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法”趣谈低年级儿童水墨画教学
丁陈滢
摘 要:近年来,水墨画教学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儿童水墨画趣味性教学应该以趣味为起点,以趣味为终点,让趣味引导整个创作过程。儿童水墨画趣味性教学可以保护儿童的天真、发展儿童的个性、激发儿童的兴趣,始终以“尊重个性、鼓励创作、提倡儿童在游戏中自由体验笔墨情趣”为教学观。
关键词:情趣 儿童水墨画 教学
正文: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并非是传受技艺与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审美情趣的引导下,开展富有趣味性的探索之旅。”中国水墨画以简练概括的造型、变化丰富的用笔、酣畅淋漓的墨色深受人们喜爱。低年级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力,教师要结合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与少儿美术的教学规律,找到符合低年级孩子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他们就能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中。
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是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古画品录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 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它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
反复学习,反复思考,我从“六法论”中悟出,低年级儿童水墨绘画也有一定的标准,是符合现代儿童的绘画观。
一、笔墨魅力源于趣味学习
低年级儿童的美术课程中,有着水墨单元课。在课程中,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用笔,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利用水墨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骨法用笔——是六法论中的对用笔用墨的要求,要体现笔墨情趣和精神气质。低年级儿童拥有不了画家一样的骨法用笔和气质修养,为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把水墨作为玩具来玩耍。
在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水墨课时,创设充满情趣的情境,从无意识的涂抹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学会简单技法,妙手偶得。从水墨表现点、线、面开始,设计一些游戏环节。比如点的练习可以设计成《下雨啦》,线的练习可以设计成《绕毛线球》,面的练习可以设计成《大灯笼》等,在游戏式的情境中感受焦、重、浓、淡、清,丰富的墨色变化,以及中锋、侧锋的运笔技法,使孩子们展开联想,表现生动的画面。
二、童真童趣彰显气韵生动
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艾斯纳指出:“任何一种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所以对于儿童而言,水墨画又有新的标准。儿童水墨画应具有他们的童真童趣,表现出儿童独特视角的美术作品。
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水墨画树》,在上课之前,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找找自己最喜欢的一棵树,学会欣赏树的姿态。在课上,我挑选两个学生使用我给他们准备好的毛笔,起名爱喝水笔和不爱喝水笔,让他们在展示台分别画一画树。有了前面关于树的知识以及基本的绘画方法,两位学生表现的树的姿态各不相同。随后对比欣赏傅抱石和黄宾虹的树的作品,水墨淋漓表现树的茂密,枯笔勾勒表现出树的苍劲。不同的表现方法,呈现出不同姿态的美。水墨淋漓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爱喝水笔,让学生尝试进行调墨加水,做到笔不滴水,以免产生画面一团黑的效果。枯笔勾勒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不爱喝水笔,中侧锋表现树的纹理,感受树的年龄。在课堂中,适应学生的特点引导积极运用笔墨技巧来表现绘画对象,用水墨随心所欲地表达他们的内心。我们许多熟知的大画家,也常常学习孩子们的线条,感受线条中包含的自由的魅力。
低年级的孩子尝试水墨绘画时,凭着自己独有的艺术触感,表现出具有创造性的画面,就是独一无二的。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多从欣赏的角度理解他们,让他们开心地享受在水墨的表现中。
三、随类赋彩展现色彩之美
随类赋彩——随对象之类,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现。任何物象都不可能是无形无色的,即使是一幅纯水墨作品,同样有自身的形与色。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在周京新老师的作品中,“纯粹水墨”的特征尤为明显。
在儿童水墨画中,色彩的运用更有意义。儿童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他工具勾线填色相比,儿童在自己的画中应用的色彩往往是更强烈、更纯粹的原色,有更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个性更为自由舒展。我们不应该用传统的水墨理论束缚学生的创作,只需要向他们简单介绍一些对比色、邻近色的知识及其效果,然后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色彩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展现七彩童年。这样儿童水墨画的世界才会更丰富多彩。
大部分孩子喜欢用墨线去描绘物象,很少用画“块”的优势来组合形体,他们往往勾完线以后再平涂颜色,没有认识到水墨画一笔下去,会产生墨色丰富的韵味,没有发挥毛笔的性能来画画。比如:画一朵花,我们应告诉孩子们:一朵花的完整形象就是一个小椭圆墨块与几片椭圆墨块组合成的面组合而成。要告诉孩子们能一笔画的决不重复第二笔,引导儿童理解水墨画“惜墨如金”的笔墨特点。在作范画时,我尽量避免成人化的套路,力求简洁、概括、雅拙、生动、体现趣味性。比如《水墨画动物》一课,我们可以把小猴子概括为“倒葫芦头”“身小”“尾巴长卷”,画河马“嘴、齿大”“身体粗圆”“四肢短”,我们可以极力夸张这些特征,力求更加生动地表现动物的神态。这一时期是儿童作画最可爱又最富有“创造性”的黄金期,尽管他们还远远不具备成熟的表现力,但他们却乐于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位置经营提升作品意境
经营位置——对画面构图的构思。构图内容的学习安排在五年级,比较专业。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而且在作画时还考虑不到对“位置”的刻意“经营”,想到哪就画到哪,更多的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如果非要其刻意追求什么,也许反倒使儿童画的情趣完全丧失,甚至不敢下笔去画。但是不要求儿童在作画时刻意“经营位置”,并不是指任由其随意乱画,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有目的的训练。
在课堂内,我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把高年级《诗配画》,结合水墨画教学和语文课文《咏柳》、《池上》等进行诗配画练习。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诗意,领会古诗中的情感,揣摩古诗的意境,然后请学生给古诗配上相应的插图,最后举办一个诗配画的“小小展示会”,和学生共同探讨:哪幅画配得好,为什么;哪幅不够好,怎么修改效果才更好些。通过画—看—画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经营”出更好的“位置”。通过诗配画活动,学生不但锻炼了水墨画的相关技能,使品诗与作画融为一体,而且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使所创作的水墨画有一定的意境,甚至画中有诗。
五、传移模写提升自我素养
谢赫把传移模写放在六法之末,指临摹作品。大师的水墨作品对很多成人而言,都是无法企及的高度,更何况是低年级的学生呢?水墨作品从古至今,从山石到花鸟鱼虫,再到现代水墨,形式与内容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慢慢变化。让孩子们在大师的作品中,探寻画家的故事与内心,引领孩子们去探寻自己的内心感想。在学习水墨时,我让孩子们更多的是用眼睛去看画,看各种各样的画,先去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与审美品位。
低年级儿童接触水墨画,了解水墨画的特点,体验水墨画具有的独特的水墨韵味。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不需要过分追求水墨的技法,而是在过程中保护童真、童趣,让学生对水墨画有持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2]韩绍光.儿童水墨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方利.新儿童国画教程,万卷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