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规划课题”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课例研究“ 2023-07-25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教师教学研究专项课题



“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课例研究”


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课题组

主持人:季勇


一、课题概述

《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课例研究》课题是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季勇老师主持的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是教师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课程的跨学科统整是当前课改方向,而读写融和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该课题力图在学科统整背景下,探索读写融和的教学样态,总结教学经验,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本课题被批准为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批准号为A/E/2018/010,2019年3月18日,举办了开题论证会,2020年10月10日,进行了中期汇报,因疫情影响,各项研究延期至今年,现已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大的调整,统编教材全面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随之施行。如何在语文课改大潮下,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新途径、新方法,发展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课题的提出,将引领我校教师进行探索,为大家提供读写教学的参考。

二、课题进展

(一)学习研讨,解读课题内涵

1、成立课题组,广泛收集资料

课题立项以后,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工作组,制定了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课题组成员每月一次例会,根据课题研究进程讨论交流、布置任务等,有效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通过“中国知网”等信息平台利用多种搜索工具检索了有关“学科统整、读写融和”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学科统整、读写融和等资料进行大量的摘录,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研讨,充分认识了当今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课题研究的进程明确了方向。2019年1月,课题组汇编了相关研究资料,并完成了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2018年12月,主持人季勇在江阴市课堂教学共同体六校联盟中,设立了名师工作坊,协同江阴市内骨干教师一起参与课题的研究实施。

2、解读研讨,认识课题内涵

2019年3月、4月,为了让课题组老师以及全体语文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课题组在峭岐实验小学,月城实验小学,先后组织了对课题方案、文献资料的学习和研讨。

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分层次的解读。首先是课题组老师围绕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研读交流,针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进行了集中研讨,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疑惑。然后是全体老师通过集中学习、个人网络自学等方式,对课题方案进行了研读。对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通过摘抄、分组学习、集中交流、撰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让老师们对课题中涉及的相关概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从2019年—2020年,课题组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研讨,老师们通过阅读理论,沙龙研讨,自学反思等多种形式,理解学科统整,理解读写融和。通过学习,老师们逐渐走近了课题,对课题的内涵形成了一些共识:

课程的综合化,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方向,学科统整符合当前教改的方向,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科统整的基础上,实施读写融和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综合化、生活化的情境下学习语文知识,开展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

读写融和,是语文学科的特质本色。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主要实践途径是读与写,读写活动互渗互透,相辅相成。读写活动,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科统整下的读写融和更能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在运用中提升、发展语文能力。

(二)深入思考,提升内涵新认识

从2020年——2021年,课题组先后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统编教材施行、建构主义,图示理论等进行了多轮研讨,聘请了教研员夏江萍,特级教师梁昌辉、无锡市学科带头人蔡海峰等对课题进行了指导。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对课题内涵进行深化,挖掘课题内涵的深度,形成对课题内涵的新认识。“读写融和”,符合语文课程基本性质,契合统编教材编写特点,遵循了认知心理规律,也顺应了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⑴基于语文课程性质,读与写“目标融和,同舟共济”

语文,为何而学?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其根本目标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为更好的生活而学”。“读”与“写”,作为未来学习生活的两大关键能力和重要交际手段,不应有轻重之分、主导与附庸之别,应该构建为一个共同体,齐心协力,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新知与情境交际的任务,共同提高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在未来生活中与信息、人物、文化等交流互动的能力,从而创造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⑵基于统编教材特点,读与写“结构融和,双核共体”

2019年,统编教材全面实施,课题组聚焦新教材研究,2019年12月在晨光实小,2020年5月在长山中心,2020年7月在辅延中心,课题组组织了多轮统编教材研讨。最新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均衡读写能力目标设定与活动编排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努力构建“理解”与“表达”并重的编排结构,充分体现了“读写”能力发展的整体性、共生性。

首先,中高年级统编教材的各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包括“读”与“写”两个维度。如三下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为:“阅读状物类课文”,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习作表达”,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读与写,在一个单元中交融并举,相辅相成。其次,即便是在阅读策略、习作单元两种特殊单元中,读与写也并非单一发展,读写活动穿插互动,读写策略交互影响,读写能力相得益彰。

如在三上“预测”阅读策略单元中,在学习“预测内容”的同时,有机渗透了“续编故事”的活动,暗含了“在预测中学习构思”的指导意义;三下“想象”习作单元中,整合了阅读体验、策略交流、初试身手、例文引路、情景创作等读写活动项目,呈现了“先读后写、读中导写”的编排意图。

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读与写“过程融和,交互共通”

在建构主义看来,读与写,都经历同一心理过程:积极搜索意义、创建认知世界。读,就是用心在“写”的过程,是基于原有认知图式建构新的“认知产品”;写,就是用笔“读”的过程,建构并产出“文本产品”。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读与写相互交融,无法分割。

课题组根据“理解、解释、评价、创造”美国史密斯四级阅读层级理论,结合小学生阅读目标设置了“阅读与表达技能目标对应关系表”(见表1),其中“表达技能”绝大多数是写作方面的技能。如下表所示,学习和运用阅读与写作技能是融为一体的过程,两者相互关联,同步展开,彼此成就,双向共赢。

阅读与表达技能目标对应关系表

阅读技能五级目标

表达技能五级目标

认知检索(简单获取文本信息)

默读、朗读、摘抄、积累词句段等语言材料

感知理解(提炼转换文本信息)

概括、图表、复述、缩写、改写、续写、扩写等

解释分析(建构思想意义和表达图式)

解释表达的意义以及意义表达的方法,并通过模仿性写作进行写作方法的学习与演练

评价赏析(评价、欣赏、批判)

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的评价与赏析

创造运用(新生思想、解决问题)

读后感、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创造性写作

(表1:读写技能目标对应关系表)

⑷基于现代图式理论,读与写“策略融和,联结共生”

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读与写虽然各有各的知识体系,但也拥有相当一部分共享策略知识,通过思维联结传导,实现双向交流互动,彼此通融渗透。经纬交织的读写知识与策略网络,为读写对接和转化提供了坚实的互动平台,可以顺利实现读写知识与策略的相互迁移(见表2)。

阅读知识与策略

写作知识与策略

主题,解题,概括中心

立意,审题、拟题,表达中心

结构,概括段意

谋篇,拟提纲

语言,品评词句

遣词造句

(表2:读写知识与策略对接转换图)

共享策略中也包括具体的文体知识和言语图式结构。每一种文体,都有不同的“形式图式”,如故事图式,表现为情节的发展;说明文图式,表现为时空的顺序结构。读,即运用语言信息与言语图式进行理解分析;写,即学习运用语言材料与言语图式进行表达交流。图式有“建构、推理、搜索、整合”功能,在阅读中不断丰富的图式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写作的水平。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构阅读与写作“这一类文本”的基本图式与基本策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图式结构。

从上述认知与分析可见,读写融和,具有充分的学理依据和积极的现实价值。只有读写同频,双翼共振,言语交际才能顺利实现;只有读写合璧,融和一体,核心素养才能全面生长。而基于学科统整的生活化,儿童化的深度读写融和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三)梳理分析,架构研究体系

2020年起,课题组把中心从理论研究和内涵解读上走向了课题的落地实施中来。2020年3月课题组再次优化调整了研究目标、确立了研究内容。

1.厘清研究目标

我们对课题研究的目标进行了细化,形成了以下具体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明确“学科统整”和“读写融和”的概念和意义,进行校本化阐述,形成对理念理解的独特的话语系统。

(2)实现语文学习内容跨学科的主题性整合,开发一批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课例,进而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3)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一般教学模式。

(4)在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语用”,主动学语文、用语文,整体性地建构语文读写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2)细化研究内容

(1)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现状研究。

搜集国内外关于“学科统整”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学科统整的目的,学科统整的方式,学科统整主题的确立,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整理。搜集国内外关于“读写融和”的相关资料,从读写结合和融和的历史发展,以及读写结合或融和教学的主要流派和主张,读写结合或融和教学的一般操作样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整理,形成文献资料汇编,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对目前我校,乃至我市开展读写融和教学的情况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提供经验。

(2)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主题和内容研究。

教学主题的确立,决定教学的走向,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主题的确立可以从言语表达的内容或形式两方面入手。可以关注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也可以关注同一表达形式的不同内容,无论主题还是内容的确立,都应该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并且注意同一主题的内容在其他学科中的不同体现,统整各学科的教学资源,构成全新的教学内容,借他山之石以攻语文之玉。

①  跨学科读写融和主题和内容研究

从语文的角度出发,根据读写能力,组织单元主题,开展指向学生读写能力的,而内容是其他学生的主题,例如,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指向的是学生观察、记录、自己寻找答案,有目的阅读的能力,而载体则是科学学科的生物养殖。

②生活化读写融和主题和内容研究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自然会涉及到阅读和表达,教师应该细心体察学生的生活,从中发掘读写主题,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读写能力,例如教师节贺卡上的祝贺词怎么写?可以先推荐优秀的范例,引导学生阅读总结一定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创作,送出祝福。

3.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课程样态研究。

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内容,开展学科统整下的读写融和教学实践,引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超越学科,超越课堂的读写实践活动,形成一批教学课例,并对教学课例进行总结、反思、比照,从中获取经验,形成教学一般的操作模式,从而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四)积极探索,展开研究实践

1. 理论研究,深刻解读课题内涵

1)对“学科统整”的内涵解读

 “学科统整”不仅仅是一种课程的设计方式,也涉及知识论与课程观的差异。分科课程强调学科分解,学科的系统知识是构成课程的主要内涵。而学科统整的形态则软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整个课程的目标在于探讨中心主题,在这里,主题就是真实的生活脉络。所有概念的学习旨在理解真实生活的问题。所以,由主题的形成到概念的分析,整个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由师生共同参与,重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科统整”的研究特色就在于寻求学科内容的相关性,以求课程的精要化;同时强调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而不是教师强加的被动学习。

2)对“读写融和”的内涵解读

读写融和: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而融和是指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而成为“和谐共生,浑然一体”。读写融和,就是指“读”与“写”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共生共长。首先,读写融和,是语文学科的特质本色。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言语的建构与表达”是这门课程学习的目标,其主要实践途径是读与写。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读写活动互渗互透,相辅相成,交融并举,相得益彰。其次,读写融和,也是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最新的国家统编教材就重构了“语文知识能力体系”,着力培养阅读与表达等语文关键能力。

“读写融和”基于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未来培养拥有言语品质的人。

3)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的内涵解读

依据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打通读写之间的壁垒,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打通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壁垒,整体设计读写学习活动。根据言语表达的内容或形式确立不同的主题,将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统整规划,构成全新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关键能力的资源、工具、策略、支架、评价,实现读写融和,让学生在融通式的读写实践中主动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不断积累言语经验,促进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

2.主题研究,确立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的内容

主题的确立,决定教学的走向,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主题的确立可以从言语表达的内容或形式两方面入手。可以关注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也可以关注同一表达形式的不同内容,无论主题还是内容的确立,都应该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并且注意同一主题的内容在其他学科中的不同体现,统整各学科的教学资源,构成全新的教学内容,借他山之石以攻语文之玉。

1)跨学科统整读写融和主题的确立

读写是形式,是学习和表达的方式,而其承载的内容则是其他学科的,比如说明文,说明的方法是语文的,而说明的内容可以是动物,植物,现代科技等等,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本身就是跨学科的。

因而,我们可以从语文学科出发,根据语文的读写表现形式确定读写融和的主题,也可以从其他学科出发,在同一内容的主题下,设计读写活动。

例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我们可以根据作者采用“拟人化”表现手法这一形式,确定读写主题:“拟人化动物说明文的读写”。从而构建一组读写活动,引入相关的一组拟人化说明文,最后要求学生学习这种方法自己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动物。

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学科出发,走向读写。例如音乐课教学云南民歌《猜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其他中国民歌中的猜调,如《刘三姐》中的对歌,黄梅戏中的《对花》,再仿照这样的方式,自己创作民歌,达成跨学科的读写融和。

2)生活化读写融和主题的确立

区别于课堂教学的阅读和习作训练,走进生活的主题读写活动,不再是主题统一,形式单一的集中训练。因为来源于鲜活的学生生活,也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的参与。

走进自然,感受花香鸟语,日月星辰,感受自然的灵动。阅读《昆虫记》《自然笔记》,记录蝴蝶蜕变,桑蚕吐丝,关注桃花吐蕊,秋叶飘零,生动有趣的读写,促进学生的灵性成长。深入家庭,体会父母关爱,家长里短,感受家庭的温暖,阅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抒写对父母的感激,提出家庭生活的建议,促进孩子的人性成长。融入社会,接触人生百态,人情冷暖,感受社会规则,阅读《桥》《穷人》《在柏林》,展开对社会现象的调查和反思,促进学生德性成长。

3. 课例研究,探索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方式

在理论学习研讨的同时,课题组开始了前期的探索。2019年3月在峭岐实小、2019年4月在月城实小,我们开展了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设计研讨,并分别展示了试水的研究课。2019年5月在辅延小学面向全市展示了研究课例。2020年5月在长山中心,2021年4月在临港科创,2021年5月在峭岐实小,2021年12月在北国中心,课题组分别以线上研讨,送课下乡等形式进行了课例研讨,大胆展示了自己的设计,并接受课堂的考验。

确立了主题,还需要通过扎实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将读写活动落实到位,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需要教师以“大语文”观来看待语文教学,我们从跨学科,以及生活化两个角度去开展教学设计,开展读写实践。

1)学科间“跨界读写”:通过读写来学习

读与写,是各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将读写融和的视角延伸到了其他学科,指导学生通过读写来学习。

首先,建立“学科学习”读写任务群:分年级创设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体育等学科学习用书的阅读与写作任务;

其次,建立“跨界学习”读写任务群:低年级,以“童画与童话”为主题,链接美术学科,学习绘本创作,培养学生想象力;三年级,以“节气与花卉”为主题,链接劳技、综合学科,研究诗词歌赋和节气常识,开展园艺、花茶、糕点制作实践活动,记录活动经过,撰写作品制作图解与说明;四年级,以“科学与逻辑”为主题,整合科技类学科,研究数学或实验课题,撰写数学或科学小论文;五年级,以“鉴赏与评论”为主题,结合艺术类学科,撰写地方戏曲、音乐、画作等调查研究报告,发展想象、鉴赏、评论能力;六年级,以“竞技与游戏”为主题,链接体育学科,撰写游戏设计方案与竞赛策划书……

在跨学科学习的真实情境下,学生积极运用读写能力学习其他学科课程,在实践中运用并创新读写策略,在深度学习中实现高层次思维和言语智能的发展。

2)生活中的“任务读写”:运用读写解决生活问题

读写的根本价值在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我们要在真实的或拟真的生活情境中,指导学生运用读写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参与文化综合实践。

我们根据各年级年龄特点,结合统编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将“实用性读写任务”分散在各项活动中完成。如,在读书节、戏剧节等活动中,完成策划书、海报、启事、名著推荐、书信交友、辩论稿等读写任务;开展街道或小区环保调查活动,设计调查方案、做好采访记录、撰写调查报告、写倡议书或演讲稿、发表交流;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组织踏春远足活动,提出活动建议,拟写活动方案,向家委会提交申请报告,拟写活动通知,制订文明旅游公约,记录活动感受,编写新闻投稿,制作微信美篇,做好活动总结;结合江阴地方文化特色——霞客旅游文化节,开展“我爱家乡大走访”活动,如抗清英雄、渡江战役、霞客精神、华西精神、海澜现象等,在走访中完成系列读写任务,让学习能力的生长,根植于文化环境的土壤……

4.拓展研究,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方向

课题研究进程中,恰逢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颁布施行,语文教学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语文课改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强调读写结合的任务群理念不谋而合。

2022年3月,先后在月城实小,澄江中心,敔山湾实验进行了任务群概念下的教学设计研讨,20225月,聚焦跨学科任务群开展线上研讨,202210月组织开展了“用语文做事”生活化语文线上研讨。

(1)   强调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的六大任务群中的拓展型任务群之一,课程方案指出,跨学科学习必须占学习课时的10%,可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语文跨学科学习将进一步得到加强,这也更加凸显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   注重读写任务群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的六大任务群中,三个发展型任务群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任务群都强调了读写融和,也明确了语文教学中,读写是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恰好是这三个发展型任务群的尝试。

三、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促进了读写融和教学的深度实施                                              

1.明确了跨学科融和的方式:对接和整合

对接是指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并非另起炉灶,独立组织,这会增加课例开发设计的难度,无形中也会加重教师以及学生的负担,因而我们倡导从目前的学科教学出发,对接读写融和活动,特别是从语文学科学科出发,进行跨学科的融和读写设计。统编教材的设计思想,本身就包含生活化,儿童化的特点,教材中也安排了不少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用好教材,从教材出发走向统整,走向综合。此外,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协同其他科任老师,共同组织设计教学活动,达成读写融和。

整合:更多是策应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生活实际的需要,组织开展生活化的读写活动,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综合素养,当然也同时发展了学生读写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各大节日,或者身边发生的和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件,或者是德育、安监等部门组织开展的其他活动,进行整合设计,在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有目的地安排读写活动,达成读写融和。

2. 确立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的主题和内容

根据课题设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我们主要确立了跨学科和生活化两类学习融和主题,跨学科主题主要依托现有教材拓展延伸,生活化主题主要发掘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主题。

(1)跨学科读写融和主题和内容

课题组引领各年级语文教师不断凝练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设计教学内容,从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出发,走向读写融合。

以三年级下册为例

单元序列

读写主题

读写融和内容

结合课文

第一单元

奇趣大自然

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写: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荷花

第二单元

读寓言,照镜子

读: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写:编写寓言劝告身边的“傻”人

陶罐和铁罐

鹿角和鹿腿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节日

读: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写:用一段话介绍传统节日的一个方面。

纸的发明

赵州桥

第四单元

童眼看世界

读: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写:观察事物变化,把实验结果写清楚。

蜜蜂

小虾

第五单元

活在想象里

读:走进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写: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想象世界。

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六单元

游戏大世界

读:怎样把一个游戏介绍清楚。

写:推荐一个游戏,教大家玩。

肥皂泡

第七单元

世界充满美

读: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事物。

写: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海底世界

火烧云

第八单元

童话故事大会

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写:展开想象,编童话。

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

(表3:三年级下册跨学科读写融和主题和内容)

(2)生活化读写融和主题和内容

生活化读写融和主题,主要由语文任课教师结合季节时令,结合当前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新闻,或者学校或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热点事件,课题组没有做硬性规定,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自主研究,自主尝试。

例如,结合疫情留在属地过年这一热点,我们开发了“我在江阴过大年”生活化读写融和主题活动,具体架构如下:










为帮助师生更好地开发相关主题,课题组编制了跨学科读写校本教材《江阴风物》,选取了学生身边最亲最近的事物和风俗,并提供了相应的丰富资料,以方便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读写活动。

3.丰富了读写融和的操作课型

根据读写主题的不同内容与功能定位,结合不同的层级目标,我们开发和建立了不同的读写融和课型,从而方便教师的教学实践。

⑴“理解提要式”读写融和

阅读目标主要指向文本信息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写了什么;对应“积累性写作”。如三下统编教材第七单元的《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等课文,可以使用工具书解释术语查找信息、做阅读批注、撰写内容摘要、提炼段落标题、采用思维导图展现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我们可以对接类似科普文,统整语文与科学学科,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达成读写融和。

通常采用“自读自悟——任务写作——交流分享——修正提升”的教学流程,用“写”来促进阅读理解的清晰度与精准度。

⑵“图式迁移式”读写融和

阅读目标主要指向“例文”表达的方法与过程:怎么写的;对应“模仿性写作或创造性写作”。如三下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燕子》《荷花》,学习运用优美生动的语句仿写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常见的花草,关注家乡风物,表达乡韵乡情,读写之中自然就统整了语文和品德学科。

教学流程可以是先读后写:“自读发现言语图式——交流总结言语图式——评价写法特色价值——尝试模仿图式创作——展示交流点拨指导——对照图式修改作品”;也可以是先写后读……通过“读写”来建立新的语言图式模型,提高语言构建与创造性运用的能力。

⑶“评价感受式”读写融和

阅读目标主要指向“经典选文”的文本主题、人物或写法的评价与创造——为什么而写?为什么这样写?我有什么新想法?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如阅读三下统编教材第六单元《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可围绕“真善美”进行评价性写作、感受性写作,倡导问题意识、批判反思意识,写心得体会、读后感、读书报告或质疑辩论等。

通常采用“概述要点——聚焦重点谈理解——联结生活谈感受——思考写作——交流体会”的教学流程,也可结合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刻性、批判性与思辨性。

这种课型,更强调“以写促读”,通过写心得体会,写自己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促进学生对课文的主旨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达到读写共生。

⑷“小专题研究式”读写融和

统编教材还设计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如三下的“中华传统节日”、四下“轻叩诗歌大门”、五下“遨游汉字王国”等,可以开展探究性写作。首先,针对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提出一系列感兴趣的问题;接着,自主捕捉问题,搜索并占有资料,筛选和分析资料,确立研究课题;然后,整合研究相关材料,学习研究性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写作形式,搭建论文或报告框架,进行具体写作,最后修改发表。通过“课题研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问题解决中逐步提升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这一类型的读写,更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根据需要进行读和写,读写既是是目的,也是手段,在读写中促成学生解决问题,发展能力,达到读写的融和共生。

(二)课题研究推动了教师的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实现“教”向“学”的转型,教师从“助学利学”的角度,转向学习心理、学习项目、任务情境、学习支架的研究与设计,实现知识技能的结构化、情境化,创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和学习生态;教师通过参与“学科统整读写融和课程”的开发实践,不断提升参与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合作性、创造性,深入解读学科本质以及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形成统整、开放的语文教学思想,建设超越课文、超越课堂、超越学科、超越老师的语文课程,实现专业成长。通过4年的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教师,主持人季勇获评江苏省教学名师。核心成员中,黄晓艳老师获评无锡市学科带头人,蒋燕媛老师获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孙坚泽老师获评无锡市教学新秀,杨菁老师获评江阴市教学能手。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研究“学科统整,读写融和”的教学范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问题解决中逐步培养语文关键能力;提升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探究读写策略,实现高层次思维能力(形成解释、整体感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让言语智能的发展在课堂得以充分展示,并在各学科和生活中迁移运用,实现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2021年江苏省学业质量监测中显示我校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显著高于省市平均水平,近年来,我校在江阴市质量监测中,语文学科教学成绩一直在农村同类小学中名列前茅。

(四)教师取得了一些物化成果。

见附录1.获奖和发表论文,附录2.获奖和发表课例。

四、反思及后续

学科统整反应未来的教改方向,学习的生活化,综合化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提升,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课程设计开发水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得出了以下实践启示:

1.着眼学生发展

  学科统整教学至今处于探索之中,没有明确的要求,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来评价,我们也时常担心,会不会只有热闹没有实效?

其实,我们只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即可。设计的课例,我们只要是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素养提升的,只要是运用读写手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我们就认为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学生在语文读写活动中,涉及到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等学科)时,学生完成读写任务的过程,也就是他们体验、感悟该学科知识、概念、原理的过程。这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坚守语文初心

学科统整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表征,在研究过程中,也有不少老师在设计课例的时候,产生了疑惑,基于学科统整的读写融和教学是否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设计进读写活动就可以。

就学科统整而言,确实跟综合实践有密切的关联,我们也提倡教师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案例设计,学习其相关的理念。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我们的重点不是“学科统整”而是“读写融和”

因而,我们明确了,活动的主题可以是综合的,生活的,但是操作必须是语文的,读写能力必须得到发展,课例设计和操作中,我们必须合理安排读写活动,以学科统整为途径,实施读写实践,达成读写融和。

3.推动学科统整

“课程整合不仅要把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更要把教师结合起来。”

学科统整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理解、分析并解决问题,这要求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关注多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任教的学科,要树立双赢思维,激起学科综合实施及与人合作的意愿;我们鼓励不同学科教师搭伴,形成跨学科协同教学小组,把“我”融入“我们”,把“学科”融进“生活”——相互聆听,了解不同学科“综合、关联、渗透、交融”的可能,进而对现行教材进行新的梳理、解构、组合,进行学科及跨学科的教学。而语文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读写融和的教学。因为就语文而言,内容基本都是别人的,只有形式才是自己的。


附录1.获奖和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

1.   季勇《读写融和,构建高品质语文生活》2020.7发表《小学教学研究》

2.   季勇《把准基点,搭建支点,回归原点——让读写走向真融和》2021.5发表《基础教育论坛》·

3.   季勇《读写融合促进散文教学生活化》2019.2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

4.   季勇《对接、整合——从从语文课堂,走向语文生活》2018.2发表《小学教学研究》

5.   黄晓艳《读写融和:构建读写共生的磁力场》2021.8发表《小学教学研究》

6.   黄晓艳《目标统筹,内容统整——五下第八单元为例》2022.8发表《小学教学研究》

7.   季勇《关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思考》2022.7/8发表《小学语文教师》

8.   季勇 《基于学习圈理论的习作单元学程设计》2023.2《小学教学研究》

9.   季勇《优秀传统文化,我来说——三下第三单元教学谈》2022.11发表于《教育科学论坛》

10. 季勇《运用思维发展学习圈,打开小说教学新思路》2021.9发表《小学语文教师》

11. 殷英《紧抓生活化契机,搭建综合“舞台”》2021.2发表《小学教学参考》

12. 丁秋亚《让有效阅读为写作奠基——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2021.5发表《基础教育论坛》

13. 杨菁《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2022.3发表《小学教学研究》

14. 梅花《好玩,让语文课堂更有力量》2020.1发表《课外语文》

15. 金巧英《以综合实践为依托,提升学生习作能力》2019.2发表《小学教学研究》

获奖论文:

1.   季勇《把准基点,搭建支点,回归原点——让读写走向真融合》江阴市一等奖

2.   黄晓艳《目标统筹,内容统整》江阴市一等奖

3.   黄晓艳《读写融和:构建读写能力共生的磁场力》江阴市二等奖

4.   刘丽琼《巧取材,巧训练,巧点评,巧拓展》江阴市一等奖

5.   刘丽琼《双剑合璧,优化小学读写结合策略》江阴市二等奖

6.   孙坚泽《找准落点,优化读写》无锡市二等奖

7.   陈海凤《仿写,起步教学的良方》江阴市一等奖

8.   陈海凤《课内课外有效结合,同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江阴市二等奖

9.   殷英《三年级习作教学五大调》江阴市二等奖

10. 殷英《徜徉经典诗文,承接语文教学》江阴市三等奖

11. 江洁华《安阅读之翅,翔万里之遥》江阴市二等奖

12. 陈吴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江阴市二等奖

13. 王春子《关注语言艺术,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效》江阴市二等奖

14. 杨菁《读写齐头进,双线并蒂莲》无锡市三等奖

15. 陈海凤《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四个途径》江阴市三等奖

16. 殷英《唤醒主题意识,追寻快乐习作之本源》江阴市三等奖


附录2.获奖和发表课例

1.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季勇)2021发表

  • 阅读(8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