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数春夏秋冬,属五月最美。5月13日上午,“潘宇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工作室主持人潘宇老师的带领下,在夏港实验小学举办了主题为“2021年江阴市小学美术‘三力’课堂教学研讨暨‘潘宇名师工作室’单元课堂教学展示”的活动,江阴市各校小学美术教师代表以及特邀骨干教师共12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自2020年开始,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潘宇导师的带领下,根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材内容展开了专题性单元教学研究,力求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次活动以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中《美丽的园林》、《水墨园林》、《我造的花园》为基础,以“古典园林”主题,采用“3+1”的教学模式(三节课+一个讲座),开展了小学教材单元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本次课堂教学展示获得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致好评,也为小学美术教学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向单元课堂教学发展的新路径。
以小见大,别有洞天
王芳老师执教的是《美丽的园林》。王老师以一枚太湖石为点,以点及面,层层推进,引领学生了解园林构成要素,理解造景手法,感受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课堂教学,亮点纷呈:“特”——王老师用一种特殊的油纸,采用拓印、剪纸的方式,将太湖石独特的肌理完美的表现出来。“精”——表现在环节紧凑,结构精炼,体验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含蓄美、装饰美。“彩”——王老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多姿多彩。利用“借景”借借看、“藏景”捉迷藏、“框景”来取景、拼摆园林小元素等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游览者,在欣赏美丽的园林,同时感悟了中国传统文化。
笔写古意,心绘美景
《水墨园林——亭趣》这一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点带面,生成诗意课堂,彰显水墨趣味。黄洁蓉老师把“点”精准地落到拙政园的“亭”。先从亭子的“位置特殊”和“造型独特”上初步感受亭子的“趣”,引导学生从位置经营和墨色层次上表现一座有趣的水墨亭子;再从视频赏析中感受亭子的“人文内涵”,挖掘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深入感知亭文化的妙“趣”横生;最后在范画赏析中让学生掌握了“添景成趣”的方法,学生通过将传统水墨的淋漓尽致和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相结合,呈现了一幅幅构图巧妙、墨色丰富、意境优美的水墨园林,将亭之“趣”推向高潮。短短的一节课,黄老师用大气唯美的演绎,魅力十足的课堂语言、落落大方的亲切教态,以亭带动一座园林,以一座园林带动古典园林,以墨色趣味呈现园林意境。
触类而长,洞悉光亮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座花园,丁陈滢老师《我造的花园》,依托于前两课的基础和对教材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材料,用剪、折、卷、粘等方法制作园林元素,感受材料之美,学习并尝试立体造园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完成造园,感受园林之美。选择正在改造的江阴南门八字桥公园为起点,学生自主探究从亭顶的制作开始一直到其它元素的制作,再到最后的布局尝试,“探索”课堂是学生在时间的流动中体验“雨后春笋拔节的声音”。
也许我们对“探索”课堂教学做了精心设计,也许不尽人意,会有“失败”,但同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同样会是学生的收获。
澄江园林之胜,水墨江南入画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前面三节课的知识铺垫,杨晓娜老师以《适园游记》为专题讲座带领全体老师一起走进了“澄江园林之胜”的江阴适园。适园闹中取静、偏安一隅,虽然被录入了《中国近代园林史》,还被列为全国百座名私家园林之一,但是在江阴却鲜有人知,以至声名湮没。杨老师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记录,从适园的历史人物、规划布局、景点文化等方面展开阐述,让我们“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听课老师们纷纷表示要把适园引入课堂教学介绍给孩子们,将“园林”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从纸上移步足下,在进一步感受古典园林“美”的同时让孩子们思考在现代环境中如何更好的弘扬和保护本土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和热爱之情。
积跬步,至千里,且行且思且成长
在场的特邀嘉宾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高质量的点评。毛洪伟老师谈到这次单元课教学活动“简约而不简单”,知识重组再架构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刘亚英老师谈到三个老师能利用自身优点发挥特长,教学基本功很重要。胡艳华老师说一堂优秀的课是一群人的智慧,教师的自信是一种能力,持续学习是我们视野开阔,每一个老师的成长就带动了一群老师的精神生长!陈伟老师谈到三堂课的诗情画意,唯美务实,非常内涵深刻,是否可以借鉴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大师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把传统园林融入现代元素?李蕾芳老师指出,这次活动是一场“趁热打铁”,让缺失的园林文化再次回炉。朱礼平老师对教学设计的新意高度赞扬,看到了生活中的艺术和人文色彩的结合。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在这个五月,我们怀揣美好,也许这次研讨不尽完美,在核心素养指引下的三力美术课堂将会越来越精彩!我们相信追光的人自己也会身披万丈光芒,且看岁月漫长,明天就在前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