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心灵;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亮点;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要有爱,班级就是我们的快乐老家。
关键词:关爱 自信
教过我班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团结,集体荣誉感很强,互帮互助的风气很浓厚。因此,在每月的文明班级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如果要说我们班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这一句:班级,是我们的快乐老家!
一、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他们的心灵遭受过创伤,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对人易敌视、对立。因此,班主任要以热烈真诚的爱,无限的关怀,与他们建立起感情上的联系,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
每学期开学,班上总会新添几个插班生,他们大多是外地民工子女,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特别渴望得到同学的友谊和老师的关爱。因此,我总是在报名时就登记好学生个人信息,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每学期我都会尽可能抽时间走访学生家庭,这样做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能更有效地促进家校互动,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
今年,我班又来了几位新同学,在登记中,我发现其中有位小涛,一年前便已失去了母亲,跟父亲相依为命,靠父亲打工维持生计。顿时,我心中涌起阵阵爱怜,对他特别关心起来。一开始,调皮好动的他经常惹下一些小麻烦,与同学来些小摩擦。于是,我便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老师认为你是个坚强的小小男子汉。虽然失去了妈妈,却仍然和爸爸顽强地生活着;虽然爸爸赚钱不多,可你却照样长得结结实实,相信你在家肯定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是爸爸的好帮手。当然,要是你能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与同学相处友好些,相信妈妈在九泉之下会更放心些。如果你在学习上,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老师,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你。”果然,慢慢地,他开始守纪律了,课间不再喧哗、捣蛋,而是和同学友好地做游戏、看课外书了。我欣慰地笑了。三八节那天,他悄悄地塞给我一张小纸片,上面画着一个长辫子的老师(应该是我吧)跟一个小男孩手拉着手,下面还写着几句话:“刘老师,我的妈妈!”我被孩子的真诚感动了,连忙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从此,小涛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了,对班级也开始主动关心起来,还常抢着帮同学值日。看来,他是真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快乐老家了。
陶老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对班主任来说,我们既要有对班主任工作的无比热爱,更要有对学生的亲切关爱。教师爱学生,一般来说,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容易做到的,而对那些顽皮、智力较差的学生就不那么容易做到。其实越是这样的学生越需要我们去亲近和关爱他们。热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好学生乃至当好班主任的必要前提。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热爱和保护学生是班主任的神圣天职,是合格班主任的必备素养,无私地关爱学生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点。以爱动其心,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的成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信。
自信在心理素质中占第一位,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您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体验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有了一定的勇气,思维和语言就会进入平稳、正常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小苏,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平时总是不声不响的,而他思维也确实比较迟钝,所以不管是默写词语,还是单元检测,他总是稳居班级下游。渐渐地,他开始“破罐子破摔”起来,竟然不完成课堂作业了。当我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时,他躲躲闪闪地不敢正视我,唯唯喏喏地说是不会做。我追问道:“是真的吗?你真的不会做吗?你真的动脑筋了吗?”迫于无奈,他只好拿起笔,补起了作业。于是,我意识到,他是在一连串的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信心了。第二天上课时,我故意提了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小苏回答。他答完之后,我夸张地表扬他说:“哇,今天小苏上课好认真啊!脑筋也动得特别快,这个问题被他一想就想出来了,真不错!”他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那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从此,我在课上常有意识地多提问他 ,让他多发言。渐渐地,小苏开始开朗起来,有时课间,也能听到他和同学开心的说笑声,学习也明显进步了。看来,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只有尊重和信任才能重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学生小雪,是个爽朗的女孩,平时爱说爱笑爱跳舞,一张小嘴总是一刻也不停,挺讨人喜欢的,不过,她的学习成绩却总是不上不下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朗读时的音色挺好,就说:“哟,你可真像一只可爱的小百灵,不光下课时叽呱个不停,上课时朗读起来也挺甜美的呢!”大家都笑起来,她也喜滋滋地坐下了。后来,一有朗读的机会,她就举手特别积极,朗读水平也迅速提高了。我就干脆推荐她参加了学校里的迎国庆美文朗读大赛。她兴奋极了,也很珍惜这个机会,不仅把材料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还有模有样地跟我练手势、动作。比赛那天,她落落大方的表演和甜美爽脆的嗓音征服了评委,获得了一等奖。全班同学都激动极了,一个劲儿地夸她真能干。从此,她迷上了朗读。课间,总能看到她入迷地捧着课外书在阅读,而读到情不自禁处,则又会有滋有味地诵读起来。新年将至,学校又要举行新童谣朗读比赛。这一回,我充满信心地让她当了领诵人,在我班的童谣串串烧《快乐的校园生活》中扮演小老师这一角色。结果,她刚一出场,就引来全校师生的啧啧称赞。演出结束,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队辅导员找到我说:“嗨,刘老师,我在你们班发现一颗新星啦!这小家伙,很有培养前途呢!”
从那以后,小雪就真的成了班上的“小老师”,每天早上和中午,她总是自觉地帮助班长一起管理同学。早读时,教室里书声琅琅;午间看书时,鸦雀无声,真让我佩服极了。当然,不用说,她的成绩提高得也很快,不知不觉,已进入优等生的行列中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要想唤醒学生的自信心,除了采取措施,为其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应该让每个个体能在活动中有所感悟,能自觉主动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如果他们的这种努力能得到老师的帮助而转化为让其满意的成绩,那么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乃至工作中必然会更有信心。
三、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亮点。
关心和尊重学生,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班主任,尤其应该在平时的知识传播和日常工作中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时,我们要及时而恰当地送上一句关心和安慰的话,给学生以勇气,增强他们努力的信心。特别是要能够使得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或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不再会有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不会得到别人认可的误解。
学生小赖,是个成绩差得稳居班上最后三名的男孩。上起语文课来,还能看到他举起的小手,听到他发言的声音;一上数学课,他就“一动不动”了,既不动脑,也不动口动手,权当听“天书”了。渐渐地,开始有同学私下里嘲笑他笨了。他多伤心呀!可是,他却会主动地去帮同学值日;当听见我说要节约水电后,又总是放学后主动关灯,关饮水机电源,并帮我一起关好门窗。我把他的行动在晨会课上告诉了大家,并说道:“也许,他的成绩是不够好,但是,他却是我们班上最关心集体的同学。我才说了一遍,他就牢牢地记在心里,每天主动地关灯、关电源、关门窗……学习好,当然是好事,老师当然喜欢。可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同学吗?不是的,就像爸爸妈妈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一样,老师也喜欢每一个有优点的孩子。我希望大家和小赖一样,把咱们班当成自己真正的快乐老家。”从此,孩子们再谈起小赖时,对他的评价就是“那是我们班上最关心集体的同学”。虽然,小赖的学习还是很差劲,但他却一直很努力,也很快乐。
陶老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学生,会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比你去埋怨会有效得多。
四、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无论是谁,只要你一走进我们的教室,就立即会被自主墙上那只憨态可鞠的大脚丫所吸引。是的,这里就是我们快乐老家的根据地,这里留下的是我们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足迹。
根据学校“摘星行动”的实施计划,我班在自主墙上开辟了一个专题栏目:《成长的足迹》,在这大脚丫上,贴着46个标签,分别写着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姓名。只要班上学生作业得了一次全对,或是写得特别漂亮,或是课上特别专心,劳动特别积极……都能得到一颗小星星。这颗小星星就贴在书上封二的空白面上;累计满十颗星时,就能向老师要一朵小红花,贴在大脚丫里的姓名旁;满十朵花时能换一个小奖杯贴纸;满十个奖杯时,就能得到一张校长亲手签发的“校园明星”奖状!当然,在摘星行动中,如果有表现特别出色的,如上文说到的小雪的朗读大赛一等奖啦、运动会得第一名啦……都能直接获得一个奖杯;进步特别大时,也能直接获得一朵小红花。这一切,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士气,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透过大脚丫上那一朵朵红艳艳的小花和金灿灿的奖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写满成功和自信的笑脸,听到的是孩子们一串串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欢笑声。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个充满爱意的大家庭里,如果有桌椅坏了,会有人主动修理;如果有同学遇到困难了,会有人主动为你补课;如果有同学生病呕吐弄脏衣服了,会有人主动为你洗净……只要有爱,我们就能沐浴在永远的春风里,向着美好的未来,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方明编.2005.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学做一个人》,第68页。
2、《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原于1931年5月15日<师范生>第2期。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3。
论文简评:
1、全文结构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较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
2、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
3、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