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
——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为例
黄慧名师工作室成员 孙莺燕
【摘要】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单元教学为例,从主题意义、目标递进、教学路径、输出活动四个方面探究主题意义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由此提高英语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意义;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由四个课时、若干板块构成。各个课时、不同板块在功能上各具风格,但都围绕话题展开,课时与板块之间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关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对教材把握有失偏颇:如课堂目标缺乏连贯性,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循序渐进;课堂缺乏单元整体意识,各板块分散,各课时内容孤立,学生只获得零碎的知识;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单词、句子和语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唯有直面这些问题,追根溯源地探寻对策,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以执教的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单元教学为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如图1。笔者主要从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整体分析,确定贯穿于整个单元的主题意义理解、表达及学习能力发展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设计体现学生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规划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螺旋递进式发展路径,设计体现综合性、层次性、关联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助力学生围绕主题意义进行多视角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活动,从而形成对主题内容的整体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图1
一、解读教材与学情,构建单元主题,寻求有效性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解读教材与教材之间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做好基于文本和话题的教材分析,从而构建主题,进而确定主题意义,同时深入了解学情,探究主题意义的落脚点,这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首要环节。
就教学内容而言,该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体现了话题的整体性和递进性:U5谈论的是公共标志,传递信息是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生活中处处可见,从小事做起。U6谈论的是让我们的城市更整洁干净,这是在U5基础上扩大了范围,高度也提高了。而到该单元涉及的单元话题为保护地球环境,视野就更广了,教师一定要挖掘这深层意义,让学生不断体会,不断增强这种意识。
就学生情况而言,在语言知识储备上。学生在本册书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已经学过了环境保护的相关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旧带新,在复习巩固并操练语言表达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创设语言环境并活学活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基于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Protect the Earth”,增加主题语篇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了解更多保护地球的方法。
二、统整板块与话题,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渐进性
小学英语教材以单元为整体,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相对独立的板块,教师应依据单元主题合理划分,科学重组,适当拓展,实现在同一话题功能下的多板块文体的学习和体验,充分体现基础——提高——拓展的活动设计路径。
1.再构课时话题,凸显板块功能
教材每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功能。Story time 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Cartoon time 旨在通过趣味卡通故事,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Checkout time 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考查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综合语用能力。通过解读,笔者依次将四个课时板块重组划分:第一课时:Protect the Earth(Story time); 第二课时:Save and reuse(Grammar time & Fun time); 第三课时:Do a project(Culture time、 Sound time & Cartoon time); 第四课时:Make more people know about it(Checkout time & revision)。
2.设计整体目标,体现能力递进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准绳,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应基于主题意义,设计体现学生能力递进的单元整体目标。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为:在语境中学习、理解、运用资源类的核心词汇;在语境中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句型:use … to … 的用法;掌握oo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能结合话题写出正确的句子;加深对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认识,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呼吁和号召周围的人。
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将课时目标定位为: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到第二课时巩固提升,再到第三课时熟练运用和第四课时综合实践,制定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见图2)。
图2
3.寻求延伸支点,拓宽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内容基于教材文本,但要更好地达成目标,就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需要教师有效研读教材,适时补充和拓展。本单元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拓宽教材资源。
其一,基于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在第三课时解读Cartoon time板块时,不仅将它理解为一个语篇阅读的素材,更将它视作“海报”制作的指导说明,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理清步骤的基础上根据Cartoon time课文部分的内容总结一下做海报的步骤:1.确定话题;2.画图;3.写标语。然后由2人一组制作关于保护地球的海报,然后展示并英文介绍海报。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灵活创新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第四课时在解读Checkout time板块时,笔者对原有教材内容Think and write和Look and write进行了深度挖掘。设计Look and write 活动时,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通过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完成教材书面练习。其次,要求学生tell the reasons,用because引导尝试说出原因,并提出更多的建议,实现对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培养学生读图及表达的能力。Think and write环节,也不是单一完成简单句子书写,而是通过思维导图,将信息量放大,并以倡议书的形式将几课时内容有效串联,实现对教材板块内容的有效利用。
其二,基于教材板块的有效拓展。在教授Fun time,基于文本reuse,笔者补充了保护环境要做到3个R:RECYCLE,REDUCE,REUSE,并以动感歌曲“We’re going green.”,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理解含义,富有韵律的歌词更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及句式的表达。在教授Culture time 板块时,基于文本上的两个节日,笔者补充了其他保护地球及人类的特殊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健康日,植树节等,简单了解这些节日,了解人文领域的知识等,从而提高人文底蕴。而综合板块生动的绘本阅读更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延伸了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与思维。
三、关注任务驱动,推进整体教学,落实可操作性
任务驱动指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任务执行和语用输出,以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为前提,把教学内容精巧地隐藏在各个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任务驱动必须基于学生的学情,以“生”为本,精准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1.巧设任务驱动,创设连贯语境。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任务设计要做到“一个首位,两个着力点”。“一个首位”指的是要把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放在首位。“两个着力点”是指把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创设连贯的语境作为两个着力点。教师要做到前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完成后,为下一个课时的教服务,帮助学生整体建构核心语言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果。笔者对各课时任务设计如下:
笔者围绕How can we protect the Earth?这一主题情境进行了单元整体设计,并对每一课时都设计了明确的任务。第一课时的子任务是以问句Why should we protect the Earth? 为切入口,结合语篇教学部分单词,在情境中呈现单词和巩固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第二课时的子任务以问句How can we reuse the old things ?为切入口,在第一课Save things的基础上,继续围绕“use … to … ”这一语法结构展开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出reuse old things。这一做法不仅在情境中延伸了话题,还在文本中进一步复现了重点单词和句型。第三课时的子任务是How to make a poster?基于前两课时的学习,笔者让学生通过Cartoon time板块学习制作环保海报并运用重点句型,借助任务,学会运用语言。第四课时的子任务是How to make more people know it? 通过reuse things来复习Fun time,public days来复习Culture time,make a poster来复习Cartoon time,巧妙地把这些零散地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此推进单元的整体教学。 各课时的任务设计紧扣主题,且环环相扣。学生通过各课时了解了保护地球的原因及方法,以及如何呼吁他人保护环境的不同方式,最后通过发表倡议书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句型,实现了语言输出,所有的语言学习都由一个个任务驱动完成。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落实了语言知识,而且融知识、口语实践与生活链接为一体,精准而高效,既丰富又扎实,可谓一举多得。
2.激活已有知识,促进语言生成。
在学生执行任务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已获得的信息,唤起与主题相关的已有信息,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归纳、分析和总结,激发潜在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精确地输出语言,实现语言的生成。在本单元教学时,笔者在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而后在细节信息获取时,设计了相关任务,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图4
而在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在复习Story time课文时,通过问题“How can we talk about the four ways.”引导学生抓课文重点结构,基于“Why? How?”两个问题自主地、有条理地描述故事板块,如图4。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块状语言,有结构地输出。这样设计,有效激活学生已知,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思考和参与表达,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3.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它使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极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一课时,教师引入思维导图概念,帮助学生从Why?和How?两个角度理解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及少用塑料,而后由扶到放,学生独立完成Save trees 和Save water两部分内容的思维导图,把握关键目标语,梳理语言知识(见图3)。第二课时,教师借助思维导图,针对Story time 板块中的目标语言和关键信息,从功能性角度进行复习,建构知识框架(见图4)。
第三课时,教师则运用思维导图,达成对Cartoon time 板块海报制作的深度挖掘,理清步骤,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成语言的综合运用(见图5)。在第四课时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将前后几单元体现环保的方式完整进行了呈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见图6)。
图4 图6
四、规划输出活动,设计梯度作业,凸显语用性。
要实现学生“有效输出”,教师必须树立整体语言观,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结合课堂听、说、读的教学情境、语境,多角度、多途径地为优化学生语言输出而搭建支架、提供语料,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每课时结束在“听—说”“读—说”的基础上设计“写”的层次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单元课时作业设计时,笔者遵循递进性和延续性原则,具体作业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的作业为 Writing: How to protect the Earth(图7)。第二节课伊始汇报、展示评价,接续内容,进入第二课时教学。第二课时的作业为Writing: Reuse and recycle。 第三节课伊始汇报、展示评价,接续内容,进入第三课时教学。以此类推,课时延续,内容递进,到第四课时的综合呈现Writing:Make a proposal(图8)。教师通过教学为学生搭好了输出的支架,帮助学生从口头到书面,从记忆形式、感知句序到替换仿写,最后过渡到独立写话。学生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培养了“用英语做事”的兴趣,发展了语用能力。
图7 图8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与学、知识与技能、思维与习惯、内容与形式、目标与结果的高度契合。英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对英语课堂各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各板块中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实现单元内容的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条件,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成倍的效益,也有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构建,促进知识的记忆、保持、提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冯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版,2018(10): 53-58.
[4]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6-7.
[5]李宝荣,等.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思路和策略[J].英语学习, 2019 (02) : 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