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历史学十二讲》读后感 2023-09-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历史学十二讲》读后感

江阴市实验小学 朱虹


当时在书单里看到这本书时,甚是迷惑,因为另外三本都是教育类的书籍,为何偏偏会有一本是关于历史的,难道是带着“读史使人明智”的用意吗?于是带着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看完目录,更是确定了这的确,就是一本历史书。

历史其实一直都是我不太读得下去的一个类目,可能源于读书时期的历史成绩并不是特别好。又因为后来知道了一些我曾以为是真的的历史,竟然都不是真的,某某演绎,某某志。后来也就看过一些漫画类浅显易懂的,没再做过深入阅读了。但对于历史的敬畏之心却一直都在,总觉得那一定是一个特别珍贵的领域。

坦白来讲,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去查找了一些资料。结合来讲一讲我的心得体会。

《历史学十二讲》是一部历史学研究的入门读物,作者安东万普罗斯特受年鉴学派在法国影响,从在法国如何做历史谈起,用生动的语言和大量法国翔实的历史与丰富的理论,讨论了历史学的关键问题。这是一本有法国特色的历史学教科书,书是作者在索邦大学给历史系的本科生讲授历史学研究入门。对于中国人的历史学学习探讨,有助于我们澄清自己的历史观念,正是对历史的研究。

这本书在法国作为本科生入门教材,也算是基础性读物,拿来做历史学的入门在合适不过了。当初接触这一专业的问题首先就是历史学是什么,书中给出了答案。这本书作为法国历史学生的教材是十分称职的。《历史学十二讲》讲的不是历史是什么,而是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学工作者都干什么,他们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目的是通过种种方法使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人们自称在研究历史时的所作所为。这本书可以让读者,至少是文科生们拥有独立自我的思想和尝试去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常年阅读统一的教材指定用书让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真理不是写在课本教材上的。书上写的,你有时候甚至会在其他地方看到“另有隐情”,这一点在历史上尤为明显。我们长久以来学的历史课都是史料学和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让人往往就觉得这就是历史的解释,就是唯一不变的亘古真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历史学学者,就要有新的高度,运用方法论去探寻真理。在现代历史学研究中,我们会面对着一种极其重要却并不容易解决的方法论问题,这就是历史学者究竟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修养。这个问题当然关系到史学课题本身的分类和层次,不同的史学课题任务需要不同的理论知识准备。重要的是,理论形态和课题需要之间的相互适切性。而学者对此适切性的感觉和判断就反映着学者的有效理论思考能力。

曾经偶然看过:如何看待傅斯年的“史学就是史料学”这句话,当初只是觉得这话那么绝对,一听就是错的,但是又说不出来个具体原因。读完《历史学十二讲》这本书就有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史料学在历史学中有着超然的地位,但是这句话是传达一种重视史料的态度。傅斯年深受乾嘉考据学与实证主义学派的影响,极为主张历史学的客观性,而且否认史学应该为现世服务。他将历史的主要构成要素,集中在了史料这一要素之上:史料为真,则历史为真;史料为伪,则历史为伪。史料固然很重要,史料绝对是基础,史料考证的能力直接关乎到历史学人的水平。但这仅仅是在事实层面的功夫,那价值层面呢?我曾经觉得历史就该是客观地记录下发生了什么,而不是美化或编撰。但,在历史学中除了史料之外很重要的还有史观和史学理论,持不同史观,使用不同理论针对同一史料的研究很可能产生不同的研究成果。而且随着目前学科交叉趋势和现代史学技术的发展理论方面会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没有史料,史学研究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我认为史学的重点是史料学,但史学不仅仅是史料学。同样史料不同编辑手法却能呈现不同的效果,所以,史学不光是史料,更有个人的主观性。

历史哲学让我们思考历史的哲学性,明白历史的价值,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等于文学等错误想法,让我们用系统的历史观反思自己的史学实践,而历史方法论则真切的教我们做研究,写论文。历史学家是一个职业,历史学家如何书写历史,这就涉及到历史学家的主观性了,也就是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既要对史料尽量进行客观公正,又要能在主观分析问题上使用有正确的分析方法。有机会还要去读一读《资治通鉴》。



  • 阅读(35)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