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悟新语 ·鼎
活动内容:校博联动 之鼎的研究
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博悟院就是一个大学校,这些经历了岁月洗礼而辗转来到我们面前的文物,是对学生进行品格熏陶思想养成的最好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教育的最好资源。因此,在2017年,我校提出了“校博联动:博悟少年成长营项目构建”工程,借助历史的精粹来点亮学生的心灵,让岁月的沧桑激荡孩子的灵魂,让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和精神,在与历史的思想和精神碰撞之中,获得无价的精神财富。
活动目标:
1. 通过“鼎”的研学活动,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借助传统文化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2. 通过对鼎的一系列研究学习,感受“鼎”文化中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进一步理解文明、热爱、守护、富强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3. 通过研学活动,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 通过校博联动,让学生爱上博物馆,养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参观博物馆,了解江阴市博物馆中的鼎。
2. 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深入了解鼎的形状、鼎的纹饰、鼎的铭文、鼎的文字说明。
3. 做好烫塑、绘画、童谣创编等展示准备。
4. 田字格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问“鼎”博物——博悟之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来到江阴博物馆,这是我们第几次来到博物馆?
1. 第一次来是什么时候?
生:2016年,四年级的时候……
2. 和谁来的?
生:老师,同学,爸爸妈妈……
3.那么多文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件?指名学生回答。
生1:我最喜欢的是自然博物馆里的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生2:我喜欢的是刘氏兄弟纪念馆里刘天华、刘半农手写的曲谱。
生3: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记忆展馆里毛公鼎拓片。
师:哦?你的喜好很独特,居然喜欢毛公鼎拓片。那我们还在哪儿和鼎确认过眼神?
生1:《国宝档案》、《国家宝藏》
生2:每周五晨会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中见过。(预设:陶鹰鼎、大克鼎、后母戊鼎)师:那就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历史最悠久,也是长得最独特的陶鹰鼎吧(板书:出陶鹰鼎图)!(陶鹰鼎视频约3分钟)
过渡:鼎,从器物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文字,它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多次的演变。(播放:鼎的图—字的演变视频,1分钟)
师: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再到现在的简化字,鼎字的演变也是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传承。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走进 “鼎盛时代”,去看看鼎是如何从远古走向现代的?
二、“鼎”鼎大名——博悟之见
(一)“鼎”字写一写
师:看这个鼎字,笔画很多,结构比较复杂,要想写好它,也不容易。先来看看该怎样写?(看课件演示鼎的书写过程)
师:我们也来写一写,边写思考,这个鼎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师:中间一个“目”,左边这个部分叫“爿”,右边这部分叫“片”,你写对了吗?(学生在田字格纸上用水彩笔书写。)
师:谁来说说这个鼎给了你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2: 我感觉这个字很重、很稳。
生3:我觉得中间的“目”字就像炖食物用的锅子,下面两部分就像是烧的木柴。
生4:我觉得中间的“目”就像鼎上的花纹,下面的两部分像鼎的脚。
师:你们的想法很有道理。要知道,远古时候,鼎是人们用来烧食物的炊具,后来成为一种祭祀的器皿,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礼器。所以鼎给人一种沉稳庄重的感觉。
(二)“鼎”语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也经常会遇见“鼎”字。你能说出哪些带有“鼎”字的词语?
生1:鼎盛、鼎力、鼎沸
生2:大名鼎鼎(什么意思呢?)非常有名、盛大。
生3:一言九鼎(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说到要做到,要讲诚信。
生4:三足鼎立(你们知道这个词语跟哪个朝代有关?)
生5:革故鼎新(改革)
师: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看来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非一般的意义,果真称得上是“鼎鼎大名”。
(三)“鼎”器赞一赞
师:刚才我们观看的陶鹰鼎,是年纪最大的一个鼎,那你还知道哪些鼎之最?
生1:毛公鼎,铭文最长的一个鼎。
生2:子龙鼎,世界最大的圆鼎。
生3:后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的鼎。
生4:中华万寿大鼎,世界上寿字最多的鼎。
生5:大克鼎,身量非常罕见,经历最传奇又曲折的鼎,它被四代人挖掘,又被三代人守护。
生6:淳化大鼎,体量最大体重最高的圆鼎。
师:在我们江阴博物馆也有鼎,接下来就请博物馆吴老师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博物馆老师介绍:
各位同学们好,我是博物馆的吴老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咱们江阴博物馆里的鼎吧。
大家都知道,鼎是烹煮用的器具,更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一般是三足但也有四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我们博物馆里也有好几种不同的鼎,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是西周时期的云纹青铜鼎,是1989年周庄陶城出土的,鼎身上有云纹。接下来的这几种呢,都是铜鼎,但却各有千秋。有盖的这两个都是汉代的,分别是在山观和石牌出土的。这个有腰釜的也是汉代的,是长山出土的。这个宋元时期的鼎,别看身板不大,但鼎身的花纹已经尤为精致了。最下面的这两个是申港季子祠的祭祀礼器,清末民初的仿古青铜鼎,所以造型及纹饰都巧夺天工。除了青铜材质的鼎,我们还有陶鼎。这一个是新石器早期马家浜文化,是在祁头山发现的。这个鼎就比较有意思了,这是个鼎甑合一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蒸锅,是属于良渚文化。最后这个是在花山出土的,属于夏商时期。
以上呢就是咱们江阴博物馆的鼎啦,大家一会可以再去近距离的观察一下它们,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故事。
过渡:谢谢吴老师。我们这一期的博悟研学主题就是“鼎”,前一段时间,各个小组分别开展了各种研学活动,接下来就听听各个小组的汇报吧!
三、“鼎”力相助——博悟之研
1、第一组:鼎的形状(展示方式:烫塑)
组长发言: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鼎的形状。不同时代的鼎,它的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可分为方鼎,圆鼎,有盖鼎、无盖鼎,不同形状的鼎都有不同的用处。接下来就请我们小组的成员给大家做个介绍!
生1:我是子龙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圆鼎。圆鼎,是出现最早,也是流行时间最长的鼎式。
生2:我是大克鼎,也是圆的。我叫克,是一名膳夫,为祭祀祖父制造了这个鼎。
生3:我是后母戊大方鼎。身为老大哥的我是“国之重器”,重832.84公斤。是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生4:我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世纪宝鼎。我也是方形的。1995年,中国人民就把我赠送给了联合国,庆祝它50周岁的生日。我可不只是一个鼎,而是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共同的心愿呢。
生5:我是扁足鼎,是有特殊用途的鼎式,在商代中期出现,数量不多,也没有形成主流的鼎式,小扁足鼎的足有时连铸一箅(bì)形的盘,用来盛放炭火,这样就可以温暖食物。
生6:我是鬲(lì)式鼎。我的形状有点特别,你们看,是不是有点像现代的香炉?
生7:我是王子午鼎,我跟前面的鼎不大一样,我比它们多了一个盖。但其实我还是一件礼器,是楚王的王子子午为了祭祀祖先楚文王,并祈求自己长寿而铸造的鼎。不过我可能是世上最妖艳的鼎。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老师追问:为什么呀?)“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有了一个爱苗条的楚王,所以就连楚国的鼎也这么苗条。
组长:我们研究鼎,学画鼎,还想要把同学们画得各种各样有意思鼎保存下来,在美术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采用烫塑的方式,把这些巨大的鼎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挂饰,这样,他们可以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跟随我们一起成长。你们喜欢这些小挂件吗?想要吗?我们还是先把这些礼物送给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客人老师吧!(小组成员送挂饰给第一排领导)
老师点评:第一组的同学们不仅研究了鼎的形状,还想到用这样的方式保存下来,真有创意!接下来,我们听听第二小组同学的研究成果。
2、 第二组:鼎的语言(展示方式:诵读)
组长:细细观察,我们还能发现鼎上是有铭文的,这些文字大部分是金文。这些文字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我们不认识、也读不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上网查询,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为了弄个明白还特意来博物馆向专业人士请教。有请我们的组员来给大家做个介绍。
生1:这是西周大克鼎,上面刻有28行、290个字,这些字的字体是金文,讲的是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这些铭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
生2:这是西周大盂yú鼎,上面刻有291个字,用的西周早期的金文。讲的是周王告诫盂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生3:这是王子午鼎,它的铭文用鸟篆(zhuàn)书写,有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之誉。王子午为了祭祀先祖,自己铸造了这个铜鼎。他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并希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放到现代,那就是家训吧。
生4: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毛公鼎铭文吧!毛公鼎的铭文共有32行499个字,是现存最长的铭文。
毛公鼎铭文记述了周宣王任命毛公瘖(yin),让他担任治理国家和朝中的大臣,并授予他可以宣告王室命令的权利,告诫他要衷心为王室效力。
组长:让我们在博物馆导师的带领下,再来朗读一下,记住这千年之前的文字和文字发出的声音。有请吴老师。
博物馆吴老师带领大家诵读一小段文字。
(出示:王曰:父歆,余之庶出,入事于外,专命专政,蓺yì小大楚赋,无唯正闻,引其唯王智。廼nǎi唯是丧我国,历自今,出入专命于外,厥非先告歆,父歆舍命,母又敢专命于外。)
吴老师小结:铭,是指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古人将当代历史重要事件、功德或者期望等通过篆刻的方法记录在鼎上,这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能抹去这些历史,更以此给后人以启示。所以,我们称之为铭文。这也是铭刻、铭记这些词的来历和深刻含义。(掌声)
3、 第三组:鼎的纹饰(展示方式:册页)
师:谢谢吴老师,谢谢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铭文的意思,那鼎上的图案又有什么奥秘呢?第三小组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赶紧上来吧!
组长介绍:我们研究的是鼎的各种纹饰,通过研究我们才发现,原来不同鼎上的纹饰,寓意也不同呢。
生1:这是我画的蛟龙纹,蛟龙寓意着吉祥、富贵。
生2:这是我画的兽面纹,它有驱邪避煞、镇宅旺财的意思。
生3:这是我画的饕餮(tāo tiè)纹,它表示吉祥、丰年足食。
生4:这是我画的凤鸟纹,凤是吉祥之鸟,它是吉祥圣神的代表。
生5:这是我画的回纹,它是一线到底,寓意绵阳长远、安宁吉祥。
生6:这是我画的夔(kuí)龙纹,它象征着王权和神权,刻有夔龙纹的器具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贵。
组长:其实鼎上的纹饰还有很多很多(后面的册页直接展开),但是不管是什么纹饰,都蕴含着铸造的人一种美好期待和祝愿。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原来鼎上的纹饰有那么多的分类啊,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就能看懂鼎上的纹饰了。
生2:纹饰里也有那么多的学问,平时我们真该关注更多不同文物上的纹饰。
师:是啊,小课题里有大发现,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每一样研究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4、 第四小组:鼎的文字说明(展示方式:江阴童谣)
老师:通过今天对鼎的研究,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它、走进它、敬畏它,不禁感叹古代工艺的精巧,工匠们手艺的高超。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有些同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博物馆里对文物的一些文字说明都比较专业、生涩,一般人还真难看得懂。于是,新的研究又开始了,有请第四组。
组长:是啊,每次我们来到博物馆看文物,最头痛的就是看不懂文物的文字说明,为了让这些高冷的文物真正“活”起来,我们小组决定要把文字改造进行到底。这一次,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江阴博物馆的鼎。
生1:这是我给清末民初的铜鼎写的介绍,
(学生读:我来自季子祠,是江阴博物馆鼎中的老大,又宽又方的身体,扁长的四肢上画满了花纹,并支撑起了我庞大的身体,隆起的顶盖为我增添了一份神秘,想知道我肚子里装了些啥?请你使劲猜吧!)
你们觉得我写得怎么样? (鼓掌,齐赞:你真棒!)
生2:我也想来说一说。
(学生读:青铜鼎中数我长得最神气,身体两侧挺起的龙首代表着权势,圆圆的鼎身刻着两对凤鸟,翩翩飞舞,好像正在欢迎大家的到来。粗壮短小的四肢孔武有力,证明我是多么的有分量。)
这是我写的,你们觉得怎么样?(鼓掌)
生3: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西周云纹鼎的介绍编成了童谣,我们想用江阴方言来读一读,你们要听吗?(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一遍,小组同学再一起跟着诵读一遍。)
云纹青铜鼎(西周)
小小铜鼎真奇怪,
嘴巴宽,肚皮浅,
两只耳朵大又方。
黄衣裳,绿衣裳,
画点云朵最漂亮。
两千岁,不算老,
我有三只脚,
万年站得牢。
生3:我的江阴话不大地道,让我妈妈教你们读一读吧!(家长领读,全班跟读)
教师评价:谢谢缪逸凡妈妈。用江阴方言来解读鼎的形式真是特别,正是因为我们热爱这片土地中深藏的文物,才会用这样一种形式来靠近它们,表达对它们的热爱。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第四小组的同学们。(鼓掌)
师小结:一次关于鼎的探究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不一样的视角。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用慧眼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思考,认识了鼎最真实的过去,了解这些展品的深刻内涵,并慢慢地读懂了鼎背后的精彩故事。让我们再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四、一言九“鼎”——博悟之获
1.博悟体验大家谈
师: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加上之前我们各自的探索与发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鼎”字,你又有了怎样的收获?先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吧。
(小组交流)
生1:我在大克鼎的身上感受到了“坚守”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些充满爱国情怀的人,才有了现在博物馆里的它们。
生2:在世纪宝鼎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友,我也要做一个友善的人。
【师追问:你准备怎么做呢?
生: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生3:通过对鼎的纹饰的研究,我发现古代的人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工艺制作精益求精,我要向他们学习,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是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更要把这份热爱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生4:古代的工匠们很会创造发明,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造出这么精美的鼎,我们也要好好学习这样的创新精神。(这跟我们学校的“创享”理念不谋而合。)
生5:我觉得在鼎的身上,学到了“诚信”。一言九鼎这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因此,我们都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生6:从炊具到国家礼器,鼎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的象征,我想为了中国的富强,家乡的美好,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很多。(追问:现在的你可以做些什么?)
生7:在鼎的很多铭文中,我感受到了“担当”的重要。我们都要争做心智澄明、勇于担当的中国好少年。……
师小结:从八千多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开始创始,走过发展高峰期商代和西周(板书箭头),走过春秋战国时代,一直走到了今天。一次关于“鼎”的博悟之旅中,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延续,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板书:坚守、友善、热爱、踏实、创新、文明、诚信、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将鼎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2.博悟争章我先行
苏婷:恭喜大家,你们这一次关于“鼎”的研学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下面有请江阴市博物馆翁馆长、江阴市文明办黄科长、江阴市教育局德育科汤科长、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杨校长(暂定)为你们的《博悟争章卡》刻上“博悟”章(请4位领导给学生盖章)
3.博悟宣言你我许
苏婷: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接下来我们的博悟研学之旅又将开启新的旅程。我们学校和西郊中心幼儿园、江阴市实验中学组建了博悟区域联盟,今天,让我们拉起西郊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初级中学哥哥姐姐的手,一起以博悟的名义许下承诺。(三个学校的代表和老师、博物馆导师一起站在台前)
齐:守护历史,拥抱文明,热爱家乡,筑梦未来。
学生齐读:守护历史,拥抱文明,热爱家乡,筑梦未来。
五、 全课总结
师:关于鼎的研究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这样的研究,将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流光溢彩的难忘经历,它给与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还有能力的养成,品格的铸就。下阶段,让我们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走进“官斛”的世界,继续我们的博悟之旅。(掌声)
博悟新语 ·鼎
活动内容:校博联动 之鼎的研究
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博悟院就是一个大学校,这些经历了岁月洗礼而辗转来到我们面前的文物,是对学生进行品格熏陶思想养成的最好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教育的最好资源。因此,在2017年,我校提出了“校博联动:博悟少年成长营项目构建”工程,借助历史的精粹来点亮学生的心灵,让岁月的沧桑激荡孩子的灵魂,让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和精神,在与历史的思想和精神碰撞之中,获得无价的精神财富。
活动目标:
1. 通过“鼎”的研学活动,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借助传统文化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2. 通过对鼎的一系列研究学习,感受“鼎”文化中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进一步理解文明、热爱、守护、富强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3. 通过研学活动,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 通过校博联动,让学生爱上博物馆,养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参观博物馆,了解江阴市博物馆中的鼎。
2. 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深入了解鼎的形状、鼎的纹饰、鼎的铭文、鼎的文字说明。
3. 做好烫塑、绘画、童谣创编等展示准备。
4. 田字格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问“鼎”博物——博悟之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来到江阴博物馆,这是我们第几次来到博物馆?
1. 第一次来是什么时候?
生:2016年,四年级的时候……
2. 和谁来的?
生:老师,同学,爸爸妈妈……
3.那么多文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件?指名学生回答。
生1:我最喜欢的是自然博物馆里的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生2:我喜欢的是刘氏兄弟纪念馆里刘天华、刘半农手写的曲谱。
生3: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记忆展馆里毛公鼎拓片。
师:哦?你的喜好很独特,居然喜欢毛公鼎拓片。那我们还在哪儿和鼎确认过眼神?
生1:《国宝档案》、《国家宝藏》
生2:每周五晨会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中见过。(预设:陶鹰鼎、大克鼎、后母戊鼎)师:那就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历史最悠久,也是长得最独特的陶鹰鼎吧(板书:出陶鹰鼎图)!(陶鹰鼎视频约3分钟)
过渡:鼎,从器物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文字,它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多次的演变。(播放:鼎的图—字的演变视频,1分钟)
师: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再到现在的简化字,鼎字的演变也是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传承。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走进 “鼎盛时代”,去看看鼎是如何从远古走向现代的?
二、“鼎”鼎大名——博悟之见
(一)“鼎”字写一写
师:看这个鼎字,笔画很多,结构比较复杂,要想写好它,也不容易。先来看看该怎样写?(看课件演示鼎的书写过程)
师:我们也来写一写,边写思考,这个鼎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师:中间一个“目”,左边这个部分叫“爿”,右边这部分叫“片”,你写对了吗?(学生在田字格纸上用水彩笔书写。)
师:谁来说说这个鼎给了你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2: 我感觉这个字很重、很稳。
生3:我觉得中间的“目”字就像炖食物用的锅子,下面两部分就像是烧的木柴。
生4:我觉得中间的“目”就像鼎上的花纹,下面的两部分像鼎的脚。
师:你们的想法很有道理。要知道,远古时候,鼎是人们用来烧食物的炊具,后来成为一种祭祀的器皿,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礼器。所以鼎给人一种沉稳庄重的感觉。
(二)“鼎”语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也经常会遇见“鼎”字。你能说出哪些带有“鼎”字的词语?
生1:鼎盛、鼎力、鼎沸
生2:大名鼎鼎(什么意思呢?)非常有名、盛大。
生3:一言九鼎(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说到要做到,要讲诚信。
生4:三足鼎立(你们知道这个词语跟哪个朝代有关?)
生5:革故鼎新(改革)
师: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看来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非一般的意义,果真称得上是“鼎鼎大名”。
(三)“鼎”器赞一赞
师:刚才我们观看的陶鹰鼎,是年纪最大的一个鼎,那你还知道哪些鼎之最?
生1:毛公鼎,铭文最长的一个鼎。
生2:子龙鼎,世界最大的圆鼎。
生3:后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的鼎。
生4:中华万寿大鼎,世界上寿字最多的鼎。
生5:大克鼎,身量非常罕见,经历最传奇又曲折的鼎,它被四代人挖掘,又被三代人守护。
生6:淳化大鼎,体量最大体重最高的圆鼎。
师:在我们江阴博物馆也有鼎,接下来就请博物馆吴老师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博物馆老师介绍:
各位同学们好,我是博物馆的吴老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咱们江阴博物馆里的鼎吧。
大家都知道,鼎是烹煮用的器具,更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一般是三足但也有四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我们博物馆里也有好几种不同的鼎,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是西周时期的云纹青铜鼎,是1989年周庄陶城出土的,鼎身上有云纹。接下来的这几种呢,都是铜鼎,但却各有千秋。有盖的这两个都是汉代的,分别是在山观和石牌出土的。这个有腰釜的也是汉代的,是长山出土的。这个宋元时期的鼎,别看身板不大,但鼎身的花纹已经尤为精致了。最下面的这两个是申港季子祠的祭祀礼器,清末民初的仿古青铜鼎,所以造型及纹饰都巧夺天工。除了青铜材质的鼎,我们还有陶鼎。这一个是新石器早期马家浜文化,是在祁头山发现的。这个鼎就比较有意思了,这是个鼎甑合一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蒸锅,是属于良渚文化。最后这个是在花山出土的,属于夏商时期。
以上呢就是咱们江阴博物馆的鼎啦,大家一会可以再去近距离的观察一下它们,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故事。
过渡:谢谢吴老师。我们这一期的博悟研学主题就是“鼎”,前一段时间,各个小组分别开展了各种研学活动,接下来就听听各个小组的汇报吧!
三、“鼎”力相助——博悟之研
1、第一组:鼎的形状(展示方式:烫塑)
组长发言: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鼎的形状。不同时代的鼎,它的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可分为方鼎,圆鼎,有盖鼎、无盖鼎,不同形状的鼎都有不同的用处。接下来就请我们小组的成员给大家做个介绍!
生1:我是子龙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圆鼎。圆鼎,是出现最早,也是流行时间最长的鼎式。
生2:我是大克鼎,也是圆的。我叫克,是一名膳夫,为祭祀祖父制造了这个鼎。
生3:我是后母戊大方鼎。身为老大哥的我是“国之重器”,重832.84公斤。是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生4:我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世纪宝鼎。我也是方形的。1995年,中国人民就把我赠送给了联合国,庆祝它50周岁的生日。我可不只是一个鼎,而是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共同的心愿呢。
生5:我是扁足鼎,是有特殊用途的鼎式,在商代中期出现,数量不多,也没有形成主流的鼎式,小扁足鼎的足有时连铸一箅(bì)形的盘,用来盛放炭火,这样就可以温暖食物。
生6:我是鬲(lì)式鼎。我的形状有点特别,你们看,是不是有点像现代的香炉?
生7:我是王子午鼎,我跟前面的鼎不大一样,我比它们多了一个盖。但其实我还是一件礼器,是楚王的王子子午为了祭祀祖先楚文王,并祈求自己长寿而铸造的鼎。不过我可能是世上最妖艳的鼎。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老师追问:为什么呀?)“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有了一个爱苗条的楚王,所以就连楚国的鼎也这么苗条。
组长:我们研究鼎,学画鼎,还想要把同学们画得各种各样有意思鼎保存下来,在美术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采用烫塑的方式,把这些巨大的鼎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挂饰,这样,他们可以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跟随我们一起成长。你们喜欢这些小挂件吗?想要吗?我们还是先把这些礼物送给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客人老师吧!(小组成员送挂饰给第一排领导)
老师点评:第一组的同学们不仅研究了鼎的形状,还想到用这样的方式保存下来,真有创意!接下来,我们听听第二小组同学的研究成果。
2、 第二组:鼎的语言(展示方式:诵读)
组长:细细观察,我们还能发现鼎上是有铭文的,这些文字大部分是金文。这些文字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我们不认识、也读不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上网查询,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为了弄个明白还特意来博物馆向专业人士请教。有请我们的组员来给大家做个介绍。
生1:这是西周大克鼎,上面刻有28行、290个字,这些字的字体是金文,讲的是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这些铭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
生2:这是西周大盂yú鼎,上面刻有291个字,用的西周早期的金文。讲的是周王告诫盂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生3:这是王子午鼎,它的铭文用鸟篆(zhuàn)书写,有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之誉。王子午为了祭祀先祖,自己铸造了这个铜鼎。他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并希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放到现代,那就是家训吧。
生4: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毛公鼎铭文吧!毛公鼎的铭文共有32行499个字,是现存最长的铭文。
毛公鼎铭文记述了周宣王任命毛公瘖(yin),让他担任治理国家和朝中的大臣,并授予他可以宣告王室命令的权利,告诫他要衷心为王室效力。
组长:让我们在博物馆导师的带领下,再来朗读一下,记住这千年之前的文字和文字发出的声音。有请吴老师。
博物馆吴老师带领大家诵读一小段文字。
(出示:王曰:父歆,余之庶出,入事于外,专命专政,蓺yì小大楚赋,无唯正闻,引其唯王智。廼nǎi唯是丧我国,历自今,出入专命于外,厥非先告歆,父歆舍命,母又敢专命于外。)
吴老师小结:铭,是指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古人将当代历史重要事件、功德或者期望等通过篆刻的方法记录在鼎上,这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能抹去这些历史,更以此给后人以启示。所以,我们称之为铭文。这也是铭刻、铭记这些词的来历和深刻含义。(掌声)
3、 第三组:鼎的纹饰(展示方式:册页)
师:谢谢吴老师,谢谢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铭文的意思,那鼎上的图案又有什么奥秘呢?第三小组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赶紧上来吧!
组长介绍:我们研究的是鼎的各种纹饰,通过研究我们才发现,原来不同鼎上的纹饰,寓意也不同呢。
生1:这是我画的蛟龙纹,蛟龙寓意着吉祥、富贵。
生2:这是我画的兽面纹,它有驱邪避煞、镇宅旺财的意思。
生3:这是我画的饕餮(tāo tiè)纹,它表示吉祥、丰年足食。
生4:这是我画的凤鸟纹,凤是吉祥之鸟,它是吉祥圣神的代表。
生5:这是我画的回纹,它是一线到底,寓意绵阳长远、安宁吉祥。
生6:这是我画的夔(kuí)龙纹,它象征着王权和神权,刻有夔龙纹的器具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贵。
组长:其实鼎上的纹饰还有很多很多(后面的册页直接展开),但是不管是什么纹饰,都蕴含着铸造的人一种美好期待和祝愿。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原来鼎上的纹饰有那么多的分类啊,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就能看懂鼎上的纹饰了。
生2:纹饰里也有那么多的学问,平时我们真该关注更多不同文物上的纹饰。
师:是啊,小课题里有大发现,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每一样研究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4、 第四小组:鼎的文字说明(展示方式:江阴童谣)
老师:通过今天对鼎的研究,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它、走进它、敬畏它,不禁感叹古代工艺的精巧,工匠们手艺的高超。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有些同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博物馆里对文物的一些文字说明都比较专业、生涩,一般人还真难看得懂。于是,新的研究又开始了,有请第四组。
组长:是啊,每次我们来到博物馆看文物,最头痛的就是看不懂文物的文字说明,为了让这些高冷的文物真正“活”起来,我们小组决定要把文字改造进行到底。这一次,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江阴博物馆的鼎。
生1:这是我给清末民初的铜鼎写的介绍,
(学生读:我来自季子祠,是江阴博物馆鼎中的老大,又宽又方的身体,扁长的四肢上画满了花纹,并支撑起了我庞大的身体,隆起的顶盖为我增添了一份神秘,想知道我肚子里装了些啥?请你使劲猜吧!)
你们觉得我写得怎么样? (鼓掌,齐赞:你真棒!)
生2:我也想来说一说。
(学生读:青铜鼎中数我长得最神气,身体两侧挺起的龙首代表着权势,圆圆的鼎身刻着两对凤鸟,翩翩飞舞,好像正在欢迎大家的到来。粗壮短小的四肢孔武有力,证明我是多么的有分量。)
这是我写的,你们觉得怎么样?(鼓掌)
生3: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西周云纹鼎的介绍编成了童谣,我们想用江阴方言来读一读,你们要听吗?(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一遍,小组同学再一起跟着诵读一遍。)
云纹青铜鼎(西周)
小小铜鼎真奇怪,
嘴巴宽,肚皮浅,
两只耳朵大又方。
黄衣裳,绿衣裳,
画点云朵最漂亮。
两千岁,不算老,
我有三只脚,
万年站得牢。
生3:我的江阴话不大地道,让我妈妈教你们读一读吧!(家长领读,全班跟读)
教师评价:谢谢缪逸凡妈妈。用江阴方言来解读鼎的形式真是特别,正是因为我们热爱这片土地中深藏的文物,才会用这样一种形式来靠近它们,表达对它们的热爱。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第四小组的同学们。(鼓掌)
师小结:一次关于鼎的探究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不一样的视角。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用慧眼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思考,认识了鼎最真实的过去,了解这些展品的深刻内涵,并慢慢地读懂了鼎背后的精彩故事。让我们再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四、一言九“鼎”——博悟之获
1.博悟体验大家谈
师: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加上之前我们各自的探索与发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鼎”字,你又有了怎样的收获?先在小组里和同学说一说吧。
(小组交流)
生1:我在大克鼎的身上感受到了“坚守”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些充满爱国情怀的人,才有了现在博物馆里的它们。
生2:在世纪宝鼎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友,我也要做一个友善的人。
【师追问:你准备怎么做呢?
生: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生3:通过对鼎的纹饰的研究,我发现古代的人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工艺制作精益求精,我要向他们学习,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是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更要把这份热爱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生4:古代的工匠们很会创造发明,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造出这么精美的鼎,我们也要好好学习这样的创新精神。(这跟我们学校的“创享”理念不谋而合。)
生5:我觉得在鼎的身上,学到了“诚信”。一言九鼎这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因此,我们都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生6:从炊具到国家礼器,鼎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的象征,我想为了中国的富强,家乡的美好,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很多。(追问:现在的你可以做些什么?)
生7:在鼎的很多铭文中,我感受到了“担当”的重要。我们都要争做心智澄明、勇于担当的中国好少年。……
师小结:从八千多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开始创始,走过发展高峰期商代和西周(板书箭头),走过春秋战国时代,一直走到了今天。一次关于“鼎”的博悟之旅中,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延续,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板书:坚守、友善、热爱、踏实、创新、文明、诚信、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将鼎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2.博悟争章我先行
苏婷:恭喜大家,你们这一次关于“鼎”的研学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下面有请江阴市博物馆翁馆长、江阴市文明办黄科长、江阴市教育局德育科汤科长、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杨校长(暂定)为你们的《博悟争章卡》刻上“博悟”章(请4位领导给学生盖章)
3.博悟宣言你我许
苏婷: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接下来我们的博悟研学之旅又将开启新的旅程。我们学校和西郊中心幼儿园、江阴市实验中学组建了博悟区域联盟,今天,让我们拉起西郊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初级中学哥哥姐姐的手,一起以博悟的名义许下承诺。(三个学校的代表和老师、博物馆导师一起站在台前)
齐:守护历史,拥抱文明,热爱家乡,筑梦未来。
学生齐读:守护历史,拥抱文明,热爱家乡,筑梦未来。
五、 全课总结
师:关于鼎的研究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这样的研究,将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流光溢彩的难忘经历,它给与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还有能力的养成,品格的铸就。下阶段,让我们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走进“官斛”的世界,继续我们的博悟之旅。(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