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许玲玲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真实的红色故事让青少年感悟红色精神,并作为情境代入者去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体会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科学精神: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运用价值观的知识科学解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3、公共参与:通过感受具体的、现实的典范,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学习目标】
(1)结合《渡江第一船》纪录片主创者彭益民等人的拍摄故事,区分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全面理解人的价值,从而认同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2)通过革命战士、渡江老船工等人的英勇事迹,感悟红色精神,作为情境代入者模拟角色,深刻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作为新时代的现实参与者,理解为什么以及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描述】
一、课堂导入
导入:江山北望,粮草南倚,长江江阴段素来被称为“黄金水道”和扼守长江咽喉的“锁航要塞”。中国历史上长江的政治与军事分界明显,从春秋战国吴国称霸中原,到清代江阴的泣血八十一日,江阴的军事地位可见重要,在近代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时期,江阴要塞也依然发挥了其重要的战略作用。
展示图片:《渡江第一船》纪录片宣传图——在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门口铸有一艘挂着“渡江第一船”帆布的小船,就是为了铭记在这里发生的渡江战役。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探寻红色基因
总议题:如何理解价值与价值观
【教师介绍】纪录片《渡江第一船》于今年4月20日起在央视9套黄金时段播出,受到观众高度好评。该纪录片历时3年6个月摄制,在主创名单中,有一位是来自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的彭益民。说起创作缘由,彭益民表示,自己和导演孙玉清偶然听说了长江边上一家老小当船工的故事,心生敬意,萌生拍纪录片的想法,想展示当年的历史和人民群众在渡江战役中的重要作用。与当地史志档案部门等联系后,一拍即合,《渡江第一船》拍摄计划就被提上日程。具体怎么做?其实,大家心里都没底。当年那些老战士、老船工还健在的也已是八九十岁的高龄。他们在哪儿?会不会同意摄制组采访?还能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吗?虽然面临许多难题,但彭益民有着自己的选择和坚持。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价值选择,那么怎样理解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又有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共同学习《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内容。
【展示课题】价值与价值观
议题一:何为有价值?
【PPT展示议题情境】彭益民等人依旧克服困难努力拍摄,因为他们觉得有意义有价值。但困难还是超出了预想。有一段时间,因为持续的不顺利,彭益民和小伙伴们甚至想过放弃。找人,循着一丝线索,常常三番五次开车几百公里,找到的却只是一张照片;语言不通,老人都只会说方言且口齿不清,录音一遍遍听,请当地人翻译一个字一个字确认……
【议学活动:思考并回答】
1、你如何理解彭益民等人努力拍摄纪录片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纪录片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价值与彭益民等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3、何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有何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彭益民等人拍摄《渡江第一船》不仅记录了老英雄、老船工的事迹,为当下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好教材,同时整个拍摄过程,也是对摄制组全体成员的一次党史教育和思想上的洗礼,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在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由此可见,彭益民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实现了人的价值。其纪录片的播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好评,这是对摄制组工作的极大肯定。这里便体现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因此我们发现,人的价值是双向的,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物质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和展示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以表现真实为本质,用现实引发人们对影视艺术形式的思考。纪录片反映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及其社会功能,赋予纪录片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多重价值。纪录片作为物它能够满足我们的积极需要,但是物品自身是没有需求的,物的价值是单向的。
所以,不难发现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不是一回事。那么,什么是哲学上的价值?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和哲学上讲的价值有何关系?
【教师总结1】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哲学上的价值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人的价值的生成和理解,再引导学生思考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区别,增强了本课的思辨性。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也能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的内容就在师生以及生生互动中逐渐形成认识了。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70页三段材料,并思考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看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三位科学家的事例明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已经探究了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这里就地取材水到渠成启发判断人的价值的根本标准,给学生搭建了思考的阶梯。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贡献的内容和普通人的贡献,学生自然得出现在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对于贡献的认知,贡献可大可小,平凡中见伟大,伟大中有平凡。
第二篇章——追忆红色故事
过渡:舟楫往来的运输线上,古代的南北大运河,从江阴的利港进入长江,再连通扬州港口通往北方,是最便利的方式。所以,南北要塞的江阴,常常历经战火,也让一座江南古城平添了几分豪迈之气。下面我们一起通过纪录片来感受当年的峥嵘岁月。
观看视频——央视纪录片《渡江第一船》精彩感人片段
议题二:价值观有何作用?
【PPT展示议题情境】情境一:他们一路寻访,一路被老船工老战士的经历所感动。新婚不到半个月的蒋秀芬,含泪送夫泪别靖北桥,新郎官孙汉成穿着结婚的新衣,驾驶着自家的船只上了前线,船只被炸弹掀翻炸碎,也遗失了宝贵的新衣,漂流10多公里才获救;祁玉良刚接到出发的命令,同时也得到了母亲蹒跚百里来看他的消息,祁玉良忍痛服从命令,没能见上母亲一面;车胜科兄弟和父亲三人勇当渡江突击队,父亲中弹牺牲;老船工王小弟全家上阵,成为江阴东路集团的渡江第一船,更有马毛姐和颜红英等人传奇的渡江故事……这些渡江英雄的感人事迹,引领着大家一路向前。
情境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署国内和平协定,并在湖北宜昌至江苏江阴1800多公里的长江南岸沿线,部署了约70万兵力,妄图依托长江天险,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在长江北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准备强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渡江战役前夕,中共地下情报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派出先遣部队、乔装侦察、在敌军高层安插内线,最终获取了国民党长江防御军事计划,并在人民群众的团结协作下胜利完成渡江任务。
【议学活动:思考并回答】
1、假如时光回到那个艰苦绝卓的年代,你可能是什么角色,该如何选择?基于怎样的考量?
2、结合材料,思考当年的江阴渡江战役为什么能够实现“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大胜利”,这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价值观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2】经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我们明白了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江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军队以7000余名驻军、70余门大炮在此重兵布防,蒋介石以为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固若金汤,天堑难以逾越,却没想到在渡江战役打响之初就顷刻瓦解。靠着一条条小木船,成千上万的船工冒着枪林弹雨运送解放军战士,用双桨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这充分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谛。唐秉琳、唐秉煜兄弟本为国民党军官,但对其腐败统治深恶痛绝,后在组织感召下秘密加入我党,发展地下党员。渡江战役中,唐氏兄弟率炮台官兵阵前起义,调转炮口,配合渡江,使我军以最小的牺牲获取了最大的胜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解放战争时期,大量国民党将士投诚、起义,投入党和人民怀抱,加快了胜利进程,这就是人心向背!正是党和人民所秉承的正确信念,即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在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这也充分说明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设计意图】探寻红色基因必然要讲述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也为传承红色基因做好铺垫。党的事业血脉永续、薪火相传,关键在青少年身上。政治认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认同是最强的力量。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这段设计的重点就在于通过真实的红色故事让青少年们感悟红色精神,并作为情境代入者去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体会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篇章——传承红色文化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每一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这是不够的,国家和社会还要有主流价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生答)看来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关键是要落实行动!
议题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PT展示议学情境】以红色基因为基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党、政府和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或共同理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平衡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感召力或吸引力,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粘合剂”。正值党的百年华诞,举国上下以文艺演出、电影展映、展览展示、经典诵读等各种艺术形式传承红色文化。
【议学任务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们将如何传承并弘扬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艺表演、诗歌诵读、即兴演讲、人物传记、志愿服务等等,形式自选,每小组推荐一位展示者,限时3分钟,可现场表演、展示文本、策划方案或讲述自己的亲历活动,切合主题均可。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长期以来,红色精神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注入了不竭动力,因此要将其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红色精神的传承要与中国梦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化行动,方能砥砺前行,开拓创新。
【设计意图】红色精神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正能量,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青少年们作为现实参与者去践行,才能落地生根。从材料分析到情境代入再到现实参与,循序渐进,坚持了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能力,体现并培育学科素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首先理解了哲学上的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别树立了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然后理解了价值观的含义及其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也是人生的重要导向。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最后我们温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PPT展示知识小结)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后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