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清单 2021-07-29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地理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高一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考点

梳理


1. 宇宙中各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构成天体系统。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2.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大气层;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大气层的演化

液态水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过程中水汽的溢出,适宜的温度


3. 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提供能源。

4.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当其发生时,可能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的极夜期间会出现极光,诱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

5.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360°时间长度为23564

2. 太阳日是24小时,也是昼夜更替的周期

1. 回归年,也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周期,36554846

2. 恒星年:3656910



续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速度

1. 角速度:除极点是零外,其余各地都相等,每小时15°

2.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为零

1.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公转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2.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公转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6.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7. 我们把全球划分为 24个时区,将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区时。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区)的区时,也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当北京时间为20点时,东京(东九区)21,纽约(西五区)7。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明天的分界线,并把此界线叫国际日界线。

8. 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做黄道平面,两者之间有23°26'(度数)夹角,叫做黄赤交角 ,因为它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所需时间称为回归年。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9. 除赤道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至日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且越往北去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南去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辐射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从天文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昼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相反。

10. 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以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km。大陆地壳较厚,且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水圈、大气圈,这些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11.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② 产生地转偏向力;③ 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12. 由于地球公转(或者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13.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直射点处太阳高度是90°

14. 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东区时间比西区早,东方总比西方早,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

易错

警示


1. 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层次。

2.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3. 区时的计算是东加西减,东时区与西时区之间的计算是东区时间总比西区时间早,这样可以不考虑日界线的问题。

4. 近日点(1月初)是北半球的冬季,远日点(7月初)是北半球的夏季。

5. 夏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切忌简单回答昼长夜短,要回答全面、准确: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往北去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