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兴趣及爱好,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赞美之情,并初步了解花鼓这种民间音乐常用体裁形式。
2、能有感情、熟练地演唱《凤阳花鼓》,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用自信、大胆的演唱体悟和表现民歌的特色。
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并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与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多种方式自信大胆地表现歌曲,体悟歌曲的民歌特色。
2、通过分析歌谱,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与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构建
1、听旧版《凤阳花鼓》
1)说说歌曲给你带来的是怎样的情绪?
2)说说你听到的歌词内容(出示歌词内容)
师:这首《凤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一带的民歌,反应的是当时安徽人民贫困潦倒,只能靠着唱花鼓的技能维持生计的窘境。歌曲给人一种凄凉,无奈的感觉。
2、听新版《凤阳花鼓》
师:下面,我们听到的还是《凤阳花鼓》,请你说说歌曲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感受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结:第一首《凤阳花鼓》反应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而第二首《凤阳花鼓》则反应了新中国成立后,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了幸福生活时的美好心情。而这首歌曲也从曾经的乞讨歌曲,变为年节喜庆时的节日舞曲。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民歌不一样的生命与内涵,而民歌也处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首《凤阳花鼓》来好好挖掘民歌中的中国密码。
3、学打花鼓
师:凤阳花鼓作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这花鼓是怎么打的,用到了哪些乐器呢?
1)看视频
2)提取节奏,分层练习。
3)跟着音乐合作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并分析
师:打完花鼓让我们一起来唱花鼓,首先请你听老师来演唱歌曲的歌谱,说说歌曲是由哪几个音组成的?
1)五声调式 宫调式
2)找出相同和相似的乐节(之前先唱一遍)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歌曲中哪里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乐节?
(生一一找出)
3)接口唱,发现鱼咬尾和乐句之间的转折
师:下面让我们来玩接口唱的游戏,老师唱不同乐句,你们唱相同或相似乐句,注意这一句,是由老师来唱哦!
师:(二唱)同学的音色非常漂亮,音准也很稳定,接下来我们再看着谱子来接龙,这次请你找一找我们所唱乐句的句头与句尾音中藏着什么秘密吗?
a鱼咬尾
师:像这样句头与句尾用相同音连接的,就是民歌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鱼咬尾”
b音程大跳
师:在这里突然进行了音程五度的大跳,带来了一种转折感,
c回归宫调式
师:最后尾音又回到了哪个音?对,宫音,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终止感。
4)请学生为歌曲分句
师:那么现在我让你们来给歌曲分句,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5)说说乐曲的起承转合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理解非常具有个性,那么老师也有自己的理解,刚才我们说到,歌曲前面两行是换头同尾句,并且用了“鱼咬尾”的手法,那么第三句的开头发生了。。对,转折,那么你唱唱看,这一句它应该只有几个小节呢?最后第四句大量重复了第几乐句?(第三)并且结束在?(1)是的,最终,它们像分叉的河流,又合流了回来,变回了同意条河。
那么这样的曲式结构也是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再具体解释)
6)再完整演唱
2、唱词
1)先学唱衬词
听歌曲范唱,说说哪一段词最具有民歌地方特色?
a注意衬词的一音多字
b儿化音
c情绪是非常欢快的,要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唱歌曲的前三乐句
a听,说说情绪有什么变化(优美抒情)
b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一字多音
C对比的方法找出切分音
4)完整唱
3、表演唱
1)看视频,说说是一直从头到尾唱的吗,不唱的时候做什么,唱的时候做什么?
三、拓展
1、看视频,说说还可以用哪些方式丰富歌曲
1)轮唱
2)二声部伴唱
3)加入表情
2、三种方式完整演绎歌曲
3、听师弹奏花鼓,说说与《凤阳花鼓》的联系
师:这首钢琴独奏《花鼓》,巧妙地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作品,旋律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创作歌曲与民间音乐连结在了一起,但是结构上,创作歌曲更加规整一些,因为民间音乐往往用口口相传地方式流传,创作歌曲则在此基础上会做地更加规整,同时会美化歌曲,给歌曲加上滤镜,更显优美动听。
结语:民族民间音乐是一本读不完地诗,它承载着历史地厚重,饱藏着人民对生活的倾诉,《凤阳花鼓》只是其中一个微小的篇章,希望今天的音乐课可以激起同学们探究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在音乐课堂的学习探究中感受我们国家的日益强盛,建立我们中国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