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主题,阅读课堂永远的“魂” 2020-10-19
网站类目:研究成果获奖 姓名:刘秋东 所在单位: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获奖类别:论文发表 获奖级别:省级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0000-00-00 评比部门:广西教育学院 发表刊物:《中学教学参考》 刊物级别:省级 发表时间:2020-04-18

探究主题,阅读课堂永远的“魂”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刘秋东

要: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不同主题的文本,如何引导高中学生探究并理解文章的主题,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感受文本的内容、把握文本的情感、探究文本的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得更深、更透彻。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主题探究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不同主题的文本,如何引导高中学生探究并理解文章的主题,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主题梳理文章线索,将文章的内容读薄;还要引导学生尝试推敲文章的词句,将文章的内容读细;更要让学生尝试从语段变式中感受到文章复杂的情感,将文章读透;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围绕文章主题进行深度探究,将文章读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住文本阅读之“魂”。

一、梳理文本,整体感知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篇目都有较长的篇幅,要读懂这些文章就要把握住文章的线索,尤其要找到那种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关键词句。教师若能促使学生找到文章线索,梳理文章结构,则能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阅读起这些长文来便会容易得多。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虽然只是《雷雨》的节选,但是已然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批注法、表格法来辅助阅读。一边阅读可以一边标注出剧中出现的人物,并写上其和剧中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此关系可以包括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还可以标注上两人因为何种原因而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批注完全文后,则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将文章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用图表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便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文章的行文线索,搞清楚其戏剧冲突的发展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人物的情感纠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参考自己已经完成的图表进行思考,看看能否回答这些问题。如:“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有什么情感纠葛,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还有情感,反过来,鲁侍萍对周朴园又怀着怎样的情感呢?”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清楚文章的线索,感受文本主题。

教师在教授这类文本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批注法,将文章中重要的词句摘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最后整理自己的批注内容,搞清楚文章的线索和结构,这样便能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

二、推敲词句,推敲隐含

学者于漪提出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会有一些言简意赅的词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住这些词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隐含的内容,令学生深深感受到其中隐藏的情感,这样能促使学生点亮心灵的火花,让学生产生和作者的共鸣。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推敲词句,挖掘其中的隐含的主题。

在学习《拿来主义》一课时,学生发现,作者对于那些不懂得“拿来主义”的人进行了界定和区分,将其分为“昏蛋”、“废物”、“孱头”等几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词汇进行推敲,看看作者在文章中将其定义为哪一类人,作者对这些人的态度十分一样,进而判断作者的隐含文意。学生发现,作者对于这几类人的态度有所不同。对于“孱头”,作者指责其有一定的热情,但是却对中国和外国的旧文化感到害怕,不敢接受,因此作者批判这些人是“孱头”,目的是想要激发这些人的勇气,将这些人推出去。但是对于“昏蛋”和“废物”,作者的态度就只有批判了。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隐含主题。作者发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孱头”,并希望这些人能改变现状,加入到对旧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中,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得到发展。

在锤炼词句的过程中,学生能领会到词句中隐藏的内容,感受到作者暗含的思想,教学效果自然能更好。

三、语段变式,感悟情感

学者韩春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倡文本精神,也就是要让学生对作品的文字进行感悟,品尝出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各种文本都有或明显或暗藏的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若能对其进行意会则能感受到其中深情。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意会外,还要鼓励学生说出这种情感表达的内容,这样才是真正读懂了文章。

《荷塘月色》一文是抒情写景主题的文章,这类文章大多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分析文章中的语段变式,感受其中的情感。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段文字展现了作者在月下行走时内心的情感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更多描写的是安静的荷塘美景,为何不将‘热闹’、‘群居’去掉,单单讲自己喜欢冷静和独处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有学生敏锐地发现了文章中的某些句子,作者回想起了《采莲赋》里的句子,想起了当年嬉戏的场景,但是又提到“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也就是说作者的确并非不喜欢热闹和群居,而是现实社会令其无法享受到嬉戏的热闹场景,因此作者只能退而追求内心的宁静。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存环境,讨论一下为何作者认为“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

很多文章中隐含着各种辅助的情感,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邃的文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抽丝剥茧,一层层挖掘作者的情感。

四、补充材料,深度探究

学者孙绍振提出学生一望就能知道的知识,教师不必去教授,教师要着重教授那些学生一望之下不能知道的知识或以为自己知道但是实际上却不知道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时,也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适当给学生补充一点资料,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感受文章的厚度。

《边城》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小镇茶峒的人文风光和自然风景,展现了翠翠天真淳朴的内心世界。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更多沈从文的作品。除了可以阅读《边城》全文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沈从文其他乡土主题的文学作品,如《长河》等。在阅读中,学生意识到了作者的创作主题,作者在作品中表现了对淳朴的湘西世界的赞美,但是同时也意识到了湘西世界已经在现代文明的作用下变得不是那么纯真了。因此作者表示了对其的担忧,希望能够借助《边城》等文学作品呼唤人们的意识,让人们认识到要自觉维护纯净的乡土世界。在拓展阅读中,学生对作者沈从文的创作思路和其创作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巧妙运用各种资源。若能给学生展示一些和文本主题有关的拓展资料则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深邃。

五、自主阅读,多元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文学名篇佳作。这些文学作品除了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之外,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即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的多元化阅读。课本中所选取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古今中外具有极高文学成就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很高的文学造诣,高超的写作技法,还蕴涵着作者强烈、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在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不同的读者因为其生活阅历、自身个性、文学修养、知识层面的不同,而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千差万别,其文本主题的确定各不相同。这些作品如果用单一的主题或者特色来概括,那么就认识不到其、作品本身的真正价值。作为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只是课文的重点之一罢了,决不是课文的所有内涵。如果语文教师认识不到语文教学的这一特性,就必然会使语文教学简单化,学生也就领悟不到课文的生命力,也会使学生的思维简单化与僵化。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阅读,自主交流各自意见,促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产生,让学生充分与作者、文本对话,从课文中读出个性化的体会,碰撞出思维火花,提高文学审美与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可以有效开拓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的实效性。例如鲁迅先生关于《红楼梦》的论述,也体现了不同读者对同一文学作品解读所产生的体验不同的现象。鲁迅先生说,仅仅是对红楼梦命意的理解,因为视角不同就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经学家读《红楼梦》看见了《易》,道学家看《红楼梦》,看到了淫,才子读《红楼梦》,看到了缠绵……,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时间段不同,心境不同,往往对同一篇课文所作出的解读也不相同。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年轻的时候读向子期《思旧赋》,对他为什么只是寥寥的几行文字,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的写法感到奇怪,而到现在才懂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做。

所以,在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阅读中,由于读者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生活阅历的不同,对同一篇课文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主题的确定也不尽相同,其实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的部分剧情。如果我们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进行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再对课文进行解析与引领式解读,然后按照教学参考书总结出一些固有的说辞来强加给学生,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发挥,还影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阅读与体验,学生就走不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走不进文本的灵魂深处,就不可能与文本和作者进行近距离对话。教师简单的结论,给课文的主题打上了标签,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审美体验。如教学《哈姆雷特》,就可以引领学生从历史传统的视角,读出人文主义者的反思主题;从观众审美的视角,读出惊心动魄的复仇主题;从道德批判的视角,读出对罪恶欲望的抨击主题;从古典主义的视角,读出悲剧英雄的抗争主题;从现代哲学的视角,读出人类本体认识的主题;从心理分析的视角,读出恋母情绪的主题,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给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学生认识到相同的文本,由于阅读视角的不同,其主题也是不同的。通过这种多元化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主题,则要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感受文本的内容、把握文本的情感、探究文本的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得更深、更透彻。

参考文献:

1.张贤淦.浅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阅读的几点认识[J].成功(教育),2008(5).

2.周玉明.高中阅读教学重在文本的深度解读[J].上海教育科研,2011(9).

3.林伟明.文学类文本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设计取向[J].语文知识,2015(6).

作者简介:刘秋东,男,1984.11 ,语文,中学一级教师,15251598866,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阴市华士镇环南路80号。

  • 阅读(174)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