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评课(孙秀君) 2022-04-11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省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孙秀君 所在单位: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0000-00-0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父亲、树林和鸟》是统编教材三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爱鸟,而是通过“我”和“父亲”之间关于鸟的对话,写出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其实,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阅读它,仿佛自己也会回归到一个孩子。听王晓奕老师上课,自然、舒服,感觉自己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课文,享受童思的飞扬,童言的奇妙。观摩几遍,细细咀嚼,觉得王老师的课堂有这么几处闪光点吸引着我:

一、独具匠心的设计

王老师的教学始终贴着文本,贴着学生而行。从课伊始的谈话活动中,为了捋清题目中三个人物之间关系的“不一般”,王老师联系旧知《纸船和风筝》,链接生活中的动画片或经典童话故事,在学生脑海中初步构建父亲、树林和鸟的形象。之后,重点聚焦父亲“望、闻、听”三个本领,感受父亲对鸟的了如指掌,从而凸显父亲“像猎人”的形象。而后,王老师紧扣最后一小节“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让学生找父亲“不是猎人”的依据。从而内化父亲“爱鸟”的品质。几个板块目标清晰,环环递进,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中,父亲的形象 在“我”和读者的心目中逐渐丰满而立体。

二、富有诗意的表达

课后练习三中的题目为“说说加点部分的感受,选择一句抄下来。”这三句话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点特别,加点字都运用了两个形容词分别对父亲、树林和鸟三者进行高度概括。王老师在教学中,以此为脉,第一板块中的复习巩固,包括指导书写“蒙”、“幽”、“凝”等重点字词,都是为了后续更好地理解、与表达作铺垫。在品悟父亲形象特质时,学生一连三次都用了“超出常人”,还说父亲哪里像一位猎人,更像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是富有诗意的。其实,不光“我”和“父亲”的对话充满了诗意,老师和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对话也充满诗意,包括黑板上的板书,凝练得仿佛一首小诗。相信这么无痕的言语积累定会根植于学生心中。

三、活泼灵动的思维

“我”的心里,父亲像什么?像猎人。因为他有猎人一样敏锐的视觉,嗅觉,听觉,他知道很多鸟的习性。正当学生沉浸于此时,教师随即话题一转,结合最后一小节内容问,为什么父亲“不是猎人”?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打开思路,自主探究答案。透过“最喜欢”、“轻轻柔柔”等词语,学生潜入文字,和人物进行深度对话,在交流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课堂也变得更加灵动。

四、真挚深沉的情感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透过细腻生动的语言文字,氤氲着令人心动的情感美——这种情感,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敬畏。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孩子想象父亲像什么?(树)我像什么?(小鸟)我在父亲的怀抱里快乐地成长,而父亲像树林知鸟一样懂我、爱我。实际在生活中,作者牛汉书写了更多对自己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像诗人一样浪漫的父亲的爱。推荐阅读的环节,使学生不仅触摸到“这一篇”文章里作者饱含的深情,更是被“那一片”深沉的情感所打动。

  • 阅读(106)
上一篇: 《雾在哪里》点评(王新芳)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