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实境课堂第二次教学设计 2022-04-12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教学设计 资源年级:高二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文本《牡丹的拒绝》,解读牡丹高贵的内涵。

2.    学习作家张抗抗运用联想、拟人、引用历史传说等手法将生物属性造成的特殊景象赋予人格精神。

3.    通过观赏暨阳牡丹园的牡丹,联系老师讲解补充的生物、历史学科知识,赋予高贵更丰富的内涵,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

《牡丹的拒绝》文本解读难度不算大,其中较为有趣的知识点是作家将“牡丹未如约开放”这一自然现象,拟人化表达为牡丹的拒绝,进而赋予牡丹高贵的品质。

高二(8)班学生,应该可以从文本中解读出张抗抗赋予牡丹的高贵品质的内涵,但在作家是如何根据牡丹的自然属性赋予牡丹人格精神这个问题的理解上会存在疑问。所以,作家是如何对一个自然现象进行文学的加工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调动各科知识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展开联想,抒情议论。

三、 教学方法

实境课堂、多学科协同教学

四、 教学地点

暨阳牡丹园

五、 课时安排: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课前任务(可上网搜索资料,自行整理答案,课上分享)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学生用地理的知识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

知识链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千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

2、诗人对此现象产生的感想是什么?运用什么手法?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二)课堂交流

【活动一】学生用生物和地理的知识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

小结:诗人将“四月山寺桃花盛开”的自然景象理解为淘气的春天躲进了大林寺,放飞了想象的翅膀,运用了借代、拟人的修辞,赋予春色淘气活泼的人格,表达出对自然春色的留恋、喜爱之情。这种形式在文学的世界里十分常见。(板书:自然景象   修辞   人格)

作家张抗抗在第九届洛阳花会上也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景象——牡丹没有如约开放,她理解为“牡丹的拒绝”。

【活动二】研读《牡丹的拒绝》,请同学们找出这篇散文中反映牡丹自然属性的句子,并且用生物知识进行解释。

第一处: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学生解释洛阳牡丹最奇原因:生物、地理学科知识)

Ø  牡丹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洛阳地处中原,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再加上伊河洛河带来的火山岩元素沉积下来,使洛阳土壤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锰、铜、锌、钼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其中锰的含量平均高出20多倍,使得洛阳牡丹具有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我们刚刚用生物和地里的知识解释了洛阳牡丹的奇美,洛阳牡丹的奇其实还因为一个传说。

补充传说。(这个传说乃是杜撰与史实不符)

运用这样一个传说有什么作用?

小结:明明是因为洛阳水土气候给了牡丹生长的最佳条件,但是文人却偏要给牡丹杜撰一个违抗皇命的故事,给洛阳牡丹更添一份奇异;运用神话传说,赋予牡丹刚正不阿的人格。(板书:运用神话传说)

第二处:洛阳牡丹四月不开

(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因,进行分享交流。)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

“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

小结:牡丹花开需要阳光和温暖,而这个四月却是寒冷和阴冷的。可以概括为温度条件不满足。

Ø  生物老师补充解释:牡丹不开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明确牡丹不开的真实原因)

牡丹开花适宜温度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还没有经历低温促进花芽形成,即便当时通过室内加温来熏花,还是不符合牡丹的生长规律。

2、作家张抗抗将这种自然现象理解为牡丹的拒绝,这是什么手法?(板书:拟人)她认为牡丹拒绝了什么?

(学生说答案,要求原文找依据)拒绝寒冷和阴雨;拒绝权贵,苟且和软媚;拒绝委顿和衰老

3、作者认为这种拒绝的行为是一种有别于富贵的高贵,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于文本中高贵的理解。

高贵是不随俗流、卓尔不群、坚持个性……(出自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小结:从自然属性来看,牡丹的拒绝,就是开花的条件未到,所有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作家赋予的,用了拟人手法而已,其实是作家在自然属性和人格精神之间作了联想“辞赋本不关花鸟,性情深沉乃忧之”“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猿啼)”,都揭示了这种规律。(完善板书:自然属性(景物特点)  联想  人格精神)

【活动三】张抗抗在牡丹花会上将牡丹花不开的现象理解为“牡丹的拒绝”,通过写它的拒绝,赋予它高贵的人格精神,今天我们来到了暨阳牡丹园,让我们跟着三位讲述人一起了解暨阳牡丹。

Ø  戴园长介绍暨阳牡丹园牡丹

(侧重牡丹的品类,学生可对南牡丹和北牡丹齐聚牡丹园这一现象进行联想,阐发议论)

Ø  历史孔云辉老师讲暨阳牡丹的种植历史(此处对于信息检索能力要求较高,必须由历史老师对材料进行选择和整理)

两宋时期,牡丹的栽培中心南移,江阴城内广福寺的牡丹花繁盛之至,闻名江南;

明朝时期,江阴的牡丹栽培技术以及赏牡丹风气自城里延伸到乡间。江阴人以芍药根为砧木嫁接牡丹,使得一些来自黄河流域的牡丹品种也能够适应长江下游多雨湿润的气候,这也让江阴有了许多江南地区少见的名贵牡丹。

到了清代,江阴牡丹在江南一带依然名闻遐迩,特别是虎泾口(今张家港杨舍镇李巷村)和华士镇泰清寺。

Ø  生物华丹玉老师讲牡丹的选育(人类的审美选择、嫁接技术)

不管是你亲见牡丹的雍容华贵,还是如张抗抗所说的在梦中亲吻绮丽绚烂的花瓣,以及各种美好的想象,还是文人墨客用牡丹来入诗入画入赋,都体现了牡丹这一物种在生物学上的直接价值。牡丹的这些价值,进化而来,但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绚丽色彩。

牡丹人工选育新品种的方式,已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而对于优良性状的保持,则采用无性生殖,比如分株,嫁接,扦插,植物组织培养等。

通过参观和讲解,你认为这里的牡丹有哪些特点呢?你又可以借暨阳牡丹园的牡丹赋予高贵哪些新的内涵呢?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联想,活用修辞,阐发议论)

参考:

江阴牡丹史:牡丹,从洛阳到暨阳,从皇都到乡邑,从皇家园林到民间村落,它的高贵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孤芳自赏的、独标高格的,牡丹的高贵更在于它可以走进千家万户、黎明百姓。高贵从不专属于某一类人,它可以被任何一个普通人拥有。

牡丹园选育:牡丹的高贵更在于它的血脉里记录和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审美品位。所谓高贵,是既有历史的积累沉淀,也是代代相传不断发展高品位的审美志趣。种牡丹、赏牡丹,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人乐在其中,则代表了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申南村的暨阳牡丹园,不仅展示乡村美景的诗情画意,更是传达了申南村民发现美、创造美的情怀,展现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三)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上网搜集一些包含自然规律的诗句或者散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在事物的自然属性与人格精神之间建立联想的。

2、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联想,活用修辞,阐发议论。

(四)板书设计

唯有牡丹真国色


联想       

自然属性     修辞     人格精神

               历史传说

                …………

  • 阅读(10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