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引领】作业的冷观察 2022-04-0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当下,“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成了热点话题。面对热点话题,我们需要冷思考。要减轻作业带给学生过重的负担,更要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

作业与课堂,是密切关联的,不应割裂思考。研究作业,研究练习,研究课堂,要“在一起”。作业和课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是否发现,因为作业,影响了课堂的内容、进程与效果。例如,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评讲作业。如果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较多,教师牢骚满腹,抱怨连连,这样的情绪状态一定影响着学生,如此场景下的课堂效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当发现学生作业中问题的时候,是否也就发现了教学中的缺漏所在。作业,不是教学的附庸,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由此思考作业和学习之间的关联,考虑作业,更多的应当是考虑学习,继而在考虑教学的过程中包含了对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作业,需要各学科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与设计。因为各学科作业都汇聚到学生那儿,我们要看到完成作业的学生,而不仅是看到学生完成的作业,要看到完整的人,而不是自顾自的“各扫门前雪”。不仅仅作业总量的控制,也包括作业方式的协同。作业的形式与方式,忌“扎推”。语文作业搞一个“研究”,数学作业搞一个“探索”,科学作业来一个“实践”,如果都在同一天,学生承受得了吗?

作业的负担如何衡量与判断?作业时间,固然是一种方式,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式,且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可能是最简单的方式。作业负担,一定与完成作业的人的主观感受与体验有关。作业,要减负,不是单纯地做“减法”,在学生正向情感层面要做“加法”。也就是让学生愿做、乐做。当喜欢的时候,再多的作业,用再多的时间,都不觉得多。就像喜欢一个人,就愿意和他在一起,甚至是不想分开,每时每刻都要在一起。教师要思考并探索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作业,爱上作业?其实说到底还是爱上学习。

作业,要分层设计。有一种方式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类型不同,数量不同,难度不同。还有另一种思路,同样的作业,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可以在作业中有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等差异化、层次性的表现。

作业,练什么与怎么练同样重要。混合练习、间隔练习、综合练习的效果好。可是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还经常是今天学什么,就仅仅练什么,是否可以混合型、穿插式练习之前学习的内容呢?是否考虑为之后的学习做些孕伏与准备?

当考虑学生作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教师的作业?作业,可以师生共同设计,之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如此形成闭环,学生负担重的时候,教师的负担也轻不了多少。我们是否将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并案”思考,一同变革。减轻负担,不是不要负担,而是减轻过重的负担。适当的负担,保持适度的压力,可能是最好的教与学的状态,保护教与学的趣味与创造性,在作业中看到师生真正的有意义的共同发展。

作业问题,不是新问题,也不是一个短期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要因为当下“双减”,我们立马生成许多新经验与新做法。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来检验。我们更需要持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冷思考,不是冷冷的思考,而是冷静地思考。是否发现,这些作业的问题,都是常识问题。分享吴非老师的话:遵守常识,最重要的智慧。


  • 阅读(53)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