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开学初接到蒋老师的任务,需要在九月份的名师工作室上一节课。我心里顿生激动与忐忑。对于新手上路的我来说,能有一次上课的机会,从心里非常感谢蒋老师给我的机会。这次活动强强联手也集合了朱华琴老师名师工作室和马俊燕老师名师工作室。
前期的准备——这学期教八年级,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学内容。对我来说每一步都是挑战。八上满满民族风也让我心生敬畏。我带过几年的合唱团与和小朋友打交道的经验,在分析自身情况,我还是比较喜欢律动与合唱的课型,很快在作品中选择了《赶圩归来啊哩哩》,并上报课题。
过程与研究——接下来的备课才是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按照初定的备课思路我在网上搜集了各种优质课的视频资料,能选取的内容素材并不多,也没有现成可以用的资料,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来备。好在教参资料里的东西不少,帮助我完成备课内容。初稿很快完成,课件简易的做了一下。我就用本校学生试上。第一次上完我就意识自己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准备前只顾研究自己,没有去研究学情和学生。他们对于双声部,就是一道坎,我试图也尝试用科尔文手势教和引导,作为课前双声部训练,效果甚微,双声部的尝试,我产生了怀疑。仔细研究教参,看到了教参上的双声部也是为体验多声部,而编创的。为了体验歌曲的民族性,和丰富的变化,我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于是把备课的合唱重点拿掉,变成教完歌曲,让学生参与改变音乐要素,让音乐变得更丰富。后面的内容随之做了修改。体验活动中包括:力度的变化、情绪的加入、人声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声势节奏的加入等等。思路理顺后,蒋老师帮我找来一位导师王筠老师,我把教案发给她,王老师精心帮我修改,拿到修改后的教案,我开始制做PPT。但是内心的忐忑始终没有减弱。毕竟一节课的课堂把控,活动过程还是靠老师自己的能力去掌控。
紧张的当日——9月29日,满怀着激动与紧张,终于要来到上课的地方,整个教室,对我来说都充满着陌生,陌生的听课领导,陌生的学生。但当我看到和蔼可亲的蒋老师,他一直在鼓励我,让我倍感温暖。教研员朱老师也百忙中抽空来亲自参与指导,也让我内心里充满敬佩。一节课,我尽可能让自己自如面对各种问题,从容的上好这节课。40分钟的课,时间卡的刚好,过程也没有出现多媒体的问题。这是欣慰的。
回顾与收获——课后各位专家老师针对于课堂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回顾自己的这节课,我课后不断反思,首先对于课堂,一节课必须从头到尾立足于学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非常重要的一步,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设计每一个环节,而环节的设置也要适合教师的。如果活动的设置是为了形式,想必最后呈现的结果是学生动不起来,教师上不起劲。所以在观摩后面沈思思老师的课。她的活动课的安排,显得自如,且能动性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更加关注学生。其次,常规课必须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有能力上公开课的教师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必须要长期严格打磨自己才能走上更大的舞台。越走的远,承载的压力和责任越大,甚至是团队的力量。这些素养必须是平时的积累,所以上完这节课后,我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平时的每节课对自己必须是高要求且常思考。最后,注重课堂细节。这次有一些不足表现在细节上,比如指令给的不清晰,有时会让学生手足无措。对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要求更高。工作中,自己应该更主动。比如积极主动找到导师,上完整的课给导师听。这样呈现的效果是立体的,进步会更大。
九月份的这次活动,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在职业生涯迷茫的时刻,知道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学习前浪们很多的经验,可以说是外在内在的双收获,也借此机会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前辈。看清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努力,给后面进来的老师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