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娜市级讲座《适园游记》 2021-05-17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县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杨晓娜 所在单位: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1-05-13 执教地点: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讲座《适园游记》 参加对象:江阴市小学美术老师,特邀骨干教师

适园游记

 

大家好,欢迎来到夏港实验小学!今天十分荣幸,江阴市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进行展示,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刚才三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演绎,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潘老师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也有幸得到工作室的馈赠——《中国园林百问百答》这本书,通过书本研读,我对中国园林有了更广泛地了解,对江南园林亦有了更深地认识。

江南园林主要是一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为自己建造的私家园林,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它数量可观,分布于全国各地,以江南(太湖流域)为多,如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山东曲阜孔府的后花园等,它们都是寄托主人精神的宁静家园。所以这些园林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

1、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中构景要素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园林的文人雅气。

2、江南园林是自然美与建筑美的有机统一,叠山理水,花草植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相互衬托,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灵气之美。

3、同时江南园林饱含人文艺术气息。园林的主人总是特别讲究诗情画意,游览园林仿佛朗读一首酣畅淋漓的诗歌。

4、意境的表达在江南也尤为突出。

这些都是江南园林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在我们江阴也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江南园林,它被列为全国百座名私家园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游一游称为澄江园林之胜的适园。

来到适园,门口有一个总平面图,这张给大家介绍了一些适园的重要景点,适园俗称陈家花园,占地7亩有余,是1854年江阴著名画家陈式金所建,建造这座园林还有一个典故,相传陈式金除画得一手好画外,还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及时雨。有一年他的邻居遇到急难,他出手相助,花双倍的资金,买下了邻居家的荒地,然后凭借书画家特有的灵感,亲自设计,精心布局,垒假山、凿水潭、建亭榭、造回廊、栽名花、植修竹,经能工巧匠历时8年施工,建成宜书、宜诗、宜画、宜居、宜游的小型花园,名适园我本无意为园,逢此良机,得以成,此园乃取名适园。适者,恰好之意也。

 (视频)适园集江南钟灵毓秀之精粹,浑然天成。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有各不同。可是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来到我们江阴的适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江阴还有这么美的一坐园林”。好想再多近距离看看。 

来到适园,推开园门,一道影壁紧紧围墙而立,阻隔了我的视线。这种障景的构景方法在小空间经常用到,为了避免让空间一览无余而显得小就有必要添加障碍,这样更能激起游者向前一探究竟的心。同时也营造出欲扬先抑的效果。而影壁上留下一个小小的漏窗,前置一花台,栽植名贵花木,枝叶婆娑,定睛一看,近水远山在画框里呈现,这种框景它能使视线集中,既能突出主景,又能增加景观层次与景深。更妙的是,你在这里从画框里看,不知不觉中,你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景观。达到了园中有景、景中有景、移步换景的效果。饶过这道影壁,走走停停眼前又是一番景象。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适园中的建筑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就像这得爽亭。得爽亭是一座前临湖,后倚墙的四角半亭,是赏月听风的佳处,从水面上吹来的风,能感受水的温柔;从叠石山坡上吹来的风,能感受到山的宁静;倘若你能在这里一坐,人生一切俗念,也能一尽洗去,虽是身在繁华都市,却也能感受世外桃源之心境。我想也正反映了当时适园主人隐退后,找一个安静的"港湾",以"避世、淡泊"为主题,营造山林野趣。正所谓,"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

转过身来,得爽亭壁间还有一块巨幅明镜,以镜借景。让一个空间变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空间——将远处的、旁边的都收纳到自己的庭院里,如此一来,庭院仿佛就有了目之所及那么大的范围,由于采用了借景这种方式把园内景色跃然镜中,一番景色变做两番景,让整个适园看上去更宽敞了。

绕过得爽亭往南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便看到了水流云在之轩:轩,古代叫有窗的长廊为轩,是空敞居高的意思。厅堂里面的步廊也叫轩。它的形似车厢建筑物,两头有门框而不上门,随意进出,以便观景。

适园中还好多形状各异的门,但都平淡地隐在墙中,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适园的建筑几乎都是黑白两色,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柱,这简单的色彩看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称出了满园的春光无限。

有门就必有窗,无漏窗,不园林,漫步在适园必然会注意到各式花窗,瞧瞧适园中的这些漏窗即使是微微之光也足以透出无限美景。这种漏景是框景的一种更朦胧的表达方式。漏景的漏窗往往会有花纹,并不是完全的空洞,这样看到的景观是若隐若现的,仿佛是看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让人想一睹芳容。适园里的这些漏窗花样繁多,是园林建筑各式楼阁厅堂的亮点,其图案设计和雕镂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拍出了各种照片。这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适园里有假山和池沼,大都以本地黄石或太湖石为材料,筑成一东一西、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各种造型别致的小山峰。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江阴这座小城,只觉得身在山间。由于江南园林面积比较小,不可能容纳体量较大的山水,于是经常就代之假山石。对园林中的假山石,明末清初著名名人李渔有精辟的论述:“言山石之美者,俱在漏、透、瘦三字”,李渔深得中国传统审美之精髓,寥寥数语,点明了欣赏园林山石的美学标准:空灵、剔透、孤傲。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顺着适园的小路继续往前我来到了适园中心偏南的以小湖,名曰镜湖,湖向东南伸出一个支流,上面建了美观的曲廊桥,曲廊桥巧妙地将镜湖隔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湖泊,使水面布局更加丰富而不单调。镜湖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不同任其自然。岸边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镜湖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适园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些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另外,适园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角落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适园的精致,不是靠钱就能堆积起来的装置艺术,也不是靠大就能展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它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文化的滋养,艺术的再现。就像陈家书房,因陈氏父子是造诣很深的画家,常常在这里以画会友,其交往之广遍及大江南北,连清末状元、两代帝师翁同和,也专程来求他作画。1857年冬天,大书法家何绍基来"适园"要求借看清初画家石涛的画,当他看到真迹时,连连称自己有眼福,鉴于求画者日渐增多,难于应酬,陈式金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素画的交换条件,要有声情并茂的诗作若干首。不料此计一出,许多文人墨客丝毫不畏宿,反而诗兴更浓,各方纷至沓来,陈氏碍于情面,只得一一作画酬答,也就流传出以"以诗易画"的艺坛佳话。于是大江南北文人墨客都纷纷慕名而来,据说全盛时期,陈式金收藏名人字画碑帖达500多种。最与众不同值得炫耀之处,是他还请匠师把其中45幅镌刻于石,便于指划揣摩,与古人意会。如今大部分石刻已经不存,仅有元代倪瓒山水石刻一方。清代梁同书、明代董其昌等少数几方手迹石刻。适园壁间还有王羲之《换鹅碑》,这些碑刻在幽静肃穆中平添了一分翰墨飘香的儒雅韵致。有幸在拍摄期间我碰到了书画院的老师,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仅存几块石刻的历史文化。在这里,自然奇石与名人碑刻及园林建筑空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有质朴厚重,又有优雅远逸,漫步其间,既可亲近人文,又可赏析玩味,还能收获学养,引得后世之人也偏爱在此留下文字,如今园中走廊随处可见的字画,无一不是喜爱舞文弄墨者提笔抒怀的作品,这些文字的出现,更是与适园的洒脱相形益彰。这种艺术文化之美韵也正是适园能入选中国百座名私家园林之一的最重要因素。

适园是江南园林胜景之缩影。以小园去展现大自然景致,它表达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情趣,蕴含丰富的艺术文化,而艺术文化是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是一种高贵的山水精神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适园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的它是一种活法,一种生活态度,它在于外物,更在于心境,从无定式,由心做主。

附件:

    • 阅读(182)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