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 使学生通过惯出、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使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角的直观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尺、白纸、活动角、研学单,学生准备三角尺、活动角、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图形——角,(板书: 角)你们见过角吗?你又能联想到什么?
预设:三角形、元角分、牛角、墙角。
师:牛角是动物头上的角,元角分,它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角是一回事吗?
师:其实我们数学里也有角,今天我们就一起从数学当中形的角度一起来认识角。(补全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直观感知,认识角的图形
1.描出物体面上的角。
师:角这个新朋友,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呢!拿出你的三角尺,你能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分组活动,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
师:谁还能指一指老师这把三角尺上的角?
指名上台指一指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他的意思是,这里就是一个角。老师把他指的地方画下来描出学生所指的点后,拿掉三角尺。
师:你们头脑中的角是这样的吗?
一部分学生肯定地说不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摇头,个别学生不确定。
师:那这个角究竟是怎样的呢?谁再来指一指。
学生上台重新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把这个同学指的角描下来(描出一个角),这是你们头脑中的角吗?
生:(齐)是!
师:是啊,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一起伸手,像老师描角的样子指出一个角。
学生跟随教师比划一个角。
师:谁能像这样再比划一下其余的两个角?
一个学生示范,其他学生跟随着比划其余的两个角。
师:小朋友的桌上还有一张纸。
在这张纸上,你也能找到角吗?先找一找,再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指名上台指一指,其他学生跟随一起比划,然后呈现相应的图形。
师:我们在三角尺和纸的面上已经找到了几个角。瞧,钟面上也藏着角呢。
课件出示钟面图。
师:能再次找到角吗?
指名上台指一指,其他学生跟随着比划,然后呈现相应的图形。
2.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师:为了更好地研究角,老师想把其中的几个角请下来。咱们数学上的角究竟长什么样,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请看研究要求:
(1)看一看:这些角的形状是怎样的?
(2)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说一说: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
指名生指一指。
3.画一画
小结:孩子们,咱们刚才通过看、想、说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线,怎样的线?
师:知道了角的样子,咱们是不是要把角画下来?老师想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从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有几条?要想把线画直,我们得用什么工具啊?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角,刚才老师画的这个点,它有名称,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说。(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两条边是怎么样的边?(直直的)
师:我们还可以给这个角做上一个独有的标记。看,给它画上一条小弧线,作为这个角的标记。
(示范指一指角: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这是一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谁会像老师这样来指一指角)指名学生上黑板指角。
师: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这几个角娃娃开心地不得了它们跳起了舞甚至还翻起了跟斗呢,呀,这个跟斗一翻,它们还是角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虽然它们的位置和方向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特点有没有变?
是的,这些角还想举办一场化妆舞会,邀请更多的角朋友来参加。
4.想想做做第1题
师:瞧,这里面有角吗?来打开研究单进行判断。
师:你们是如何来判断的?你先说说哪些图形是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5.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图形,这些图形和角有关吗?上面能看到角吗?
(2)出示学生作品,你想不想上来指一指?
师:下面这个答案是1个角,上面是3个角,你认为哪个是对的?为什么?
6. 做角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会了指角,数角,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角吧!
课件出示下图所示的操作材料,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样做出一个角。
学生动手做角并展示。
师:(出示圆片折出的角)有不同折法吗?(展示不同折法)
师:(出示塑料棒做出的活动角)两根塑料棒做出角了吗?举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角很特别,它能变化出不同的角,我们叫它活动角。下面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活动角。请大家先做好一个角举起来,听我的口令——变大、变大、变小、变小、变大、变小、变大。
师: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把角的两边往外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边往里合拢,角就变小。
生2:我发现角的两边张开得大一些,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得小一些,角就小。
师:两边张开得大,角就大;两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板书:原来角是有大小的。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同桌间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生 1:角的两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生 2: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师:(黑板出示下图)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活动角,你能做一个比这个角更大的角吗?
出示学生摆的角
学生操作,并展示。
师:再做一个比这个角更小的角。
学生操作,并展示。
师:能不能做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呢?(学生上台操作)你是怎样确定这两个角一样大的?
师:我们在比角的大小时,有的角用眼睛看就可以比出大小来,但是有的角光用眼睛看很难比出大小,这时就要用重叠的办法来比较。
一对双胞胎角兄弟在比谁的本领大,这个角说,我变大了,旁边一个角说,我也变大了,大家看看谁变大了,谁的本领大啊?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学会了比角,那么现在来看看钟面上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钟面上的指针转动起来也会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这三个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生: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是怎样比出来的?
生1:我是看出来的,第三个角两边张开得最大,第二个角两边张开得最小。
生 2:我是根据钟面上的格子比较的。第一个角两边张开了3个大格,第二
个角两边张开了2个大格,第三个角两边张开了5个大格。所以,第二个角最小,第三个角最大。
师:想到数格子比大小,太厉害了!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对于角有模糊的感知。反思这节课,有几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需改进之处。
一、借助实物,建立表象
角这一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的平面图形上的,学生知道上面有角,但是具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不太清楚。初步认识角的时候,教材用了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五角星、正方形等图形来丰富学生的感知,为了突出感知的重要性,我选用了其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抽象出角的图形。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这些熟悉的实物很感兴趣,操作时也信心满满,这也为快速建立角的表象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概念,尝试辨析
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图形时很可能出现概念不清的问题,所以在初步认识了角后,让学生进行辨析,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让学生表述原因。学生在尝试时能够根据角的特点进行判别,但是其中的表述还是需要引导的,比如学生表达这个不是角,因为它只有一个顶点和一条直直的边。课上发现学生对于找图形里的角有些不熟练,主要是对于四分之一圆这一图形,一部分学生认为它里面有3个角,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对比、辨析,最终明确了概念。
三、强化对比,发现特征
通过角的特征的探索,学生很快做出了一个活动角,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竟然能自己发现角是有大小的。但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对于这一难点问题的探究就比较耗时了,学生有一定的感知,但是没办法表述清楚,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等,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四、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角的辨析之处可以再添加一些变式,让学生能够见识到更多不同样子的角。
2.在感受角是有大小的环节中,可以给与更多时间让学生去比角,同时让其表示清楚对应的方法。
学习图形需要空间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直观操作为主线,让二年级学生能够看到、摸到,以此加强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加强直观操作的部分,让抽象变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