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徐燕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设计 2021-07-08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徐燕 所在单位: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1-03-11 执教地点:多媒体教室 执教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设计 参加对象:全体语文教师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设计

第一部分:语文要素解读及单元教学目标

 

   

人物,是叙事性文本创作的核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使作品更具血肉与灵魂。小学阶段,人物描写是写人叙事类写作中最基础的描写能力。人物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写法。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是以“人物描写方法”为学习主题,通过阅读“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习作“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是整体性观照下的语用写作知识的习作教学群落。老舍先生说:“写人作文的教学重在使人物形象立起来。”对小学生而言,通过学习并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阅读中建构人物描写的认知图式,从而实现思维训练与语言建构的联动发展。

关于写人的习作训练,在前面的册次中,教材已经编排了4次,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安排了“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写一个熟悉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小小动物园”,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我的自画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会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漫画老师”,结合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选编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写人的叙事性文本,为习作单元做了铺垫。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从教材编排上,对于写人习作安排呈现的是纵横联系、螺旋上升的特点。

围绕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本单元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包括《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以及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其间穿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整个习作单元将“人物描写方法”作为写作知识内核,通过读写结合形成动态的习作系统,让写作知识呈现出真实的运用状态,形成了写作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都是小说选段,小说叙事的重要特征就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选文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也各具特色。

《人物描写一组》中,《摔跤》选自儿童小说《小兵张嘎》,通过“蹦、转、抓、挠、揪、推、拉、拽、顶”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以及“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猴儿似的”动作比喻,生动表现出小嘎子的机灵。《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宽的肩”“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粗”等外貌描写,把车夫祥子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细致的呈现。《两茎灯草》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镜头聚焦严监生的“两个指头”,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极其吝啬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都是通过正面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住细节表现人物鲜明的特点。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相较于《人物描写一组》的片段,呈现的是完整的人物刻画,以曹小三的视角,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刷子李刷墙的神技。正面描写着重于刷子李独特的行头——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刷墙时“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道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等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而以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进行的侧面描写,更是烘托了人物形象。

本单元虽然是习作单元,但在教学时,要处理好单元语文要素和基础性目标的关系。本单元识字量较大,词语理解也有难度,如《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中儿化音较多,需要指导读准确。此外,“公鸡鹐架似的”“走马灯似的”“杀进了腰”“一声不倒一声”等词语、短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需要借助图片、注释等进行理解。扫除字词障碍,才能帮助学生进入高阶的语文能力习得。

 

一、基础性目标

1.认识1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注释,理解“公鸡鹐架”“杀进了腰”“一声不倒一声”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二、发展性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目标)

   习作单元是“指向表达”为主的教学,阅读是基础。单元语文要素在每篇课文中的落地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人物描写一组》的语文要素侧重于体会选取典型事例,通过动作、外貌、语言等正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刷子李》的语文要素侧重于领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形形色色的人》的语文要素侧重于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13.人物描写一组

一、语文要素解读及目标制订

《人物描写一组》是第五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常规的单独成篇的文章不同,本课从小说《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节选的三个片段组成,形成了群文阅读,这也是统编教材编写体制的一大突破。三个片段文本教学聚焦为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是如何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的,更精准地指向了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动作、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中能够清晰地为学生建立起人物描写的认知图式,从而达成习作知识的内在联结,为习作训练建构系统的对点知识体系。

 虽然都是小说片段节选,但是三篇选文在其语言表达上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摔跤》中的儿化音、《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的方言、《两茎灯草》中的文言,可以通过图片、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积累语言。

 教材紧紧围绕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设计课后题。第一题引导学生从具体描写的语句中把握人物的特点。第二题指向提高学生对“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三个片段中的具体语句,尝试梳理、提炼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体会其表现人物特点的效果。

基于以上的理解与分析,我们确立了本课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摔跤、欺负、挺脱、脚腕子、喉咙”等词语,正确理解“杀进他的腰”“一声不倒一声”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具体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鲜明特点。

2.发展性目标:

体会选取典型事例,通过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教学设计及思考

本课的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学习词语  认识人物

结合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语以及阅读的需要,可以学习这样五组词语。第一组词语:脚腕子、腮、颧骨、疤、喉咙;第二组:摔跤 、一叉一搂 、三抓两挠、硬扳;第三组:小胖墩儿、门墩儿、猴儿、牛劲儿、虎势儿 ;第四组:杀进他的腰、“出号”的大脚 ;第五组:莫不是、恐费了油、一声不倒一声。第一组词语重点是读准字音,了解和人体器官、外貌有关。第二组词语重点掌握字形,都跟动作相关,提手旁的字跟手部动作相关,足字旁的字跟脚部动作相关。第三组词语都是儿化音,要指导朗读,提醒儿化音朗读卷舌要自然。第四组词语都是方言词,可结合注释、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五组词语是文言词,可结合第二单元古典名著单元的文言词理解方法理解。

这五组词语的教学既突出了本课生字词语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又呈现了选文的语言特色,同时巧妙地渗透表示外貌、动作的词语,与要素关联。最后,让学生梳理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小嘎子、小胖墩、祥子、严监生,从人物称呼中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第二板块:学习方法  体会特点

默读课文,厘清方法。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首先可以通过默读课文,借助表格,让学生快速厘清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并判断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梳理可知,《摔跤》主要用了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对比动作,体会效果。学习《摔跤》,先根据生活经验,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摔跤过程分为“试探”“纠缠”“分胜负”三个部分,再根据练习单完成情节图;并根据情节图讲述摔跤场景,发现动作“分类写”“分步写”有画面感,人物形象就在读者眼前。与摔跤时连串的动作不同,严监生的动作很单一,只有伸出的两根手指,且反复出现。通过朗读诸亲六眷的语言,猜测“两根手指”的用意分别是“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个舅爷”“两根灯草”,学生通过严监生“两根手指”的动作表现揣摩严监生的心理变化,形成情节图,从而体会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学完后,对比思考两篇选文的异同,发现同样是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前者通过系列的动作描写,后者侧重于通过典型的事例,抓住典型的动作描写,以此分别来表现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人物也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举动。

品读外貌,体会精神。人物的外貌往往也能表现出其内在精神。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出示两幅图片,比较哪一幅更能让人感受到祥子的挺脱有精神,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关注片段中出现的关于“自己”的语句,发现祥子“看自己”“自己笑”“爱自己”,感受祥子的自信。

第三板块:迁移运用 小试身手

出示课间十分钟的照片,聚焦安静读书的同学,调皮捣蛋的同学,爱讲笑话的同学;根据同学的特点,选择学过的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特点。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在练习中运用方法,体现由知识向言语能力与素养转化的过程。

作业:

1.完成练笔。

2.推荐阅读《小兵张嘎》、《骆驼祥子》

14. 刷子李

一、语文要素解读及目标制订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小说共写了十七位天津的奇人异事。本文主人公“刷子李”是生活在市井里巷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成为了俗世里的奇人。课文透过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了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本文是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与《人物描写一组》不同,本课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鲜明,人物描写技巧也具有特色,具体表现在:一是独特的视角。课文通过徒弟曹小三“第三者”观察视角表现“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二是起伏的心理。课文妙借一个“白点”,形成了曹小三“半信半疑——崇敬——质疑——崇敬”的起伏的心理变化,构成了小说的情节起伏,侧面烘托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三是散点的描写。课文大量笔墨花在了侧面描写上,对刷子李刷浆的动作、刷墙后超乎寻常的效果做了简单的描写;“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的外貌描写也仅仅是通过叙述刷墙的规矩告诉读者;两处刷子李的语言描写,话语简短,这些描写看似简单,但无一处不凸显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文本,教学时,要借助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绘制情节地图,揣摩小说创作中人物描写的技巧,构建阅读小说和人物描写的认知图式,领略小说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妙。同时,本课的生字新词较多,也要重视基础的掌握。

基于以上理解与分析,我们确立了本课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刷子李的特点。

2.发展性目标:

了解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以及他人的心理反应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教学设计及思考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板块。

第一板块:学习词语  初识人物

教学伊始,通过朗读课题,了解人物的身份信息及行当。接着出示原著目录中的标题,如泥人张、好嘴杨八、张大力,引导学生根据目录中的标题猜想人物的特点,对刷子李的人物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词语的学习安排了以下两组:

第一组:一个包袱、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刷子李外出干活时随身都要携带一个包袱,其中“包袱”的“袱”是本课的生字,左边是衣字旁,读轻声。包袱是指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包袱里有什么呢?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相机出示刷子李的图片,介绍刷子李干活时独特规矩——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第二组:浆、白浆、粉浆 调浆、 蘸浆 、刷浆。先重点学习“浆”,它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jiāng。刷子李作为粉刷匠,自然得成天跟“浆”打交道。再出示文中由“浆”组成的词语。白浆、粉浆是浆的颜色,其中提示白浆的颜色和一身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调浆、蘸浆、刷浆是动作,提醒“蘸”是个生字,读“zhàn”,注意是翘舌音,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这三个词语边做做刷墙的动作。最后让学生用上这两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刷子李刷墙时的穿着和过程。通过两组词语的学习,让学生对刷子李的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板块:运用批注 体会人物之“奇”

联系《人物描写一组》学到的描写方法,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做批注,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刷子李的特点的?通过探讨交流,体会刷子李的“奇”表现在:

动作之奇。聚焦文章第五小节。圈画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蘸”“一举”“划过”感受刷子李动作一气呵成、娴熟流畅。“悠然摆来,悠然摆去”感受动作的飘逸之美。“伴着鼓点,和着琴音”“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感受动作的节奏之美。

效果之奇。圈画表示效果的词语,体会“匀匀实实”“白的透亮”“白的清爽”“平平整整”“一道雪白的凭证”表现白的美感和层次感,

规矩之奇。刷子李的“奇”还表现在他的刷墙的规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刷子李的规矩。表现在: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一天只刷一间屋子。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学生读一读这三个规矩,说说“奇”在哪里?交流体会刷子李技艺高超,因此有自己的规矩,自己的个性,与众不同。

通过批注赏析,学生梳理正面描写刷子李的语句,从多角度感受到刷子李的“奇”,体现了高超的技艺,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丰满了人物形象。

第三板块:体会心理,感受情节之“折”

比较篇幅,发现特点。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大量的篇幅放在了曹小三的身上,浏览课文,圈画出描写曹小三的语句。

朗读语段,体会心情。学生通过朗读语段,发现曹小三始终关注师傅身上的“白点”,“有没有白点——没有一个粉点——出现一个白点——白点是个小洞”,随着对“白点”的关注,曹小三的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学生再次默读相关语句,感受曹小三的心理,引导发现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是“半信半疑——崇敬——质疑——崇敬”。

绘制曲线,感受波折。再次体会语段,抓住“竟然”“居然”,引导学生绘制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图,从曹小三的视角讲述故事,引导发现“竟然”“居然”表示转折,使情节发生转折,形成了“一波三折”。

探讨交流,体会写法。学生探讨作者已经写了刷子李的“奇”,为什么还要写曹小三?进一步发现作者正是通过描写徒弟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以及产生的心理波动,从侧面把刷子李刷浆手艺的高超充分表现出来。我们在读写人文章的时候,可以关注描写周围人反应的语句,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人物特点;同样,我们在写写人文章的时候,可以描写周围人反应的语句,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

第四板块:读写链接 巩固图式

对比阅读,明晰写法。出示《俗世奇人》里的《泥人张》片段,探讨:这里泥人张的“奇”又是如何写的?与刷子李的“奇”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交流,再次明确作者冯骥才刻画人的手法表现在一是选取典型事例,二是人物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描写正面表现人物的“奇”三是“吃饭的人”的视角侧面表现人物的奇。

运用方法,小试身手。你的家人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既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从正面来表现他的特点,也可以通过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作业:

1.进行练笔。

2.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一、语文要素解读及目标制订

相对于其他单元,“习作单元”是一种结构性知识网络。本单元紧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个核心知识点展开,各板块之间形成逻辑关联。精读课文基于写作知识的开发,是写作学习活动的开始。“交流平台”是结合单元课文对语文知识进行融合性式的介绍,是将单元语文要素语境化、知识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让学生真切触摸到写作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和应用策略。“初试身手”是学生初步迁移和运用写作知识的阶段性写作活动。“习作例文”提供写作知识灵活运用的范例,引导学生“活化”写作知识,避免写作知识的“生搬硬套”。“习作”较好地实现了写作知识的“内化”,将知识转化为熟练运用的一种能力,甚至成为一种思维品质和技能,形成素养。

习作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选取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在习作例文中,学会通过例文赏析和旁批,进一步感知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本次习作,便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描写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具体突出人物的特点。习作要求导语部分首先将学生带入了任务情境,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然后明确习作任务,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接着以“叔叔记忆力超群”为主题,列举可选择的事例,图示化的提示,强调了如何选择典型事例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习作完成后,通过探讨和交流,明确习作有没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分析,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的目标:

1.结合例文和旁批,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典型事例,通过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板块。

板块一:让人物“跳”出来

出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的人物照片,创设任务情境。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可是有些人走过就忘,而有些人却留驻心底。为什么呢?学生交流总结发现,是因为这些人物身上的特点吸引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脑海里,有没有这么一个人物突然“跳”了出来,他的什么特点吸引了你呢?填写习作单人物及其特点。通过交流梳理发现有的是外貌特点,有的是行为特点,有的是性格特点,有的是品质特点。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特点。

板块二:让人物“显”出来

回顾五年级上册写过的“漫画老师”,如何表现人物的特点,明确可以通过事例来表现。学生完成习作单,简要列举几个能表现所写人物特点的事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列举的事例能否反映这个人物的特点?经过探讨,明确:选择的事例要合适。

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叔叔的记忆力超群”的选材进行比较分析,知道要表现人物特点首先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超群”的意思,知道就是超过许多人。再比较列举的四个事例,思考交流哪个事例最能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经过交流发现事例1和4最能表现叔叔的这个特点?追问为什么事例2和3不能表现叔叔的特点,是因为记住一句话、记住生日是大家一般都能做到的事。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事例,和同学探讨交流。

板块三:让人物“立”起来

如何将人物的特点通过描写鲜明的“立”起来,首先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将人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出示相关语段,回顾动作、外貌、心理等的描写以及周围人的反应等基本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例文和旁批,说说例文中表现人物特点所用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我的朋友容容》中,作者写了几件事?是用什么方法把容容的特点写具体的?明确例文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容容取报纸,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容容的天真可爱,第二件事是容容寄信,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容容的好奇心强。通过例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确应抓住具体的事情中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能使人物“立”起来。

再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事例,思考通过什么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完成习作提纲。最后,根据提纲动笔习作。

板块四:让人物“丰”起来

习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评价表,进行习作的互评互改。教师应明确本次习作评价的重点:是否选取了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一是描写的内容是否能反映人物特点,二是描写的方法是否多样化。可以选择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片段进行全班交流、评改。最后学生进行自改和互改。在修改时,同时还要注意文通字顺、分段合理。引导学生通过读的方式来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经过多次修改的作文,才能真正让人物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