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后感 2023-09-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后感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周雯菁

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被称为“教师必读保命书籍”。我一直觉得教育智慧类的书肯定比较枯燥,但这本书每次看案例觉得拍手叫好的时候,王老师的点评总会让我打脸。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思维和理性的魅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专业化的。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弄得让老师满意,而是为了让他们自身得到切实的发展,老师要有教育智慧。那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这本书一共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列举了29个案例,概括为教师问题。第2部分也是以数十个案例阐述学生问题。第3部分主要探究师生关系。第4部分讲述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第5部分讲述教师班级或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针对教师问题:教师面对问题要学会探究,学会反思,通过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因为书中的案例如此真实,它们就存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也有遇到过与书中案例类似的情况。我在想自己遇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是不是明智的措施呢? 

第一个案例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给我的启发很大。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但是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而是寒心。我们班有个孩子,父母生了三个孩子,他是最小的,爸爸妈妈平时上班很忙,两个哥哥姐姐都在老家读书,家里面没有人陪伴和督促他学习,学习习惯和成绩就比较差,作业也经常不写。生活上平时一件衣服要穿很久,一件羽绒服穿一个冬天,我们班数学老师就拿了自己孩子穿不下的衣服,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经常给他留点面包之类的小点心,在生活上尽量关怀他,但是这个孩子的学习表现并没有任何变化,作业还是不写,家长也并没有感谢老师,而是对经常打电话找家长反映一些问题感到反感。现在我反思自己,他缺少的不仅是爱,而是理智、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后来期末复习阶段,我每天给他布置适量的基础默写作业,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陪他一点一点地过关,从四下、五上一直默到五下,期末检测他果然考到了合格,差一点就能达到良。发成绩单的时候我给他奖励了文具,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眼里有那种开心的光,那才是真正的智慧的光。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的见识、感悟也在变,我们也应该多角度、创造性地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针对学生问题:

1、教师要分析、研究学生问题的本身,也要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急于发火和处理问题。比如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学龄前教育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同龄人相处之间的人际关系)。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当学生发生突发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思考,不能在语言和行为上冲动,否则很容易把小事变成大事,给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伤害。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上游。”指导任何学生问题的时候,教师都要研究学生的家庭教育,并且要学会做一个能指导家庭教育的教师。

教师与家长关系:

教师与家长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家校共育。但要注意小学阶段学生最重要的是成长而非成绩,所以教师要引导家长正确的看待学生的成绩。千万不可唯分数论唯成绩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要试着理解孩子,而不仅仅只是教育孩子。家长有的时候来问我,最近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我都很少和他说成绩怎么样,还是要经常从上课习惯、作业习惯,和同学的相处等方面和家长交流,语气也不能居高临下,这样家长也会觉得这样比较接地气,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他就更愿意和老师沟通与配合,有事情也愿意和老师商量,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就有利。

读完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研究”,王老师倡导要做研究型的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如此处理班级管理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侧重去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了解问题存在的原因,而不仅仅只是解决当前问题。更不会在处理班级问题时难以自控焦躁的情绪。因为“研究者是不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生气的。”

以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结尾,不管您遇到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请您注意,它没什么不可思议的。我们之所以觉得它不可思议,只是因为自己无知。不断变无知为有知,同时扩大自己的无知,这就是生活。

  • 阅读(4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