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文章简评]
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比较清晰的,而且也是目前德育方面比较新颖的话题,这篇论文结合时下跨学科学习阐述了德育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文中提出了德育与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以及有效融合的策略,从德育与语文,德育与数学,再到德育与其他学科,这篇论文并没有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课本定义,而是真正去研究了德育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点,充分挖掘融合教学对学生的深层次作用,将德育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推荐理由]
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所以,德育不仅仅是德育课程的任务,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篇论文的观点正是阐述了如何做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在论文中作者也讲得非常详细,而且在讲到融合策略和方法时,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老师借鉴的。
摘要: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各门学科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其与学科教学融合。文章在阐述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探析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不断提高德育成效。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科教学;德育育人;融合
当今世界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各种思想不断发生冲突和融合,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加强德育是各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立德树人需要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将各方教育力量集合起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新课标背景下,学科教学应当加强立德树人思想的落实,将该思想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创新融合理念和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升学压力较大,加上青春期的影响,很多学生会出现迷茫、叛逆等现象,思想容易走偏。因此,中学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有必要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立德树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指导。社会发展需要法律制约和道德约束,要想提高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因此,有必要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想,从学生道德素养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时代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德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将立德树人思想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从整体上规划立德树人教育方法和路径,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思想发展尚未成熟,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干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将立德树人思想与各学科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二、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更新学科教学理念,强化立德树人意识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思想的引导,根据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合理把控教学内容,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增强徳育意识,提高德育能力,通过教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高质量地实现育人目标。比如,在学科教学中,除了讲授学科教学内容之外,还可以利用宣传栏引导学生参与低碳环保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效性。此外,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途径,要想推进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有效提升德育效果,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入手,找到适合的教学时机,积极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二者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清晰认识到学生是学科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渗透德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基于学科教材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新课改背景下,当前很多学科的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比如语文学科、美术学科等。因此,在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德育要求,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充分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有效提高德育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德育素材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避免选择一些太过抽象的德育素材,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习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时,教师要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学习伟人事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向伟人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信念与爱国情感。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榜祥教学法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习导数、定律等知识时,教师要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数学家华罗庚的事迹为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渗透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除了语文和数学之外,物理、地理、音乐等学科教学中,也要积极融入立德树人思想,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比如,物理学科,教师应当通过物理实验教学,锻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地理教学,教师应当在讲解人与自然地理相关内容时进行德育渗透,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每个学科教学内容作为德育的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德育素材
在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融入过程中,教师应当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德育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高德育效果。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搜集德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学生理解。其次,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同时这些话题也是学生们反响较为强烈的话题,通过将这些热点话题引入学科德育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提供正面引导,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德育开展提供参考。特别是关于中西文化冲突等方面的话题,教师要适时地融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意识,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感,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比如,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热点事件的引入,教师不仅能够传授英语知识,而且还能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话题用所学英语知识展开讨论和交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促使学生视野更为开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在国际交流中,应当尊重双方国家的文化,在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包容其他国家的文化,真正理解兼容并包的含义,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信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
(四)组织德育实践,增强德育成效
当今时代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处于青春期,虽然思想不够成熟,但是很喜欢特立独行,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多样化的德正确的环境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育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感悟立德树人思想,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格遵守道德准则,有效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德育任务,让学生在徳育实践互动中获得知识和启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促进学生 全面健康发展。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清明节、建党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纪念馆参观学习,为学生介绍那些烈士和伟人,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内容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德育效果。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契机,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或者环境环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在劳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有效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一观念。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国家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融入立德树人思想,通过更新学科教学理念,加强立德树人教育,基于学科教材内容,挖掘德育素材,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科德育素材,组织德育实践,增强德育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人:工作室成员 张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