群”,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根据本篇文言文语言特点及教学内容,我在本课中设计了以读为主、借助思维示意图和感悟启示道理为主的环节。
  1.以读为本,自主探究,读中领悟。文言文的朗读必须扎扎实实,从严要求,力求正确流畅。为了读好文言文,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诵读为主,尝试自读、教师范读、师生共读、趣味阅读等活动,由读准字音、停顿到读出韵味、乐趣,步步推进,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言的特点。
  2.借助思维示意图。本篇课文是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的文言文,抽象的思维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理解文中人物思维过程时,学生需要借助支架来厘清人物的想法,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课中我设计了三个任务:
  学习任务一:演说“自相矛盾”,了解商人思维
在这一任务中,我创设话说“自相矛盾”的学习情境,在演说“自相矛盾”的任务中,图解“矛”和“盾”,联系上下文理解“誉”“弗”“立”,根据文言意思读出句子的停顿。通过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语言实践活动,发现思维之趣;在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演说中,引导学生把对古文的理解、思维的体验、朗读的提升统整在一起,点燃思维之火。
  学习任务二:图说“自相矛盾”,了解路人思维
本任务借助两张图示说清楚人物思维过程,让思维可见。学生自主选择正逆两种思路中的一种思路,既可以用文言文,也可以用现代文讲述。在这一具体的任务情境中,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讨论等方式,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学习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阅读更有深度,绽放思维之花。
  学习任务三:辨说“自相矛盾”,打破固定思维
  引领学生思考:楚人的做法完全错了吗?楚人可以怎么卖盾和矛?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拓展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自相矛盾”的事情?学生能将课上学到的思维分析运用到现实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批判思维中、古语中和生活场景中辨说“自相矛盾”,打破固定思维。聚焦矛盾冲突的对立点,培养思维的缜密性,在不断思辨中,体验自相矛盾的辩证思维,享受思维之趣。
  学生经过思维训练操,在本单元学习《田忌赛马》会揣摩孙膑的思维过程,《跳水》引导学生找出说明天气、人员等环境条件的语句,以及描写孩子当时处境的语句,从中揣摩船长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迁移到本单元的课文,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发展阅读素养。

附件:

    • 阅读(85)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