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西南》
——八上第四单元·村寨踏歌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拓展课程)
长泾中学 蒋育伟
一、教学目标:
1.继续与祖国音乐宝库中“最优秀的旋律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受西南优美如歌的舞蹈音乐;
2.能抓住具有代表特色民族文化的舞蹈,深入理解舞蹈的功能;
3.在体验与感受中理解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魅力并掌握基本动作。
二、教材分析:
1.瑶族长鼓舞在瑶族文化中的地位及人民生活中重要性;
2.对舞蹈家杨丽萍的认知,了解傣族舞蹈的特点和文化;
3.彝族“阿细跳月”的魅力及学习舞步体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4.西南少数民族的“打歌”的实践活动——彝族“火把节”中竹竿舞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主要形式及学习“阿细跳月”基本舞步;
2.体验西南少数民族中男女合作表现的舞蹈氛围;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竹竿6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瑶族长鼓舞》,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独具风格
各个民族有着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及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欣赏带学生进入西南少数民族生活中舞蹈与音乐交融】
学生评价:瑶族舞蹈特色;
【设计意图: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艺术欣赏的品鉴思想】
2.欣赏《雀之灵》,了解傣族舞蹈和杨丽萍;
【设计意图:目睹名家演出,加深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示范,请全班女生体验“三道弯”特点;
【设计意图:抓住女生的特点,提高对青春美、形体美的审美素养】
男生评价感受:傣族舞优美、轻盈、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
3.讨论:谈谈你对瑶族、傣族舞蹈的感受?(表现形式分析:刚柔相济、动静配合);
4. 及时评价:
5.导入:彝族音乐舞蹈在西南具有鲜明的特色;
6.了解并欣赏“阿细跳月”;
7.体验“跳脚”,学习基本舞步:
(双腿交叉走步,可左右、亦可前后;手挽手相连)
舞步移动变化:左、右、左、跳——右、左、右、跳;
节拍: 1 2 3 4 ——1 2 3 4;
【设计意图:体验以群众性的群舞体验来深入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生活与舞蹈的紧密结合】
8. 了解彝族“火把节”;
9.了解舞步形成原因及影响;
10. 课堂探究:实践与感受:“竹竿舞”;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互动,尽可能地把教师的组织者特点充分发挥】
节奏练习:2/4
男:合0 开O︱开合 合0 ︱合0 开0 ︱开合 合0 ‖
女: 出0 进 0︱ 进出 出 0 ︱出 0 进0 ︱ 进出 出0 ‖
11.体验:(1) 师生合作竹竿舞练习;
(2)分组练习:(男“打竿”,女“跳竿”)
12.分组展示:其他同学围圈舞动“跳月”欢腾;
【设计意图: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过程,已学生的能力现状为前提,分层、分角色体验的活动充分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13.评价:
【设计意图:及时评价把掌声送给主动探究的学生和更多的
鼓励送给有微小提高的学困生,增强学习的动力】
14.教师小结,介绍西南歌舞音乐“打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课后有兴趣的的深入学习作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