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智慧《自相矛盾》 ——学习新课标,设计新任务 2023-10-01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江阴市北大街小学  李丽

“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语言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自相矛盾》是一则呈现逻辑思维现象的寓言小故事;《田忌赛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谋略故事,重点在于理解孙膑在赛马过程中的分析谋略。《自相矛盾》《田忌赛马》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这两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在于思维的训练,正如这一单元的主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如这一单元指向的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自相矛盾》讲述了一个既卖盾又卖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自相矛盾》中,楚人的夸耀思维单一,就是一个普通商人的叫卖吆喝。“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这是楚人在夸耀自己的盾坚固。“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是楚人在夸耀自己的矛尖锐。学生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很好理解。楚人单夸了盾,也单夸了矛。单独地看这两句话,没有问题。可是综合来读,来思考呢?就是“或曰”的提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的意思就是有的人,这个人怎么会提问的呢?因为他把楚人两句夸耀的话联系起来思考了,发现了楚人叫卖中的漏洞,于是,他故意提问,让楚人好好思考一下。“其人弗能应也。”楚人很是尴尬,回答不上来了。为什么会回答不上来呢?因为楚人这时候的思维不再是单一的,思考了提问者的问题,脑海里呈现了“矛”刺“盾”的画面,感受到了自己言语的矛盾,所以回答不上来了。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想象和推理,更应该指导学生探寻思维过程,去思考文字背后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自相矛盾”。

《田忌赛马》取自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主要写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惨遭失败后采纳孙膑的智谋,改变了赛马的策略,结果反败为胜的故事。故事简单生动,学生读完后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角度。显而易见,故事中,孙膑靠智慧取胜,齐威王输在谋略。那这篇课文,重点让学生学什么呢?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孙膑不按常理出马,出其不意,赢了齐威王。按常理出马,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结局不确定,可能赢也可能输。可孙膑打破了固有思维,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两局两胜,稳赢。在推导孙膑思维过程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阵图。再去文中找一找句子,孙膑为什么会这样改变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能感受到孙膑善于分析、善于思考、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课后,也可以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还原三场比赛的过程,了解马匹出场的方案,探寻孙膑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 阅读(3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