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在重视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又把阅读引向了课外,在我们的课后会有阅读链接,语文园地中也有日积月累中都有所体现,这是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焦点。从读写结合,读写链接到读写融合,我们秉承着大语文的教育观,辛勤耕耘在我们的语文园地中。但是课内外读写融合,仅仅停留在增量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课内外阅读融合的切入点,寻找一些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从增量走向提质,指导学生吸收语言,习得写法,丰富思想,提升语文素养。
融合点一 、语言积累点
说写形式: 画面补白。
课内篇目:《桂花雨》
课外推荐:《留予他年说梦痕》《烟愁》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重要的核心素养。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建构积累语言,有助于精准地表情达意。
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以香气四溢的桂花为线索写了赏花乐、摇花乐这几个生活场景,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就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带领学生在想象、朗读、表演中感受摇花之乐,赏花雨之美之后,可以结合第六自然段的挑桂花、晒桂花、收桂花这几个略写的场景,仿照摇桂花的样子,选择以上一处场景,添加动作、语言等细节来表达出琦君的快乐和对故乡的思念。在画面补白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建构语言。
围绕“借物抒情”这个点链接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中的语段《烟愁》,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课内化,为学生提供课内篇目积累建构语言、课外篇目应用发展语言的过程。
融合点二 、思维发展点
说写形式: 讲说故事
课内篇目:《猎人海力布》
课外推荐:《中外民间故事》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之一,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在学习中,可以转换课文人称或者变换一下叙述方式来讲讲故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在转换的过程中训练思维的敏锐性逻辑性。如教学《猎人海力布》可以让学生转换角色来讲这个故事。比如:如果你是乡亲们,你怎样把这个故事告诉其他人?如果你是小白蛇,你怎样向龙王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教学之后,推荐阅读《中外民间故事》,挑选其中喜欢的一个讲给低中年级的弟弟妹妹听,讲给家人听。从而实现思维和语言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融合点三:育德树人点
说写形式: 句式仿写
课内篇目:《匆匆》
课外推荐:《生命 生命》(杏林子) 《与时间赛跑》(林清玄)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塑造与唤醒。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去捕捉那些拨动心弦的句子,想象着去读,表演着去读,在读一读品一品的过程,学生与自己对话,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对时光飞逝的惋惜之情。《匆匆》第3自然段运用排比和准确丰富的动词生动地再现了一天的日子是匆匆过去的。我用聊天的方式设计了一个句式仿写活动:“朱自清的日子是这样过去的,那看看我们的时间是怎样过的?踢球的时候,日子……”接连两个学生回答:“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足球前过去。”我立即评价:“缺了点动感!”学生接着说:“踢球的时候,日子从滚动的足球前过去了。”句子生动不少,我继续点拨:“变换一下滚动在句子中的位置!”“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足球前滚动过去了。”句子有点拗口,我告诉学生:“日子从足球前滚动着向前去了。”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的仿说越来越精彩:“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沙沙的声音里走过。”“画画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和画板的缝隙间溜走了。”这些精彩的句子不是老师强行灌注给学生的,也不是学生为迎合任务而形成的,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形成的,是学生内在情感的体现。
然后拓展阅读《生命 生命》(杏林子)和《与时间赛跑》(林清玄),在比较阅读中探究有什么共同之处:比如都是写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有所作为,使自己的生活更光彩。然后借鉴阅读所得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对时间对生命的感悟。
在开展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聚焦融合点,指导学生吸收语言、习得写法、丰富思想,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说写本领。再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自然倾吐、清晰表达、创造性表现的说写内容进行实践应用,说写能力提升的目标必然会乘着课内外阅读的东风,潜入夜,润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