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静娟工作室成员殷心芳点评分析《你认识加法吗?》 2022-04-09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殷心芳 所在单位: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 执教时间:2022-04-09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你认识加法吗?

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 殷心芳

【问题凝视】

在教学一年级《5以内的加法》这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





师:小朋友们,这幅图我们可以怎么列式计算啊?

生:1+3=4

师:你能说说这里的1和3分别表示什么吗?

:表示1只母鸡和3只小鸡加起来。

这时另一位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母鸡和小鸡又不一样,怎么可以加起来啊!

教师没有理会,继续上课

加法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大部分学生在家庭教育的启蒙下已经能够掌握10以内简单的计算,但是对于加法的意义理解还不是很清晰,以至于部分学生能计算但在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时仍频频出错。正如上面的案例,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认为只有相同的物体才能相加,例如: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认可“3个苹果+2个苹果=5个苹果”;而出现两种属性的物体,认为不能将其相加。在他们的头脑中,无法抽象理解从“1只母鸡+3只小鸡=4只 ”到“1+3=4”的转化。学生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缘起何处?

【成因透视】

(一)图意解读不明确

低年级学生由于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制约,不能有效的从情境图中将数学信息提取出来,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学生发掘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时较困难,对于图意的解读出现“经验型”心理,思维缺乏灵活性,导致出现了无法抽象出现实情境中的数学本质,不能就情境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关键性分析和理解,也不能用准确地用算式表示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言语表述失规范

数学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它具有简洁性及逻辑性。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对加法算式的含义进行语言描述时不够严密和精炼,也不够完整,多数学生在表达时缺乏深度思考,语言的组织能力较弱。长此以往,如不加强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就会产生局限性,数学思辨能力得不到提高,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不能全面宏观地思考问题。

(三)教学结构缺深度

很多教师将本节课定位为计算课,仅仅从“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答”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将算理的理解处理得过于简单。学生由于没有教师的引导,无法建立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两者割裂,势必导致学生加法含义理解的不到位,使学生遭遇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出路审视】

(一)化静为动明意蕴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就加法的现实意义分层次出示动态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如用“原来有家里有1个苹果,妈妈又买来3个,求一共有多少个”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性变化”这一本质;用“妈妈买了2个苹果,爸爸买了3个苹果,求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帮助学生理解“聚合”的本质。此外,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手势动作等手段形象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的意蕴理解。

(二)模型建构寻本质

明其理方能清其形,要想让学生了解加法是对一类事物、一类活动的抽象概括,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厘清数量之间的本质,找出数量关系,归纳出知识间的规律。教学时,学生借助“分与合模型”这个“脚手架”找到了加法的本质模型——“要求总数就是把两部分的量合起来”。教师借机渗透加法可以是相同物体的合并,也可以是同类事物的合并,如“球类合并”“水果合并”“家禽合并”等。

(三)言语训练助思辨

“说”是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外壳。用眼观察、用口表述、用脑思考,才能增长学生的表象思维,起到以说促思、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抓住核心, “先…又…一共…”“左边…右边…一共…”等进行言语训练,让学生有了语言表达的台阶,使学生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考模式 ,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片段重构】

片段一:理解“增加”

谈话:小朋友们,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

(多媒体呈现3个小朋友浇花,2个小朋友拎着水壶走过来的动态场景)

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一说?

出示: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师:说的真好,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次?

师:先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

:现在有5个小朋友了。

师:也就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师: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用了一个符号“+”。

师:跟老师读,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讨论交流: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在一起,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1:我们可以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

2:我还能这样数呢,3、4、5。3后面添上2个,是5个。

3:我们以前学过分与合的, 3和2合成5。

师:你们太棒了,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读作: 3加2等于5。

师:3+2=5是一个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2”“5”分别表示什么?

生: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3+2”又表示什么呢?

生: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

师:是的,像这样原来有一部分,又增加了一部分,求一共是多少,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来计算。

片段二:理解“聚合”

师:小朋友们要去吃水果啦!你看的懂这幅图吗?谁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生:第一个盘子有1个苹果,第二个盘子里有2个苹果。

师: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我们可以怎样写算式?

追问:为什么要写1+2呢?

生:合起来就用加法。

师:1+2等于几呢?我们可以怎么想?

1和2合成合成3,1+2=3

师:1+2=3这也是一个加法算式,你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左边的盘子有1个苹果,右边的盘子里有2个苹果,一共有3个苹果。

师:是的,像这样左边有一部分,右边有一部分,求一共是多少,也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也能用加法来计算。

片段三:发散思维

师:刚才我们都是看图写算式,如果给你们一个算式,你们能通过算式想一个小情境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出示:2+2=   (提示:“先、又、一共”;“左边、右边、一共”)

生1:我先吃了2个蛋糕,又吃2个蛋糕,合起来一共吃了4个蛋糕。

师:还能用另一种方法来说一说吗?

生2:左边的盘子有2个桃,右边的盘子也有2个桃,一共有4个桃。

辨析:左边有2个桃,右边有2个苹果。

师:这样表示可以吗?那可以求一共有多少什么?

生:可以求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辨析:2只母鸡和2只小鸡。

师:这样表示可以吗?求的是一共有多少什么?

生:求的是一共有多少只鸡。

师:不管代表的是水果、动物、玩具或者其他同类的东西,都可以表示把这类东西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理解,需要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找到与数学本质相通的认知结构。历经“理解”过程的加法教学,方能体现学生的心智生长历程,焕发生命成长的气息。教师要从学生的“错误认知”中寻找思维积极尝试的标记,悦纳之,成就精彩课堂;巧用之,演绎精彩课堂;辨析之,点亮精彩课堂。将课堂展现成数学思维的课堂,数学理解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贲友林. 此岸与彼岸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张奠宙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孙晓平. 加法起始课教学谈J]. 中小学数学2020,(61)

  • 阅读(5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