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铸就青春不朽 ——《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读后感 2022-04-12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平均年龄74.5岁,一首《少年》唱哭许多年轻人。一曲合唱完美呈现了什么是头白依然年轻,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都想成为这样的人:鹤发满头依然笑容满面,走过一生却仿佛拥有不朽的青春。我想,这应该是所有人都想拥有的超能力,而这,也大概就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使学生获得终身幸福的能力。

“我是1968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服从分配,到祖国最艰苦的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有这么个信念,就是祖国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需要我干什么,我就把它干好!”

“我是60年前,当时18岁的时候,从上海考取了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今年我75岁,实现了我们清华大学提出来的要健康的为祖国工作50年的目标”。

“我们为什么一批老人要聚在一起唱唱歌,实际上我们真正的心里,是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是重新来分享这些快乐。”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真风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良知,家国情怀、民族认同永远在心中;关注真理、正义和时代趣味这些全球性问题;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生活;为思想而活,而不是靠思想生活;保持批评的态度,有批评的勇气和能力;总是处在紧张的、积极的、创造的状态。而教育要培养的不正是这样的知识分子吗?不正是这样有理想、情怀、永远青春、富有力量的建设者吗?

而若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教育者自身必须是真正拥有知识分子品格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表示好的教育者是有一些共性的:“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可见,要想培养出真正于国于家有用的知识分子,教育者自身必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做一个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没有一个先生的教育目标不是指向社会家国和长远未来的。蔡元培“拿人格的头颅去撞开地狱的门”支撑他的是教育救国的信念;“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陶行知再23岁时发出“秀绝金陵第一声”;从普通小学教师队伍走出的教育家李吉林始终以儿童教育为自己的信条,她说:“教文,也要做人;教书,更要育人”。一个好老师,从不停留于书本,他们有着更高远的情怀。

做一个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师永远是一个老师的第一身份。教育者是授学者,更是传道者,更要着重修炼自身的道德情操。开阔视野,放大格局,提升格调,然后才能更稳健地输出有益于学生众生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做一个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不仅继承历史,也应不断与时俱进,更新头脑知识库。要有不断学习,紧跟潮流的心,不仅仅沉浸于过往的经验,更应鲜活在永远奔流向前的生活和社会里。孩子是未来的建设者,教育孩子的人应当尽可能传授给他建设未来的知识和能力。故而,一个好的教育者本身的学识应当要想一条永远鲜活奔腾的长河,雄浑浩博。

做一个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者的仁爱心,体现在对幼小的关爱,对成长的细腻关注,对世情的倾心体察。这不是务虚的、感性的表达,更应该是务实的、科学的投射在教学中。尽己所能,助力学生成长。真诚、认真、负责、严格都可以是爱的表现。

做一个好教师,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像合唱团的老人们一样,充满热爱、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成为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人。做一个好老师,去影响哪些正在长成的青年人,告诉他们永葆青春的秘诀。做一个好老师,教学相长,共同实现人生的青春不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 阅读(78)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