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内容】江苏省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重庆(四川)的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音乐清新质朴,旋律比较自由,全曲音调高亢,节奏明快,大多一字一音。句中和结尾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跨小节的切分音与波音的结合,别具特色。而“啰儿”和“郎郎扯光扯”等来自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形象更加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体会四川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面貌。
2. 学生能够以各种演唱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通过模仿、体验、探究等过程,唱、动、听的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能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并通过演示、练习等方法,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跨小节的连音线以及波音记号的演唱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体会民歌韵味。
2、掌握歌曲中跨小节的连音线以及波音记号的演唱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尤克里里弹唱《爸爸去哪儿》
2、播放视频(四川介绍)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亲子旅游节目主题曲导入给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教学氛围,跟着剧组去旅行,走进四川,感受四川民俗民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课教学做铺垫。
二、走进民歌
任务卡一:仿回声
1、师喊山“太阳出来啰”
2、生喊山
3、任务一“仿回声”
4、回声录音“太阳出来啰”
5、生生仿回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喊山,模仿山谷回声,从生与原声合作、生生合作,感受回声余音袅袅的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任务卡二:唱民歌
1、聆听全曲
师:这首歌曲带给大家怎样的心情呢?
生:高兴、愉悦的心情
2、揭题《太阳出来喜洋洋》
(一)唱一唱——“旋律分析
1、级进式的三音列
2、上行四度结束
3、五声调式
4、跨小节连音线
5、波音记号
(二)、探一探——“寻根溯源”
1、填词唱
提问:有没有发现比较特殊的歌词?(朗朗扯光扯、啰儿、欧啰啰等)
2、衬词“朗朗扯光扯”声势动作表现
2、跟歌曲第2段音乐合作+声势动作
3、分组合作
4、啰儿调的由来
(三)、比一比——“对比聆听”
1、播放音频《太阳落土》
师:同为“啰儿调”的《太阳落土》与《太阳出来喜洋洋》相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对比聆听!
2、“啰儿调”——太阳落土
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三音列 ④上行四度结束 ⑤五声调式
太阳落土: ③三音列 ④下行二度结束 ⑤五声调式
(四)、创一创——“融合创新”
1、学唱第3段歌词
2、师跟音乐进行二声部合作
3、生唱二声部跟音乐合作
4、生生合作二声部
5、变化速度唱第4段
6、民歌新唱
7、演唱第5段歌词+人声模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旋律分析”“寻根溯源”“对比聆听”“融合创新”这四项任务进行探索与学习。使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思考,解决难点,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任务卡三:庆联欢
1、回顾歌曲
2、完整演绎
引子(喊山“太阳出来啰”)+12345分形式演唱+衬词尾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回顾歌曲,为歌曲加入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活动,强化其自身对于音乐的体验,捕捉利于表现歌曲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延伸总结
1、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2、课堂总结
3、在《爸爸去哪儿》音乐中结束音乐之旅!
【设计意图】本环节作者介绍以及创作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作品带给社会的影响力,感受民歌的由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能够沉浸在音乐的情境中结束音乐之旅,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