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项目3:《积极心理视野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江阴市立项 2022-04-11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赫尔巴特在对班级管理的研究中认为应该运用多角度多层面地手段来对儿童进行严格的管理,但是要注重管理的效率,管理的过程要符合儿童成长特征及规律。也就是说,要在严格的班级管理中体现出儿童的差异性,体现出个性化和人性化。杜威则认为,班级生活是儿童成长期的关键组成部分,他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尽量为儿童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只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对儿童加以必要性的约束。苏霍姆林斯基在对班级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点和本研究的方向是一致的。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通过教师的引导达成这一目标,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本研究也基于激发学生积极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探索达成这一目标的实践路径,这少不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在英国的班级中,“班主任”被称作“导师”,导师要负责一部分的学生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文化知识建设、价值观念建设、生活技能培养、社会适应性培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英国的导师通常会组织丰富的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使学生能够自信的走入社会并适应社会。德、法两国的班主任更注重对班级内学生的评价,在学生的培养上更侧重和家长的合力,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成绩、品德、协作能力这三个方面,如出现问题,班主任会及时向家长和学校进行反应。在美国,班主任更像是扮演者“保姆”的角色,班主任不但负责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做综合性的把握,一方面是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及时予以解决,帮助学生越过心理障碍,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就业困难、个人发展困境等,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走出困境。

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对班级管理的研究当中,齐学红在《班级管理》中提出班级管理模式有人本主义下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文化管理模式两种模式。前者所描述的是我国班级管理中常见的组织架构,通过不同的角色地位权利,来推动班级管理的进行,如第一层管理角色就是“班长”,第二层管理角色是各个“委员”,第三层是“组长”,第四层是“普通学生”,通过阶梯式的职能赋予形成稳定的管理模式。后者描述的与本研究的方向基本一致,是通过学生个人的管理和执行形成更加全面、更加主动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模式能够充分注意到班级中每个人的发展,使班级管理更加协调。吴秋芬在班级管理的研究中认为班级管理分为两个模式,一种是封闭的,另一种是开放的。封闭式的班级管理是由班主任作为主导进行的,班主任的个人意愿代表了班级意愿,班级中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需要班主任操心,这种模式显然是不科学不可取的,会给班主任带来太多的工作压力,同时对班级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制约。开放式的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班主任和学生保持一个平衡的关系,让学校、年级、班级三方的管理环环相扣,赋予每一位班级学生一个发挥自我的舞台。班级管理中,徐学俊、殷波认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班级教学管理。其内容包括:明确目标和任务,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开展教研活动等。第二,班级德育管理。其内容包括:有效利用各科教学中的教育性因素,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德育网络等。第三,班级日常生活管理。其内容包括:班级目标的管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班级日常行为的管理,教室文化的建设,了解和研究学生等。第四,班级活动管理。其内容包括:组织开展班会、组织室外活动、组织开展竞赛型活动,组织开展节日性活动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