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静娟名师工作室成员陈正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2022-04-10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2-04-1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陈正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35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推理能力。
   2.
在口算与笔算、计算与图形、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文化之间建立联系,感受数学运算的一致性与整体性,体悟位值原理、转化思想以及数学的简约之美。                         3.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问题情境:幼儿园向欢乐农场购进了12箱迷你南瓜,每箱14个,一共有多少个?
1)提问:要求“12箱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式?
2)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
引发疑问
1)揭题:这个乘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2)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最想在这节课上学会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驱动,引入新课学习。目标导学,聚焦算理算法,使学习更有方向性。】
二、自主探究
(一)尝试口算,理解算理
1.
自主探究
1)学生尝试计算14x12
2)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方法。
(预设:平均分、10箱和2箱)
2.
求同得法
1)不同方法的相同之处。
2)思考:为什么要分呢?
小结:这么一分,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转化成了我们会算的旧知识。再这么一合,就解决了我们今天的新问题。
3.
方法择优
1)提问:如果是13箱南瓜,你又准备怎么分?
2)追问:为什么不像刚才那样平均分了?
4.
对比小结
【设计意图:把教材的情境图替换成散落的12箱南瓜,使问题情境更具有开放性。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在分一分、算一算的过程中,呈现了方法的多样化,又在异中求同的比较分析中,体悟先分再合转化思想的一致性,让学生经历了从多样性普适性的归纳过程,为竖式教学做好算理的铺垫。】
(二)构建竖式,规范算法
1.
个性表达
1)提出挑战:你能把这种先分再合的口算方法用竖式记录下来吗?
2)展示作品、学生评价。
2.
沟通”“
1)出示雏形竖式,提问:你能看懂吗?
2)学生交流
3)与口算沟通:笔算和口算的写法虽然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思考过程都是一样的。
3.
规范表达
1)出示标准竖式,对比少了什么?
2)思考:0为什么能省略?

4.固化算法。
【设计意图:设置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把口算的过程用竖式表达。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提供了机会。在交流环节中,在否定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竖式的情况后,呈现乘法竖式的雏形,让学生在解读竖式的过程中体会到笔算与口算的一致性。最后,规范竖式的出现,再一次冲击了学生的思维,在“0为什么可以省略不写?的思辨中,通过数形结合,体会到位值的重要性,感受转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
1)尝试计算
13x22      32x21
2)解决问题
出示刮刮卡抽奖情境

1.12位同学中了23元,将他们中奖的钱合起来,能买到一架200元的遥控
飞机吗?还剩多少元?
1)估算

2)笔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体现计算
的价值。练习设计紧扣算理和算法,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估算和笔算的适用性。】

四、拓展视野

介绍数学史
【设计意图:在古今中外算法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虽然书写形式不同、运算
顺序不同,但是运算的本质都是一致的,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

五、总结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