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娓娓传新音——初中竖笛“共进”教学探讨—— 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 蒋育伟 2022-04-11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当下,音乐学科的阶段性测试对音乐的教育教学在情感维度和创造维度的建立和培养上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为适应现阶段无锡市初中音乐学业水平测试,提高音乐学科基本技能,特别是通过竖笛演奏技能,笔者将“共进”理念融入竖笛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共进”教学的实施由来

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备考曲目范围为参照来组织教学,是否只要学生能“吹出来”?带着这样的困惑,笔者作了些许研究探索。

通过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了解当下中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的构建,尤其在测试的环节中演奏能力的考核较为明确,旨在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技能的测试涵盖了音乐的感知、理解等诸多方面,测试提供的复习范围也给一线教师较为明确的指向性和操作性。基于这样的测试范围,教师还是相对可以较好地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甚至可以说,三年一轮的教学进度心中变得更为清晰。期间,学生想要顺利完成这个环节的测试只要练熟这些曲目,通过也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而竖笛“共进”教学的广义理解是“师生共学、共同提高”,延伸至教学中,接受人群需更有广泛性,教学需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问题,并促使教师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营造师生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而它的内涵更是“因材施教、生生互助”,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的教学实施更关注学生这个本体,从课堂到课后的能动性教学设计变得更有活力和效果。借演奏合作探究把生生互助、师生交融的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得以升华。这些教学思考是基于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法、不断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索求之后需开展的教学讨论与方法实施 。

 

二、“共进”教学的持续推进

能否抓住全体学生对音乐课的关注?能否让学生愿意表现自己?这是一线教师们一直以来费劲心力的研究的课题。竖笛基础学习呈现的单调性与情趣性,两者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矛盾,让教师必须从学生整体与个体的差异来思考教学内容。

(一)激趣设计:“共进”的平台

初中竖笛教学中不能忽视青春期学生渴求被肯定、被关注、被表扬的需求已上升至更高的台阶。例如:文化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艺术学科不一定差!有这种自信且积极的学生在掌握竖笛技能的学习中,教师要给予消化的时间并且关注练习的专注度。只要相对专注,就有一定练习的效果,学习的兴致自然提高,加上教师及时的肯定与平台展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从最初感官的联动的趣味至能参与游戏到合作完成任务,都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积累思考激趣方法的探究中就以课前“乐器音色模仿欣赏”、课中“我对竖笛演奏的新想法”讨论、课后“中国风作品演奏”、“The best clarinet band”等板块来创设学生从聆听到关注到尝试演奏的过程体验,让趣味分子逐步释放。其间,教师必须去充分学习和精心备课,并且能熟练地示范演奏,把竖笛教学的精彩从课前延伸至课外,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一定是互学互促;同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尽力投入其中,在艺测的要求下,不仅掌握基本演奏,并且可以发展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中,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二)分层教学:“共进”的融合

笔者从解决竖笛整体演奏能力的提高,开展初中竖笛课堂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模式、多渠道、多课型、多平台的教学探讨,组织学科组学习并各尽所能的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展开教学研究与总结,每位参与者的表现与成长都令人喜悦。教师的研究状态是开展“共进”教学的原动力,而研究成果则是推进实施教学的保证和依据。为达成教学总目标,团队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主要以不同地区,不同进度、不同学生层次的教学模式普遍性为准绳来设计、从优化分层教学开展教学,取得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竖笛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采用根据能力分层,创建学习小组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演奏能力,让音乐素养水平不同的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的优化状态。

以七年级为例,首先对学生分层的研究需秉承发展的眼光,以公正的态度客观地划分学生的层次,这是实施教学分层的基础。根据对学生能力与学习情况的了解,将学生大致分成三类:A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成绩优秀;B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智力水平一般,成绩中等;C组学生知识基础知识能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自控力和成绩欠佳。接着,进而实施推进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学法分层、作业分层等方面进行教学。

1. 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的研究需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设立的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为前提开展,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兼顾三个目标进行设计,要充分探讨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根据学生能力分层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确保学生努力通过都能达到,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竖笛的最近目标,而且还能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建立学习自信。

2. 内容分层

练习内容分层的研究需让学生学得扎实稳固,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

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一般就设为三个层次:模仿性训练、发展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设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演奏曲谱,不能简单的随手拿来,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人、因材施教,这样的分层练习让学生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胜任的演奏方案,也能在互动中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如:合奏这样的集体项目,需要多人多角色才能完成,虽然每个组员的角色不同任务有别,但都是演奏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这样学生能从心理上理解并接受多声部角色分配,甚至可以主动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角色;

3. 教学法分层

落实教学中在对待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对A组学生主要是“望着他们走(学),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不需太细的指导;对B组学生主要是“指着他们走(学),重点在点拨,适时指导;对C组学生主要是扶着他们走(学),即重点辅导,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上的困难要耐心细致地辅导。在学法指导上,AB组学生加强自学探索法,以自读、自疑、自解的形式学习教材;BC组更多地尝试用铺垫法,通过教师的提示、启发、观摩、帮助引导学生跟上学习节奏。

4. 拓展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或“还课”内容不能一致性,否则会像其他学科一样出现的“吃不饱”与“吃不消”的状况。因此,我们课后至少设计两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按学生的分层布置相应的作业,这样的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保护学生自尊心为前提,我们还需要考虑采用隐形分层,并通过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演奏技能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练习需要课内外有机结合。课内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范奏引导学生模仿练习,掌握单吐、双吐等基本奏法,紧抓运气、运舌等基本功训练及掌握曲目节奏;课外训练层层铺开,只依托课堂上几分钟不行,需要更多地利用闲暇时间,可采用“我是小师傅”,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校园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孩子们以“一帮一”的形式互学互进的身影,让他们每天都伴着笛声茁壮成长。此教学分层模式从把握课堂到社团讲座至成果展示,确实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但教师的收获也是满满:优质课的展示、优秀团队的演出成绩着实提高了自身教学基本功,同时还取得了诸多教学荣誉;与此同时更建立了与学生良好的情感基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融入了学生,收获了珍贵无比的对教师职业情感的赞扬。

 

三、“共进”教学的评价探索

竖笛“共进”教学的效果与成果通过实践研究、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以课内外学习主动性与自信力提高为重要依据,完全可以在终结性评价中加入过程性评价。

鉴于《无锡市初中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方案细则》中“过程性评价”的分值与实施要求,充分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才是音乐学科整体素养提升的关键。竖笛过程性评价以学期提高值为指标,教师与小组负责人通过跟进观察、督促其学习时间、学习态度、学习进度来评判学期过程性成绩。这样,既关注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关注了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更关注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此外,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多渠道进行渗透。在学期的成绩认定中,教师绝不能以学生演奏一首曲子的好坏论高下,要综合对学习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程度、合作的愿望等多方面合理公正客观地评价。一系列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中,笔者发现:

“学困生”也能参与的展示即为“共进”教学成果有力的证明。这类学生的成长与提高主要需关注兴趣性与主动性,与教师和专长生的帮助、关怀密不可分。有了他们比其他版块教学更多的“智慧”与付出,最终能参与简单声部的单音演奏让孩子们对器乐学习就不再觉得索然无味。

“中等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担心被后来者跟上与努力成为优秀学生的愿望,让自己对每次教学任务不可松懈的态度较为明显,各班学习的良好氛围往往集中体现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

“优等生”在课外平台的展示让他们在各种表演的舞台更具模范特质,在音乐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自信更具探索精神,这类学生在班级的引领与团魂力量,也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调整中对自身的鞭策与提高的方向。

         初中音乐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对竖笛教学的思考是每位教师成长的开始,对“共进”教学的研究需抓住基本教学,从中提倡的师生共进、生生互助的教学氛围更需教师潜心深入研究、剖析课堂。让学生了解自己,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更好地践行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主要目标。

 

 

  • 阅读(8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