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姿态》有感——邱婷 2022-04-14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读《教育的姿态》有感

邱婷


在《孟子》中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言,说明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又是每个时代亘古不变的文化传播手段,没有教育的国家,缺乏教育的国家经历史证明都不会长久。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于漪,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教育家,坚持教文育人,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曾在2019年9月17日,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其“人民教育家”国家称号。正是因于漪老师过硬的实力与对教育的深刻体会,让她的著作《教育的姿态》一书自出版起就有着非凡的意义。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魄闪光。同时她也一直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发展。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于漪老师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

作为一本将于漪老师对教育的看法,对教育的理念集中整理起来的教育教学类书籍,我们在阅读该书籍时将逐渐体悟出中国教育应有的姿态。书中强调在教育学生时当以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来培养,通过教育让他们的生命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属性,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然而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们却还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或许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用国家的视野来做教育,而是把教育仅仅限定为考试、读书、成绩、升学率等等的微观教育世界里,所以目前才会出现社会上那么多不和谐的声音。说,如果学校只注重技能、技巧,而忽视了大目标,就会失掉我们的未来。有人说家国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确,我也曾经这样认为:国是国,家是家。但看过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才发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多自豪。我们有学可以上,有饭能吃饱,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天上会落下炮弹,更重要的是国家给了我们一方安宁和一颗安定的灵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以教育最本质的是首先让每一个孩子有最基本的家国情怀。

书中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学生与教师。对于学生我们的教育过多的强调于学习的能力,考试的能力,却忽视了孩子生活的能力,和生命的教育,缺乏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现在学校基本上都淡化了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八十年代许多学生还懂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与学校教育发生了矛盾,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而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习惯的培养,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有超强得解题能力,但生活能力却远远不及格。

而在谈到教师之根的问题上,于漪老师在书中强调:教师要有德有才,要有教书育人的本领。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自己要有知识长流水,教一辈子,学一辈子。而且要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冷落一部分学生,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来自生命的爱。对于学习表现较差的孩子来讲,不能冷嘲热讽,更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也许老师一个无意的玩笑,就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于孩子的未来有关。每个学生生而具有一定的潜能,教育就是把每个人天赋的潜能激发出来。要想当好一名好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让教师的学识魅力感染到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的姿态》确实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思考的。于漪老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仍旧怀有一颗青春年少之时易于激动的心。想想这样一位耄耋老人依然有着自己教育梦想和单纯的期待,还总是从现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来搞教育。 所以,以于漪老师为例,有教育责任的教师应当把课上的一清如水,纯粹洁净,远离污染。唯其如水,方才能涓涓细流,使一块块粗糙的石头变成美丽的鹅卵石。







附件:

  • 阅读(80)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