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思政价值 2023-09-27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思政价值


江阴市周庄倪家巷实验小学  夏田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培养青少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思想信念。讲好中国故事则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与应有之义。据此,文章对如何在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学生成长等进行探究,结合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今后思政课堂上彰显其价值,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等。

【关键词】讲故事  中国故事  思政课  核心素养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教育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体现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总体要求,它还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与烈士的故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传承好红色基因。这不难看出,只有把中国故事讲好,才能让思政课堂彰显其价值,才能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理想,砥砺品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部分故事年代久远,教师讲述方式生硬等原因,学生会对故事不感兴趣,甚至对思政课堂一知半解。因此,作为小学思政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关注党的故事同时,更加要关注学生现阶段的身心规律,从核心素养出发,思考如何基于思政课将故事语言接童气,为学生解决生活疑惑,打下思想根基。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故事内容的选择、讲故事原则、讲故事的路径这三方面去思考并构建贴近学生生活、传承民族精神、具有思想引领的有意思的思政课。

一、内容:依托教材,挖掘精髓故事

1.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优秀故事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数的故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演绎,这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我们才能树立正确三观,传承优良品格,才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材涉及的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多,比如传统节日文化、传统礼仪服饰、少数民族民俗等等。而在这些传统节日或者传统民俗的背后,都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或者童谣。这些通俗、有趣的故事在一代代的口口相传中,早就渗入了学生的生活中。因此,思政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通俗易懂、接童气的民间语言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爱上听故事,甚至自己会学着讲故事。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一个关于节假日的单元,其中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和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和传统文化节日有关系。那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了解几个传统节日的时间和民族风俗,进行项目化教学,引导每个组的学生确立一个传统节日主题,挖掘其中的传说故事等资源。这样的形式不仅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为深入,还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爱国情感,对祖国、民族更为了解,更为热爱。 

2.奋发向上——革命文化奋斗故事

中国故事的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间,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的革命事业、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的发展等奔赴前线,付出青春、汗水,乃至生命。这些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是值得讲给学生听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塑造正确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为他们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打下基础。教材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物素材,值得教师好好利用。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将中国的屈辱反抗、民族觉醒、建党解放、屹立东方、富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历程给学生展现眼前。这一过程中的无数英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是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的。在学生的有了兴趣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趁热打铁。比如这一单元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的“活动园”这一板块给学生介绍了李大钊的故事,我们可以进行适当拓展,向学生抛出“除了李大钊之外,还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寻访活动等实践形式,不仅了解这些革命烈士的事迹,激发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激发爱国之情,还培养了自身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确立从小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3.继往开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追梦故事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梦。在追梦的道路上,各行各业都在真诚奉献、埋头苦干,贡献了青春、撒干了热血。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0周年的大会上讲:“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少先队员们是青年团员的预备人员,他们的成长更离不开历史责任赋予的神圣使命。那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历史使命感,树立国家自豪感,为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未来奋斗呢?我在《伟大的中国梦》这一课中找到了方向。执教老师选取了极具典型的航天梦作为切入主题,将初代航天员、科学家和现在航天员的奋斗与贡献进行项目化学习、实践演绎、视频观察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航天梦”,理解“‘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的内涵。因此,我们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可以选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典型故事,根据时间链将这些故事进行分解与整合。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是中国梦。那我们可以选取屠呦呦、袁隆平等榜样故事,也可以选取警察、医生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身边故事,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感知这些故事带来的力量,塑造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将梦想化为动力,在生活中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实现自我梦想和伟大的中国梦做好扎实准备。

二、原则:基于学生,落实立德树人

思政课的主体仍然是学生,那我们思政教师一定要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好知行合一、循序渐进、因时制宜等讲故事原则,落实好立德树人的目标,让思政课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增强自我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际教学中,思政教师就是应该运用上这些原则,打造成具有政治意识、健全人格、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

1.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指思政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将课堂上的理论认知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生活实践二者融会贯通。这也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找好课堂学习的切入口,不仅要将故事讲精彩,还需要将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利于他们的理解。如在《伟大的中国梦》这一课中,执教老师讲到航天员的生活和平时的太空训练实验故事时,通过播放视频使得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对航天员训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后,采用了做游戏的方式,将航天员的体感平衡训练搬入了课堂当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本来停留在了理论认知层面的航天员生活一下子豁然开朗,并体会到航天员的不易,领悟了不怕吃苦、攻关克难的载人航天精神。因此,我们教师想要讲好故事,必须坚持知行合一,让理论与实践并存。讲故事时,可以将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演绎的方式搬入课堂,让课堂增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听故事的动力,为传授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做铺垫。

2.循序渐进,灌输与启发并用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呈阶段性的成长。那他们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比起中学生与大学生更是具有薄弱性。那么我们在讲故事教学时应该立足培养学生习惯、引领学生价值观形成这一目标,遵循学生现有的、已有的认知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设计合理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既能灌输价值理念,又能启发学生探索未知。让整个课堂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使得学生在一步一步中获得认知,形成自我的知识建构。如讲“八礼四仪”的故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长节点和学习生活规划,进行适当的活动设计。“八礼”是融入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我们在教学低年级学生时,可以根据他们的现有认知和行为习惯,进行每周一礼的训练与启发,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优秀品格。“四仪”更是体现出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我们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讲好这一阶段的故事。学生的7岁入学仪式是需要教师讲好学习重要性的故事,礼仪规范的故事等;10岁成长仪式是需要教师讲好学会分享的故事,学会感恩的故事等。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讲故事教学才是让学生踏实成长、愉快成长、稳步成长的关键教学,才能对学生启智润心,获得思维发展。

3.因时制宜,显性与隐性互补

《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教师不应只抓教材,形成死板、刻板的教学,而是应该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地将统一的教材设置,转化为个性、多样的教学。如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懂得保护环境、热爱动物,培养自我的责任意识。那仅仅讲书上的故事是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的,应该将教学拓展到室外,拓展到广阔的大自然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参观美丽的校园,了解每一棵植物背后的故事,倾听每一块菜地的“诉说”。在这样的讲故事教学下,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不仅仅停留在“热爱自然”这样的口头号召上,而是落实到了视觉、听觉、嗅觉上。责任感油然而生。

三、路径:立足实际,激活思政课堂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在小学生中,要将道理讲透,将课堂讲活,必须借助讲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更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但故事内容有了,想要学生好好地来听你讲故事,那讲故事的形式、语言都须得到创新。
    1.童言童语,激发真感情

要用儿童化的语言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语言,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言之有物、更接地气的朴素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从而达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效果。”现在的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讲,而学生不要听。究其原因,教师语言枯燥激不起兴趣,道理深奥难以理解,学习任务为主的课堂难以融入等。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应从学生视角出发,讲学生能够听懂的内容,讲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贴近学生,接接童气,让自己儿童化,那么思政课堂也能够成为充满童趣的有意思的课堂。比如在《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中,如果一味给学生灌输共产党的重要性,学生只会一知半解。但是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朴素的语言、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讲述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新中国的成立、新时代的发展故事,学生就能知道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师再从学生身边故事入手,给学生讲讲疫情期间的共产党员的故事,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

2.跨越学科,探索新形式

“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小学思政课程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了细致的优化。《2022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虽然思政课程已经与劳动、信息科技等课程独立区分开来,但是并不影响教师进行跨学科的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融合了多学科的优点,将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如《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中,思政教师可以将思政课与劳动课、少先队活动相互关联,引导学生在思政课听与讲关于身边“变废为宝”的故事的基础上,在劳动课上自己动手去做一些相关的手工作品进行实践感悟,在相关主题的少先队活动上进行展示。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故事,感受家乡发展与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还引领学生去积极参加劳动和集体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形成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因此,跨学科的创新新教学形式是值得去研究。思政教师需要根据新时代要求,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结合每一学科的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思政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3.三位一体,互动促成长

2020年12月8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这是一堂关于红色文化的思政课。常州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选取了第四次少代会暨“英雄100”英雄中队授旗仪式作为主题,课上邀请了117个“身边英雄”如抗疫医生、全国劳模、公益名人等与117个少年先锋队进行一对一结对,让这些“身边英雄”给学生讲自己的故事。在这一个个有意义的故事聆听中,学生的思想得到洗礼与升华,英雄们的精神也得到了传承。如抗疫中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劳模不怕吃苦,甘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军人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等。这些精神无一不打动学生,激励的同时,也鞭策着学生前进。而这些“身边英雄”其实是有的是学生的亲人,有的是这所学校的思政教师和学生一一寻访而来的。像这样融合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思政课也是值得教师去探索学习的。讲故事的场所不应局限在课堂中,而是可以拓展到教室外、校外等,发挥好家庭、社会这两个教育重地的作用,才能思政课堂更为鲜活。如在讲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时,可以结合当地资源,加入一些绿色示范社区的故事,让学生能够真正去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家庭绿色低碳故事,让学生将低碳行动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个家庭。因此,活的思政课,应该是打破课堂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的课程。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的是学生,是儿童,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育的是学生,是人心,是祖国的未来。思政教师必须把好学生的人生思想教育的第一关,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作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我们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挖掘文化故事内涵,坚持正确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新形式,让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彰显思政价值。


【参考文献】

[1]衣永刚.在“讲故事”和“讲道理”中讲好思政课[J].上海教育,2022(18):51.

[2]龚红梅.做一名会讲故事的思政课教师——以“红色三明故事”为例[J].天津教育,2021(16):97-98.

[3]兰美荣,卢黎歌.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J/O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22-10-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558.G.20220825.152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