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作者:刘宝民 金正连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日期:2021-05-31
摘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一着。在职业院校如何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是职业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等层设计、明确课程思政内容、思政课教师融入专业课教学以及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调动广大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学校各类课堂教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通向同行、同频共振,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在提升育人质量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出发,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够,还应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政策性文件,对在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在职业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在职业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同时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这本身就是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常见的问题
近几年,广大职业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显著提升,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但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由于提出的时间比较短,如何有效推进认识还不一致。一些职业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一些职业院校没有从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高度来理解课程思政,对于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研究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少相关内容。有的学校将推进课程思政的任务交给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教研室。思政课教师大多不了解专业教学,专业课教师又不了解课程思政,造成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效果不佳。
2.对课程思政要做什么、怎么做不了解
以往专业课教师只关心自己的专业,对于什么是思政知之甚少,现在又提“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什么,它要做什么、怎样做,它和专业课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会额外增加专业课教师的负担等,对于这些问题,广大专业课教师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3.在实施过程中方法简单生硬
目前,从一些学校的实践层面看,有些做法过于“生硬”。其一因不懂而生搬硬套。隔行如隔山,专业课教师长期从事于本专业的教学,很少涉猎思政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更不会形成系统知识。例如,有一所高职校在数控专业实施课程思政,仅仅让学生在数控机床上制作了“党徽”,在课堂上,专业课教师既不讲“党徽”的涵义,也不讲与专业课的关系,这样就有些“生硬”,达不到良好育人效果。有些专业课教师,在上专业课之前,把 “新闻联播”的一些内容照搬到课堂上,对“新闻联播”的有关内容与专业课的关系不做阐述,这就有“应付”的嫌疑。其二因不懂而本末倒置。有的专业课教师为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自己觉得对思政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思政内容,大有取而代之之势,明显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三、在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涉及职业院校所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本文重点探索的是目前职业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即专业课如何挖掘育人因素的问题。一般来讲,需要在学校顶层设计、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调配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
1.学校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
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党的领导,是职业教育的政治保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是职业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要建立学校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专业)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制度,把课程思政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双高”建设院校,还要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与“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结合起来、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结合起来。
2.明确思政内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专门概念。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积极参加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该章程讲盟员条件时强调 “具有革命毅力和宣传热情”,其中的“宣传”就是思政教育概念的最初形态;1951年5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刘少奇同志在会议上作的《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报告中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思想政治工作”作了进一步阐述。此后一直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般使用“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概念。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并不完全等同。思想政治工作除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包括党的组织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群众工作等。笔者认为,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应更多地呈现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过程。
教育部印发的《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有明确表述,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就职业院校而言,除开展以上五项内容前四项内容之外,还应特别强调“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2020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主要表现为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行为,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并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就是说,对中职学生实施的职业精神教育,应该包括“崇高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行为”。笔者认为,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强调“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科学的职业观念”和“正确的职业行为”引领。此外,还可以利用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在专业课中强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明确,在职业院校对学生实施“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3.思政课教师深入专业课,共同挖掘育人“点”
首先应当明确专业课教师到底应不应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办法推进课程思政。以往,人们一直认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思政课教师职责所在,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的职业知识,其实不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其次才是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的问题。解决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两张皮”最好途径就是让思政课教师融入专业群建设之中。高职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中职思政课教研室派思政课教师深入专业群,就专业课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挖掘本专业的育人因素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提出每一门专业课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点”,切实把思政内容融入各类专业建设之中。
4.探索有效方式方法,做到“盐溶于水”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对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盐是重要的调味剂、营养剂,直接食用不行,放多了、放少了也不行,要把适量的盐融进食物之中,调出美味可口的食品,人们才乐于食用,品尝时才能心情舒畅。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不可或缺,缺了它,人生就失去方向、失去意义;给多了太咸,人就吃不下;给少了太淡,食之无味。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对各门专业课程进行思政知识点的梳理,做成标签整理好,就像炒菜前先把各种调味品放在旁边备用。然后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备课,按章节的内容放入合适的思政知识点,每节课放入1~3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点即可。对专业课放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要进行巧妙设计,力求自然融入、润物无声。
当然,在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还有很对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职业院校每一位老师切实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