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传感器探究自制指南针的性质 2023-09-25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借助传感器探究自制指南针的性质

姓名:邵懿

学校: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

使用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

实验器材:磁铁、铁丝、DIS数字化实验传感器等

实验改进要点:

(一)优化传统实验器材,进一步提升实学生实验的效率。

不采用缝衣针,采用前后粗细一致的粗铁丝。

1)能够避免缝衣针尖端容易造成戳伤;

2)避免实验中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提高实验效率;

3)将器材标准化,便于探究磁化相关内容时进行思考设计。

 

(二)项目化制作指南针,拓展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造意识

提供泡沫块、灯芯草、线、超轻黏土、碗、水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制的指南针,挑选合适做的指南针材料。

 

(三)借助DIS数字化实验系统,利用数学模型量化探究磁铁和小磁针
借助DIS数字化实验系统,将自制小磁针的磁性强弱的变化可视化,结合数据呈现方式,为探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手段和更为充分的证据。

在研究磁铁的基础上,突破原有认知,发现磁铁周围的磁力是呈空间分布的。

 

(四)借助iPAD构建数字化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适切的资源

1)学生自制指南针时可以提供沈括的《梦溪笔谈》

2)用磁化方法自制“小磁针”和了解生活中去磁现象应用时,学生通过iPAD阅读教师课前为学生制作的数字化资源库,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观看学习,个性化学习有了表现的时空。

 

 

实验原理:

1、《梦溪笔谈》(沈括)中记载:

1)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4)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2、磁化

1)磁化的概念:磁化是指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显现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2)磁化的原理:磁性材料里面分成很多微小的区域,每一个微小区域就叫一个磁畴,每一个磁畴都有自己的磁距(即一个微小的磁场)。一般情况下,各个磁畴的磁距方向不同,磁场互相抵消,所以整个材料对外就不显磁性。当各个磁畴的方向趋于一致时,整块材料对外就显示出磁性。
所谓的磁化就是要让磁性材料中磁畴的磁距方向变得一致。当对外不显磁性的材料被放进另一个强磁场中时,就会被磁化,但是,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磁化的,只有少数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可以被磁化。

3)磁化的方法:

①用磁体的南极或北极,沿物体向一个方向摩擦几次;
②在物体上绕上绝缘导线,通入直流电,经过一段时间后取下即可;

③使物体与磁体吸引,一段时间后物体将具有磁性。

4)消磁:当磁化后的材料,受到了外来的能量的影响,例如加热、冲击,其中的各磁畴的磁距方向会变得不一致,磁性就会减弱或消失,这个过程就称为消磁。

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磁化自制小磁针活动,知道磁化现象

2、了解磁感强度传感器的使用,并且能够借助传感器探究磁现象。

3、了解不同自制指南针的方法,能够用不同方法自制指南针

4、通过“如何让小磁针的磁性消失”,知道消磁的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希望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制指南针"项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自制指南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利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制作指南针的兴趣。第二部分是实验探究,通过提问和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小磁针的性质。第三部分是工程设计,通过动手设计、制作、改进,成功完成一个自制指南针。第四部分是拓展研讨,教师拓展指南针的发展历史。本项目的主线是制作一个指南针,而重点有二,其一是让学生能够借助传感器和数学建模知道自制的小磁针的性质,初步了解如何设计并探究科学实验;其二是让学生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并能对制作过程或测试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实验教学过程:

1、学会使用传感器

1)初次尝试使用传感器

任务:检测指南针极点磁力大小

发现:不同磁极显示的数值有正负差别

2)应用传感器,进行探究:

借助传感器检测磁铁各点位磁力,绘制图表

发现:两端磁力最强,中间最弱。是呈现空间分布的

点位

1

(S极端点)

2

(中间偏S极)

3

(中间)

4

(中间偏N极)

5

(N极端点)

磁感应强度

 

 

 

 

 

 

2、探究能够让铁丝磁化的方式

教师提问:如何让铁丝拥有磁性,如何检测铁丝是否已经成功拥有磁性呢?

学生尝试:通过接触或者摩擦,铁丝拥有磁性后会导致传感器示数产生变化。

3、探究接触磁化

提问:接触后的铁丝拥有磁性,离开接触后呢?

生:离开接触后铁丝逐渐恢复成没有磁性的状态

追问:如果接触的时间再长点呢?

生猜想:恢复的过程也会变久。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呢?

生:铁丝接触一分钟、十分钟、一百分钟后,撤去磁铁,检测铁丝获得的磁性时间

生设计表格进行探究

磁感应强度

磁化方式和时间

接触1分钟

接触10分钟

接触100分钟

接触端

 

 

 

另一端

 

 

 

 

 

4、探究摩擦磁化

提问:你们是如何摩擦的?

(挑选一位来回摩擦的同学,再挑选一位沿同一方向摩擦的同学)

比较:让两位同学用同一个磁极(如S极)摩擦铁丝。一位同学是沿着同一个方向摩擦10次,一位同学来回摩擦共10次,借助传感器测试铁丝的磁性

发现:沿同一方向摩擦后,铁丝的磁性更大。

验证:再请一位同学来回摩擦共20次,借助传感器测试铁丝的磁性

结论:沿同一方向摩擦后,铁丝的磁性更大

 

磁感应强度

摩擦方式和次数

沿同一方向

摩擦10

来回摩擦

10

来回摩擦

20

摩擦端

 

 

 

另一端

 

 

 

 

5、探究摩擦磁化后的铁丝有怎样的性质

借助传感器检测磁铁各点位磁力,绘制图表

发现:和磁铁一样:两端磁力最强,中间最弱。是呈现空间分布的

 

点位

1

(磁铁S极摩擦处)

2

     

3

 

4

 

5

 

磁感应强度

 

 

 

 

 

 

对比探究1表格,发现:用S极摩擦后的铁丝呈N

6、基于传感器探究消磁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震荡的方法能使“小磁针”磁性减弱;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去磁和磁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评价总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