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音乐欣赏——蒋育伟 2022-05-25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吴琼 所在单位:江阴市徐霞客中学(马镇校区) 执教时间:2022-05-25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不惧音乐欣赏

疫情居家期间,有机会观摩吴琼老师这节课的视频以后,又再次学习了周海 
宏教授的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讲座。之前周教授的有关于音乐欣赏内容方面的讲
座视频我个人也看了不少,此次讲座他的推崇观点是一直是持续的。那么,用周
教授的观点来看吴老师这节课的话,他们之间又产生了怎样的碰撞呢?我接下来
呢,对这个内容进行自己的一个理解和阐述: 
一、周教授在讲座当中给出教学中几个误区:
(一)误区一:“在音乐教学中追求明确的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解说” , 
“乐曲解说”强化了这个误区。
个人观点:关于能否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讨论,直接关系
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观念的形成,这种音乐审美方式的实质是形象化音乐
审美关在音乐欣赏中的表现,而民族传统审美习惯和大众音乐教育是其形成的
重要原因。音乐没有语义性,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理解音乐具有合理性,
也有极大的局限性。作为欣赏音乐的一种辅助方式,可以运用对部分音乐作品
的感受和理解,而不能把它作为理解音乐的唯一方式,更不是检验欣赏者是否
听懂音乐的标准。也就是说“乐曲解说”为核心的引导也是音乐欣赏课的一个
误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反思是否有这样直接代入的过程? 
(二)误区二:音乐理解引导包括乐曲解说偏离了音乐审美,“标准答案限
制了听众的审美想象。
个人观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感受,听众觉得美,这就是最重要的欣赏方式。
来一盘红烧肉,你不会问问它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吧?——味觉的
享受;音乐是情绪的艺术。感受纯内心的无可名状,难以言传的细腻、微妙、动 
态、即时的情绪感受,是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这两个东西难吗?你看小孩,
音乐奏响,跟着音乐跳舞吧?妈妈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小孩会流眼泪了吧?
音乐是人类最早能够产生明确的生理反应和情绪体验艺术。可是,再看我们音乐
课怎么教的呢: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全是乐曲解说,最后搞得什么?
搞得大家都听不懂音乐,特别是那个标准答案,本来有点感觉,一番解说以后感受全是错的。所以,周教授提出“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同一首曲子,不同
的演奏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要求听众和作曲家的表现意图保持一致呢?很拧巴。
以周教授列举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卡拉扬指挥的《命运》给人的感觉是粗暴、
急躁、不安;克纳帕尔兹布什指挥演奏的《命运》则让人感觉到这是一首一个畏
畏缩缩的老头子的“命运不济交响曲”。 
二、师生在教学中对音乐欣赏应持有态度:
这里,就想到为什么很多人不去听经典音乐的时候,有三个非常普遍的感受:
听不懂,不知道音乐表现的是什么;那音调怪怪的,不习惯,不适应;太难听。
很多人不喜欢听严肃音乐,原因是什么?太难听!什么叫难听啊?太复杂!
太复杂了!那么多声部,多少件乐器,每个声部拉得都还不一样。你为什么不齐
奏呢?齐奏大家都听懂了就容易听了。但是,就有个问题呀,非常重要的就是审
美原则,人生哲理:简单的东西容易腻,复杂的东西受众小。比如,你去喝白开
水,简单没什么味,加了酒精有些意思,再加些其他的呢?好的酒永远是味道很
复杂的,对不对?就像听音乐的时候,就是要复杂的。拿一个特别简单的轻音乐,
你说多好听啊?我不能全神贯注,这个音乐对我来讲太简单了,就好像手拿里瓶
雪碧,你尝尝,太好喝了,但是对喝酒的人,喝茶的,喝咖啡的,需要重口味。
生活需要严肃音乐。我们的生活当中不能没有严肃音乐,如果音乐的功能仅
是给我们放松休息、修身养性,我们听一些旋律优美音乐就可以了。但是音乐,
特别是严肃音乐,更重要的作用是它超越了简单的感官,能让人从中体会出契合
心灵需要的种种感受,调节行为,缓解压力,还可以通过音乐培养自己的感性能
力,体验到人生幸福之道,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又是周教授倡导的“感性先行”。
因为每个人的感官都有审美需求,理解音乐要用心去体验。人们欣赏音乐很多时
候在是音乐中体验自己的心理感受,映射自己的想象,而不是做出正确的理解。
实际上,绝大多数作曲家没有透露表现意图,绝大多数乐曲解说都包含了解说者
个人主观想象的成分。不同演奏家对乐曲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听众不可能与作曲
家意图吻合,所以我才能听到不同的《命运》 ! 
(一)基于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要清晰:人的心智都要成长的,刘传铭老师提出的:人的审美也是心智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鼓励和创造一些机会
让孩子应该听一些“复杂”的音乐!我们可利用的课前音乐、每课“为您推荐”、
校园广播、社团等等,音乐教师抓住孩子们的耳朵,让习惯成自然。所以,解除
了观念的障碍以后,你就会感悟周教授提出的“音乐是情绪的艺术,是想象的艺
术,是不需要教育就能够感受的艺术”的科学性。到这里,你对今后音乐欣赏教
学是否感觉到眼前开朗了些?放下一些包袱,才能把欣赏课上好!
从学生的角度,欣赏课从愉悦身心到音乐知识的积累,是知识点体现和通感
体验的过程,可以不拘泥老师给出的提示,完全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
解;如果课上没有机会去表达,课后可以与老师“对话”,我觉得新时代音乐教
师也应具备这样考验,师生的音乐素养可以在这样的学与论中得到提升,我们的
孔夫子早在 2500 年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尽信师则不如无师。时代在发展,知识结构在变化和丰富,每个人时 
刻都在成长,相信世界很多内容都没有标准答案。
(二)基于艺测大环境,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要清晰:欣赏课教学的过程需要
灵活和丰富,要跳脱教师自己学生时代的观念和佛系工作状态,开展与优秀的对
话,改变令学生觉得乏味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方式;重视课堂反馈与小结,面对考
查环境,还需抓住最后环节达到一节课审美与知识的统一。 
从学生的角度,作品的体验可以是多元感受,但知识点是有标准答案的;老
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是每个学习阶段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对理解不同风格作
品的助推,有部分把音乐的抽象到具象的解读对也是对感知能力稍差的学生快速
理解。
三、那么,把吴琼老师的这节《命运交响曲》结合上述观点去评价是否是一
节好课,我个人认为:
(一)此课的流畅性是一个重要指标。流畅来源于教师课前对课的深入剖析, 
她选择打开方式首先用作品表现的“气质”和形象来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
和理解,语言的精炼和条理性让我很惊艳,这是亮点之一;
(二)从“去文学化、美术化”的角度,吴老师也没有用过多的乐曲解说来给出知识性的内容,而是每个部分恰如其分的引导知识点的回顾和知识的关联,
并再次从作品中体验,从课堂中学生能很好地评价和表达就说明学生喜欢怎样的
模式去学习,吴老师在这个方面可圈可点;
(三)一节好课离不开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吴老师不管是语言还是上课节奏,
表现得非常成熟:从课的设计和整堂课对学生的关注,完全体现她对课标的理解
和实施中的睿智,是具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特质。
(四)如果要说还有哪些可以再锤炼和推敲,我觉得可以尝试引用两位指挥大
师对命运的不同理解及音乐表现让学生更理解音乐的无视觉性和无语义性,再进 
行拓展活动中抓住“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属性,去续写(1)“贝多芬余生的命运” 
或(2)“我的命运篇章”(可用语言描述或学生即兴器乐表现),这样可以更紧密
围绕 2022 新课标的学业要求和质量的完成。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快成长,同时也有很多契机。作为一线教师在面
对素养的提升和艺测课程安排的标椎下,上课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过去研究的重
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思维和内容的变化、权衡还是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
时间内需继续研究的课题,只有在不断的碰撞中我们才会看到学生提前到达了音
乐教室和听到校园内更多对你的问候!
注:加线部分为周海宏教授观点。

  • 阅读(12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