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良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小学新结构学习”推进会 2020-10-19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十月,秋色正美,秋意正浓,为推进学校无锡市教学改革前瞻性项目的顺利进行,10月14日下午,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隆重举行了“小学新结构学习推进会”。会上,沈俊杰老师首先上了一堂新结构学习理念下的数学示范课,接着由杜海良校长就这节课作了设计点评,随后作了专题讲座《小学各学科新结构性学习之辅延思考与行动》,为全体辅延教师点亮了未来教学研究前进的明灯。

  会始,沈俊杰老师在五楼阶梯教室展示了一堂二年级数学与语文学科融合的《角的初步认识》。
这堂课让老师们认识到:
   学科间的融合,并不是为了融合而融合,也不是简单的语文+数学,而是为了突破难点向其它学科的借力。
  本课教学中,二年级学生在判断角的大小时,往往会受到原有认知经验的干扰,产生负迁移,把角的两条边围成区域面积的大小作为判断角的大小的依据。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沈老师在教学中借助了语文学科的“象形文字”“查字典”和课文《大还是小》等资源,有效突破该难点,为数学课增添了几分趣味。
除此之外,沈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锐”和“钝”这两个汉字的含义。学生在字典的多个释义中,挑选出了:“锐:锋利,尖,与‘钝’相对:~利。~不可当。”“钝:不锋利,不快,引申为不顺利:这把刀真~。成败利~。”学生当即说出“被锐角戳到会很疼,钝角就不会”的感受。
  在语文的理解中,不经意达成了数学的教学,学生不仅表现出格外浓厚的兴趣和兴奋,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数学家德乔吉曾说过,“数学的思维与想象是无边际的,但是另一方面,现实世界是由可发现和不可发现的事物构成的,而数学能够通过对可发现事物的观察通向对不可发现事物的想象,这正是数学力量的奥秘之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其它学科的资源,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发现数学文化的美学内涵,产生数学文化的情感共鸣,并通过课堂教学,探索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海德尔说:“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课堂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找准学科间的融合点,统整架构学习内容,将点燃不一样的教学形态。
  从汉字起源甲骨文的“角”,到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再到学生触摸到荷叶卷起一个角,从荷叶上抽离出一个角,我们看到教师与数学、与文化之间有着一种不离不弃的笃信,只要我们尽可能的去关联“元”,去探寻知识的“源”,我们都能看到每个数学知识背后都有着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朴实无华的思想方法,和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
  课结束,杜校长对这堂课作了精彩点评,同时给予全体老师指导,他指出:《小学新结构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是学校的无锡市教学改革前瞻性项目,新结构性学习是“素养结构”语境下的学习模式,它是指从目标、内容、实施等层面出发,通过特定的逻辑把原本分裂的教育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把未分化的教育要素纳入教育实践当中进而促进儿童素养结构全面、个性发展的过程。“大概念”统摄性学习、学科外“学习单元”主题性学习和“项目化学习”均属于结构化学习的范畴。
  杜校长鼓励老师找准学科间的融合点,统整架构学习内容,就能点燃不一样的教学形态。

附件:

    • 阅读(14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