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 丁丽倩
本课安排在六下第五单元,单元要素为“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以及“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乍一看,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与写作要素并不统一,但口语交际的“辩论”与阅读要素是统一的,可以把本课的任务设计与口语交际部分进行内容联结。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明确清晰,有理有据的观点表达,才有说服力。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开展辩论赛,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本课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借助思维导图,自主梳理发现辩论话题、辩论依据,辨析观点和依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科学严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由此推断,“两小儿辩日”不是史实,而是民间传说。从大单元教学出发,我们可以把“两小儿辩日”看成是一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赛,辩论的正反两方是两小儿,辩论的评委是孔子。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围绕“辩”字,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自主梳理发现两小儿围绕太阳辩了什么、怎么辩的、辩得结果如何。
有的学生可能理解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形状的大与小,有的学生则理解为他们在争论太阳离人的远与近,因此,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之后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争论焦点尤为重要。通过图示梳理会发现,两小儿辩论的中心是太阳离人的远与近,一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并以大小为依据;另一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远”,并以冷热为依据。这样,一个论题,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各自所持的依据就十分清晰了。关于怎么辩的,学生通过推理、讨论,判断两小儿的论据是否科学,是否正确,结合现代科学常识,太阳无论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都是一样的距离,把握了不变量后,再来分析一儿“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论据,会发现他产生了视觉错觉,因为日初出时,阳光不刺眼,我们能看到太阳的形状,会觉得太阳很大;而“及日中”,阳光十分刺眼,我们根本无法直视太阳,反而觉得太阳小了。另一儿“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论据源于他对温度的感知,而事实是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是斜射大地,中午太阳当空照,是直射大地。同一热源,直射比斜射热量高,所以会让人感到早上冷、中午热。还有一个原因,太阳白天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到夜里都消散了,第二天早上就会让人感觉凉凉的。关于辩得结果如何,一句“孔子不能决也”已经清晰地表明了辩论结果,那就是没有结果。放在当时的场景中,这是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究其原因,一是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性,二是得益于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诚实的品质,这恰恰也印证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价值观,道家著作中对孔子浪漫的调侃中也蕴含了对儒家学派的敬佩和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