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成长看得见 2023-09-26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周莉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执教时间:2023-09-01 执教地点:敔山湾实验学校报告厅 执教内容:家庭生命健康教育 参加对象:全体初三学生家长


让孩子的成长“看得见”

      ——九年级亲子沟通的密码

直面青少年的生命健康问题

1.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2022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

全球青少年心理问题恶化
青少年非正常死亡
主要是初中生!
极端事件的两个原因:
1长期心理抑郁症
2父母关系不好导致
孩子大脑前额页发育不良
正常死亡80%因为不良的亲子关系

 

2.分享《镜子》视频:家明《一个背包客》的梦想

 

首先,我想给大家读这样一段话:

PPT“我是一个机器人,只要输入程序我就会照做,曾经我的主任无论吩咐我什么,我都会照做,风雨无阻,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好机器人……很不幸我感染了病毒,我开始不听使唤……”

“其实不是中了什么病毒,是我们有了感觉,不想被控制了。”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央视纪录片《镜子》

 

也许,作为初三孩子的父母,你们今天坐在这里更想听一听关于“中考”的相关事情,更想听一听新的一学期,我们学校我们老师给我们的孩子制订了怎样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们的孩子可以达到一个怎样的一个分数,可以考取一个怎样的高中?

可是,我要问,这样才算是“看得见”的成长吗?

属于我们孩子的青春时代里,分数不是唯一,这是一个常识。

 

3.回到我们的话题:什么才是“看得见”的成长?是分数吗?是关系。

PPT:关系是孩子和父母的心里脐带

好的关系+教育=顺从

    坏的关系+教育=叛逆

和孩子构建一个稳定而高质量的关系,是孩子这一年成长的“关键中的关键”。

 

PPT:青春期也被称为“暴风骤雨”期。

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这样的场景:晚上1000了,孩子还在捧着手机和朋友聊天:八卦一下班上谁喜欢谁,谁是哥们儿,谁最讨厌,年级里哪个女生长得最好看 (男生长得最帅?)……而此时,他的作业还没完成。爸爸或者妈妈提醒了他好几次,他却似乎没听到。“别烦我!”他冲着妈妈吼道。“如果你在做该做的事情,我当然不会来烦你。”妈妈的声音因为生气而颤抖。接着,两个人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孩子冲爸妈大喊:“你什么也不懂!”就“砰”关上了门。

爸爸妈妈很生气,也很伤心。他们生儿子的气,但也在生自己气。该怎么跟他沟通呢。小时候孩子很听话,跟他们的关系也很亲密,但是现在说不到两句话就会很不耐烦,只愿意跟他的朋友说话。身为父母,一定很无助,他们从来不愿意惩罚孩子,但现在,总想举起鞭子。然而,每一次的吵架,迎来的是孩子更加激烈的反抗或者更加冷漠的回应。

 

这是很多家长都会面临到的现状。小时候跟自己很亲近的孩子,长大后和自己越来越生疏,孩子和同学和电子产品,越来越亲近。父母的苦口婆心,换来的孩子的冷落和嫌弃。为什么一向亲近的孩子变得如此生疏?你和孩子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不管你有多么爱你的孩子,孩子一旦不能感受到一种“依恋”关系,父母只能成为束缚他甚至是囚禁他的管教者,而不能成为他的安抚者、引导者、榜样、教练等这些角色时,他们就会从别处寻找支持、爱护、练习和归属感(上网、谈恋爱……),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

 

所以,我们刚刚案例中的情况,是要解决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吗?是要解决孩子不做作业的问题吗?是要解决孩子孩子晚睡觉的问题吗?是要解决孩子不懂事不孝顺的问题吗?这些都是问题,但一定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PPT: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你要处理的不是行为问题,而是关系问题。、

 

下面我就从“看见的力量”、“沟通的意义”、“沟通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来和大家聊一聊。

 

一、看见的力量

有回应,就有了光;无回应,即绝境。——武志红

推荐:《为何会伤人》:我们会在亲子关系中,不自觉地“投射、置换、转嫁”。

 

身为父母,应该看见: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

对孩子来说,一句“你们什么也不懂”有着另外一层含义:你们没有看到我在想什么,没有理解我内心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一旦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内心不被看见,就很容易出现对抗和拒绝父母的行为。

 

作为初三父母,有一个词常常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焦虑。

1.为什么会焦虑?

PPT :焦虑?

作为父母,我们的心情肯定是紧张而担忧的。紧张的是孩子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选拔考试,这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九年的寒窗苦读,自己的孩子会考入一所怎样的学校?担忧的是自己的孩子,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中考对于自己未来的意义,似乎还没有做好冲刺中考的准备,还不具备与奋战中考相匹配的行动力。于是,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开始焦虑起来。于是,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唠叨地方式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PPT:在关系中,谁制造焦虑谁是心理上的孩子,谁化解焦虑谁是心理上的大人。

   在健康的家庭中,孩子制造焦虑,教育者涵容焦虑。

   在不健康的家庭中,养育者有意或无意识制造焦虑,孩子被迫涵容焦虑。

孩子小时候接触多了焦虑,长大后就会容易陷入焦虑,而且很有可能会用同样的方式宣泄给自己的孩子。

 

2.换个角度看焦虑

PPT:焦虑——心有余力不足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因为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忍不住地唠叨、责备,当我们发现唠叨责备不管用的时候,我们又会选择放任,堵着气说:随他去吧。我们的焦虑是因为开始真正意识到,孩子初三这一年的重要性,开始觉察到我们该做点什么来帮助孩子冲刺中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焦虑,是好事情,焦虑是我们真正重视、投入关爱、付诸行动的开始。

3.用行动缓解焦虑

其实,我们老师也担忧着你们的担忧,紧张着你们所紧张的。但我们更担忧更紧张的是,家长们在初三这一年,用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着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甚至是和孩子成长背道而驰的事情。如何不做孩子的绊脚石,如果为我们的孩子注入满满的能量呢?离不开三个词语:高度重视、有效陪伴、引导配合。而这三个词中有一个共通的核心行为要素:沟通,有效的亲子沟通。

沟通等于说话吗?您在不停地说话的时候,是融洽和谐的氛围还是您在说孩子闭口不谈或敷衍回应?

我们现场通过几个问题来检测一下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情况。

1)日常生活中您一般会与孩子交流哪些话题?

2)当孩子在家时,您与孩子的沟通时长大约是多少?

3)您如何看待初三孩子的兴趣爱好?

4)当孩子没有达到您的要求时,您一般会说什么?

5)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您会说什么?

6)当孩子心情低落时,您会说什么?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我们现在都知道给孩子创建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面对以上的这些问题,如果你很迟疑,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能一下子从你的大脑中蹦出来,那么你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呢?良好的沟通对我们出初三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它是我们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更是孩子实现梦想的翅膀。

 

二、沟通的意义

1.增强自我效能感

实验:科学家们将一条巨大的狗鱼和一些小鱼一同放入水箱中,用摄像机连续记录狗鱼的活动。数日后,科学家们将实验条件做了改动。这次他们在狗鱼和小鱼之间放了一道玻璃挡板,狗鱼因为受到了玻璃挡板的阻挡,每次当它想吃小鱼的时候,都会撞上玻璃,狗鱼不断尝试却又不断受阻,最后不但吃不到小鱼,还头疼难忍。在摄像机的镜头下,狗鱼猎食的失败经历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数日后,狗鱼已经非常饥饿但已经不再去撞玻璃了。这时,科学家们取走了玻璃挡板。(如图4.3所示)让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尽管小鱼们如从前一样在狗鱼身边游来游去,但狗鱼却并没有做出任何捕食小鱼的举动。狗鱼依然在随处都是猎物的水箱中自如地游动,而且它早已饥肠辘辘,可是它竟然没有吃这些小鱼。是之前那么多次痛苦和失败的捕食经历,让狗鱼相信——它没有办法再做任何努力了。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是个体对自己在具体活动中的能力所持有的信念。

 

实验分析: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更喜欢学习自己擅长的知识?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生就越相信自己拥有实现学业成功的必备能力。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形成自我效能感这一机制一般有四个主要心理影响性因素,分别是: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他人的言语鼓励和情绪唤醒。其中有两个因素,是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沟通实现的。当孩子的某一门学科考得特别好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呢?是鼓励表扬孩子还是给孩子敲敲警钟?古语有说,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太害怕我们的孩子得意忘形了。A.别得瑟,难得一次考得好算什么?B.你看看你其他几门功课,一门科目好有啥用?C.你这次是怎么做到的?只有用积极地归因方式,唤醒他对积极行为的认知,才能让他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让他精神振奋,让他能量满满,遇到挫折时选择坚持;而我们看似理性地提醒“别得瑟”反而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遇到考试失利等挫败后容易一蹶不振。

PPT:我可以/我不行;相信“相信”的力量。

跳蚤效应。

 

2.挖掘成就动机

三个忙碌的石匠在雕塑石像。有人分别问了他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在这里做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你看到了吗?我正在凿石头,凿完石头,我就可以回家了。”

第二个石匠说:“你看到了吗?我正在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孩子,他们需要温饱。”

第三个石匠停下来,骄傲地说:“你看到了吗?我正在做一件伟大地艺术品。”

哪一个石匠最有可能成功?(第三个)

为什么两个智商在相同水平地学生成绩可能大相径庭?——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通过克服困难,达到较高成就标准的意愿。比如上面的三个石匠,前两个石匠在工作时脑子里是“完成任务即可”。而第三个石匠则关注的是“做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第三个石匠每天干活时是快乐的,他有最可能成功。

 

家长们朋友们,成就动机是驱动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对于提高成绩直观重要。您和孩子沟通的第二大重要的意义就是挖掘孩子的成就动机。如果您在和他沟通的时候,眼里只有分数,只看到他不改错不能错的题目,那么孩子学习的动力就只是在满足你对一个分数的执念;但如果,您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植入学习的意义、价值带给人的充实、快乐,那么他学习的动机会更强,最后的分数一定也不会差。因此,您和孩子沟通时的站位,决定了孩子成就动机的大小。如果我们提高了孩子的成就动机水平,那么这种来自内心的满足感、愉悦感才会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续努力的内驱力。

 

3.正确认识压力

思考:有压力到底好不好?我们自己的孩子,面对初三学习生活,他的压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我们在座的家长们,能不能理性客观地通过我们对孩子的观察,进行过评估?

PPT:耶克斯—多得森定律

结论:一定程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使其集中注意力,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效率;但当压力过高则会使孩子在生理上产生过度的反应,不仅难以发挥出正常慧萍,常此以往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我们和孩子沟通的第三点意义在于,让孩子保持吃压力在适宜的水平。适宜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动机水平,因此家长们朋友们,并不是说我们对孩子顺其自然,就是对孩子尊重、理解、支持,适当的给我们的孩子提出一点目标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压力是可以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当孩子压力过大时,你们的倾听、共情,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在沟通时产生情感链接,是有效疏压的最好方式。

 

三、沟通的方式

1.懂一点脑科学

1)青春期的脑神经

“髓鞘化”是指单个神经元周围形成已成髓鞘,这种髓鞘的作用像一种绝缘体,可以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也就是说,髓鞘化形成后,可以使人的行为更加稳定。青春期的学生的脑神经的髓鞘化还未完成,这一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冲动的行为问题,但是也正因为髓鞘化尚未完成,大脑结构处于第二轮的优化过程中,所以这也是最佳的教育阶段。

沟通方式调整: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放慢沟通的节奏,带着开放与好奇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情绪情感和内在需求。

接纳≠赞同

孩子想要打游戏,于是你处于尊重孩子的需求任由其打游戏,美其名曰“了解尊重需求”。接纳是说我们在肯定孩子想打游戏这个情感需求是正常的基础上,和孩子共同探讨如何用更加合适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2)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

远离焦虑的方法之一:增强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的神经质地分泌。

沟通方式调整:沟通不仅仅是语言交流,也可以是行为互动。

【多巴胺】

1、允许孩子利用某一时间去做让自己做有激情、有动力的事;

2、询问并给孩子布置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

3、允许孩子听喜欢的音乐等;

4、和孩子约定,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增加多巴胺分泌的食物:葡萄、坚果、香蕉、柑橘等

【内啡肽】

1、鼓励孩子保持定期的、有规律的运动,如跑步、篮球等;

2、鼓励孩子进行有挑战的学习

增加内啡肽分泌的食物:黑巧克力、蚕豆、南瓜等

【催产素】

1、多和孩子进行生活上的互动,一起养育小猫小狗,一起散步或打球或家务劳动等;

2、多用温暖的语言和孩子说说话;

【血清素】

1、和孩子一起为周围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多帮助他人。

2、鼓励孩子外出多晒晒太阳

增加血清素分泌的食物:豆制品、贝类、绿叶蔬菜等

我常常发现,我们有部分孩子是不吃早餐的,或者是家长家里备了一些面包、饼干之类的干粮,让孩子自己早晨随便吃一点。对于初三孩子来说,这样的早餐是不合格的。首先从营养角度来说,早餐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量就不足;同时,我们想一想,进入初三,我们一天有多长时间和孩子相处,尤其对初三孩子来说,中饭、晚饭都在学校吃,孩子要上晚自修,到家差不多要900了,你有多长时间和孩子坐下来,一起聊聊天。一天当中,早晨是最好的陪伴时间,为孩子准备好早餐,和孩子一起边吃边聊聊,开启一天的美好学习与生活。所以,在这里,我也呼吁我们的家长们,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多陪伴他们,哪怕只是每天的一顿安静的早餐。

 

2.懂一点心理学

1)罗森塔尔效应

1968 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 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 7 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 3 个班,对这 18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 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 18 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亲子沟通启示: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罗森塔尔实验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受教育者,特别是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往往首先是从教育者那里得到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对孩子充满信心,当我们对孩子报有非常强烈的期望时,孩子的潜能就会被激发,我们所期望的就会出现。

 

2)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又称温暖法则。它指的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同一目标,但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亲子沟通启示: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当孩子犯了错或者在学习上不够努力时,我们家长的情绪可能一下就上来了,习惯性的指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这些行为只能让孩子更加厌烦。法国知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只要孩子知错就改,就是好的,孩子们不就是在各种错误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吗?

 

3.懂一点沟通法

沟通话术

1)小要求大转变

要想让孩子做到,先让他说到,提问时可增加选择项。孩子更乐于接受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我们家长不妨将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孩子可以实现的小目标,这会让他们充满信心和成就感。

“现在很晚了,你应该睡觉了。再给你玩5分钟还是10分钟呢?”

2)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要求说出事实不评价、表达感受不批评、看清需求不贪求、摆出困难找办法。

“现在很晚了而你的作业还没写完,我担心你熬夜影响睡眠,我知道你和同学聊得正开心,你看看我1030来给你关灯,可以吗?”

 

总结:

这么多年,你一直在批评自己(孩子),可也没有什么效果;试着认可自己(孩子),看看会发生什么?——露易丝·L·海《生命的重建》

最后和各位家长共勉几句话:

1.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先让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父母!你“浇不浇”庄稼都会长大;你“教不教”孩子都会长大。但是,“收成”绝不一样。

2.有时,口口声声说“爱”,但如果面目狰狞;那就不是“爱”,那是你情绪管理不到位,你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

3.陪伴和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成功的喜悦,也一定会碰到因失败而失落无助。但是,请您尝试如何和孩子有效的积极沟通。在我看来,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成功和失败是同义词,而它们的反义词是无作为。

 

 

  • 阅读(46)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