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传承与创新
——听无锡市音乐教学评比活动有感
2020年10月21日,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我有幸参与聆听无锡市初中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无锡市共有19位教师入围现场教学评比。参加教学评比的19位老师们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新颖的授课思路,流畅的教学环节。精准的课堂语言,使每一节比赛课精彩纷呈,亮点迭出。学生在这一堂堂激情澎湃的教学课中,体现了良好的艺术素养。
我也在课堂学习聆听过程中,收获颇多,结合自己平时的初中音乐教学。有以下思考:
民歌的欣赏与教学是中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优秀宝贵财富,也蕴含着各个民族的文化。但对于我们平时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民歌往往所处的地域广泛,不是所有的师生都有所涉猎。对于我们教师的知识储备来源大多也是都是通过书籍,网络,多媒体。民歌的演唱方式多为原生态唱法,音域宽广,音色嘹亮动听,也在欣赏或模仿上,给了我们一定的难度,如:范课中的《赶圩归来啊哩哩》《香格里拉并不遥远》旋律起伏大,活泼跳跃,音域起伏大,要在演唱上能自如完成,需要花很大功夫。结合我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觉得我还离上好一节民歌课的目标有一定距离。家常课花的功夫,只片面的完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唱。但赛课教师们,不仅完成了教唱,更多在做的都是如何与时代接轨,让学生对民歌真正感兴趣。或是用一节课来帮助他学会一些音乐技能。如《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授课老师,用民歌唱法和流行唱法结合来演唱歌曲。流行唱法需要流行元素,于是课堂中完成对歌曲的改编,变成rap版本。动感的节奏,配上教师激情的范唱,让这种创新的结合深深进入学生的心里。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创编出来的,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感极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一整堂课让人欢畅淋漓。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仅完成了,教唱课的流程,也就是技能的传承上。但是效果不尽人意,越是强调的地方,学生越是记不住。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知识不感兴趣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能是填鸭式的,本末倒置的。聪明的教师会把创新思维放在第一位。如何让遥远的民歌,变得不遥远,变得生动起来。现在的音乐课堂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音乐课又是非常好组织开展活动的课程,用丰富的音乐活动变成一种良好的手段和媒介。结合当今的热点、流行元素、高科技进行创新,显得格外重要。在聆听完整个课程后,我发现所有赛课教师的共同点。非常注重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达成。这个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首位。也就是除技能目标外,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中学音乐课面临艺测考试的大环境下,我们很容易把这个最重要的目标给忽略掉。只关注学生会不会唱,会不会写,会不会答题。而艺术课程本身应该有的文化传递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浩瀚的人类历史,产生了无数优秀艺术作品,有些传承千年,当再去欣赏时,会有一种划时空的微妙之感,我们去学习它,不仅仅只是学习它表层的东西,应该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也是我今后教授音乐课需要去提高的部分。有些老师的个人魅力,可以让课堂文化娓娓道来,传递的很舒适,有些老师可以在丰富的活动中,将文化发掘,让艺术与文化魅力结合。最后,教师必需要自我不断的学习。我之前一直浅薄的以为,只要备好课,有好的教案就能上好课。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能决定上好一节课的原因是多样的。当然必须要认真备课,磨出好的教案。这只是第一步,更多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如精美的多媒体PPT制作、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教师个人的素养、性格等等决定。这些赛课教师们,在音乐以外的素养都是高到惊人,如ppt,我就见到了我从未见过的用波动的音轨,提示学生旋律的起伏,一目了然。或是飘落的樱花,让原本模式化的我,惊叹,ppt还可以这么美。还有电子鼓、库乐队等等高科技的加入,虽然自己平时也有涉猎,但从来不敢想,能把这些放在课堂上使用。原因很简单还不能熟练操作,自由驾驭。教师们丰富的文化内涵,都让我不停的感慨,学习之路是漫长的,人生就是不停的学习,不停进步的过程,一旦你停止学习的脚步,立刻会与时代脱离。学生现在被输入信息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音乐教学也是要不断革新,不安于此,继续前行,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实现它的传递知识文化的使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