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读后感 2021-08-1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德育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三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读后感

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 许婷一

最近每天在打卡读着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这本书,其中,有一小篇章描述的是斯霞老师,我一下子就被斯霞老师“圈粉”了。

童心母爱是斯霞老师教育精神的凝结。她质朴地对此解释说“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就叫做对学生的母爱”。

在斯霞老师的墓碑上,镌刻着她常说的一句话:“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感到自豪”。这句话是对她一生经历和追求的真实写照。她爱校园,年近九十还几乎天天到学校里忙这忙那;她爱讲台,当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时,她婉言谢绝说:“我做惯了教师,不会当领导,也当不好领导。”

她爱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就是她最快乐的时刻,即使是当年因为“童心母爱”遭受批判的时候,她依然始终相信,爱学生没有错。所以诗人臧克家称之“心灵永远活泼得像清泉”。

我们认为,教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教什么、怎么教还重要。因此,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最根本的就是要像斯霞那样学做人。

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博大深厚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个好老师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具体来分析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的教育

偏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偏爱某些学生而忽视另一些学生的现象,尤其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往往会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置之不理。在斯霞老师看来,教师的偏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她指出,“有的教师往往偏爱那些守纪律、学习好、听话的好学生,而对少数后进生则采取嫌弃歧视的态度。对教师的偏爱,学生非常敏感,偏爱容易使好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使后进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情绪。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特别对后进生,要有意识地多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优点,哪怕是点滴的优点,从而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因此,克服教育中的偏爱现象,一视同仁平等地关爱每个学生是当前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爱的教育

学生是一个整体,各科教师要有整体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斯霞老师看来,教师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有教师不仅要把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好,还要关心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斯霞老师曾明确指出,“我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对于教书大家比较明确,也比较重视,但对于育人却容易忽视。要交给学生好思想、好品德,教育学生从小懂得怎样做人。这不是靠几句话说教就能做到的,要靠让自己提高思想觉悟,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处处以身作则,身教言教,为人师表。”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负责和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不受自己所教学科的限制,关心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给予性的不求回报的爱的教育

母爱是给予性的,不图回报的,在一定意义上,斯霞老师对学生的爱具有母爱的特征。斯霞老师是把自己对儿女般的母爱给予了跟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学生,因此,这是一种大爱,是“人类对于幼小者的爱”。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不仅是给予性的,还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

四、春风化雨般的爱的教育

斯霞老师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她的伟大就孕育在平凡之中。从表面上看,斯霞老师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她对学生的爱渗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斯霞老师仔细敏锐地观察着每个学生的变化。斯霞老师把每个学生都装在自己的心里,在日常生活中仔细地、体贴地呵护和关心着每一个学生,她对学生的爱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五、是奉献,更是享受性的爱的教育

斯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小学教育事业,体现的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但是,正是在跟孩子们的相处中,斯霞老师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和满足。对她来讲,教育本身已经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斯霞老师终身从事教育工作,而且乐在其中,这是她高尚教育境界的展现,因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本身已经成为她最大的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