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学习《嘎达梅林》教案设计
江阴市顾山中学吴佩
在这个阳春三月,朝气蓬勃的春天,我们跟随“蒋一禾名师工作室”进行云学习活动,一起展开对教案设计的学习交流讨论。今天我就《嘎达梅林》教案设计的学习,进行总结。
我们对于优秀教案的评判标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已非常明晰。好的教案,要符合课标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根据以上理念来设计我们教案的核心。
教学目标的设计,《嘎达梅林》教案遵循了三维目标的设定,首先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学习了《嘎达梅林》能让我们对蒙古族英雄肃然起敬,心中燃起对英雄的之情,上升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这一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音乐背景、歌曲表现内容中都有所体现。这个是核心目标,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然后是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创作”等字眼中都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并且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将过程与方法体现在目标设定中。最后是知识技能目标,学完这首《嘎达梅林》除了演唱技能外,还有二声部的编配及演唱,能掌握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能区分长调及短调音乐。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本课掌握的知识技能。本篇教案严格按照三维目标设定撰写教案,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在以后编写教案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嘎达梅林》教案中的教学重难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来制定。突出重难点内容。我们能看出,本篇重点是演唱与分辨长调短调的技能知识。难点是尝试创作低声部。这里可以看出,以尝试创作,学生为主体,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在设计中作为教学难点。在后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导入环节,教师用的情景导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范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样的导入,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可以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让今后学生的齐唱或是独唱,增加了信心。接下来,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歌曲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经过刚刚的认真聆听,这个问题抛出,学生马上进入到情境中,开始想象蒙古人民的生活场景。虽然学生可能没到过草原,但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景设定和多媒体的运用,学生会展开许多的联想。教师接下来,开门见山的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蒙古族英雄的歌曲《嘎达梅林》”教师又以身示范的演唱歌曲,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让学生先感受再思考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情感。这里,学生已经知道,是跟英雄有关的内容,就会有许多的疑惑,注意力自然会高度集中的关注歌词内容和教师演唱歌曲的情绪。相信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不难。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继续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师接下来讲解嘎达梅林的故事,让学生引起共鸣,有同理心,并对英雄肃然起敬。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心中都有英雄情结,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对拯救世界,拯救人民,拯救国家的英雄总是心生敬意。教师步步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音乐活动中。使得我们教育的意义升华到人生意义价值观的思考。
教学过程,学唱歌曲的过程,本篇教案设计者非常注重传授演唱技巧,在整个教唱中,使学生在常规的学唱歌的过程,学到很多演唱方法,如:打拍子演唱、声音要有气息支撑等。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改变自己的发声状态,从而学会唱歌。接下来划分乐句,解决常规的谱例中的问题,了解乐句的写作手法。然后,解决重点。了解长调与短调,教学知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学习,分散难点,让学生易于接受。旋律学会,教师有一个环节,让学生自查,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这一个环节特别适合中学生,针对学情,设置恰当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大多害羞腼腆,男生嗓音发声变化,不敢唱歌。教师这时的关心,在心里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心关爱,从内在对学科产生兴趣,自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歌词的学习部分,采用朗诵歌词,从文字上,感受句子的节奏感和美感,也能感受到情绪的层层变化。并用小鸿雁、大鸿雁、飞向南方来体会歌曲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唱歌曲,解决节奏问题,全班同学学会演唱《嘎达梅林》。接下来,展开一系列音乐活动。变化演唱形式、轮唱、合唱、口琴伴奏唱、跟范唱一起演唱、欣赏马头琴演奏版本、欣赏男中音版本演唱、欣赏腾格尔演唱版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喜欢哪个版本。提升我们的审美情操。课堂最后,教师总结整节课,回到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上,让学生从《嘎达梅林》音乐活动中,从单纯的演唱歌曲上升到对英雄的赞美,再到关注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的价值观的提升,整节课结束。整篇教案,还是非常规范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接下来,说一下我认为本篇教案的不足之处。好的教案一定是备课扎实,备课充分,并且能反映教师扎实基本功。本篇教案,改进一。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尤其是重难点的体现。如蒙古族民歌的分类,是教学的重点,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详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区分长调与短调。如果作为一篇优秀教案,换一位教师,拿着这篇教案,应该也可以上一节还算完整的课,但是本篇的教案,我可能还是不清楚这个环节该怎么教,用什么方法教。改进方法,长调短调,我建议,可以用列表格的方法,用举例和对比的学习方法来掌握,能通过图表判断任一首蒙古民歌的分类。需要改进二,教案后半段的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太多。我们课堂教学最忌讳的教师就是“走流程”,选择的活动一大堆,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但是每个活动有没有达到目的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如果一定要那么多活动,本篇教案我修改为,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学生自主活动,最后教师主持,学生反馈结果,教师给予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公正客观的课堂评价,从而达到活动的意义,如齐唱、轮唱、合唱、乐器伴奏唱等等。如果需要摘取适当的活动,我认为教材已经给出了二声部,设计二声部的活动可以去掉,各种演唱形式可以去掉。还有口琴伴奏环节也可以去掉,学生已经习惯用钢琴音色去记忆音高,换了一件乐器,来教授二声部,我觉得并不可取,还增加教师备课的难度和负担。整节课把二声部唱好,让学生在多声部的活动中感受不一样的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后面的音乐欣赏,选择一个马头琴版本作为拓展活动,除了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也能了解蒙古族乐器。选取可行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嘎达梅林》教案的学习,我也深刻反思我们平时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也会不经意变成,泛泛而谈的音乐课,教案简单,内容多而繁杂,抓不住重点。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道路,在独自前行的过程中,有工作室名师们的指点,相信会少走一些弯路,一路且行且思考,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