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楠 以形促思,以理促法,打造计算高效课堂 ——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为例 2020-10-18
网站类目:成员教学实绩

以形促思,以理促法,打造计算高效课堂

——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为例

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  李亚楠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是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也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是退位减法教学的起始。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错误率较高,为此在教学中,我也在追寻更高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下面就通过2次教学的新授环节,简单谈谈我的体会和收获:

第一次教案:

环节一:复习

  1、出示:35—2

  2、说说35—2的计算过程,怎么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环节二:新授

1、出示:35—8。独立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提问:为什么不能像刚才那样先算个位上的5减8?

3、出示小棒图:个位不够减了,该怎么办呢?我们看着小棒图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对照小棒图讲述自己的方法。

5、追问:有的小朋友先去掉5根,再拆开一捆去掉3根;有的小朋友直接拆开一捆去掉8根,这些方法都很好。而且这些方法都有相同之处,都要拆开一捆。为什么要把这捆拆开来?要不要把3捆全部拆开来?为什么?

6、形成方法:个位上5个一减8个一不够,拆开一捆,就有15个一。把35分成20和15,先算15—8=7,再算20+7=27。

7、指命说说计算过程,互相说说

8、练习分解式:先独立尝试

     65—8    24—9     50—6

(1)说说怎么分?为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此次教学,真正借助小棒进行算理理解和算法演绎的过程只有1次,更侧重于分解式的教学,针对算法的练习比较多。但是在学生的独立练习中,计算仍旧有很多错误,归结原因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导致在算法上错误频频。一节课结束,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达到正确口算的水平,很多学生仍旧要借助分解式计算,而对于学困生,课后仍需要借助小棒帮助理解计算的理和法,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回顾整个新授过程,最大的教学不足体现在算理的理解上,虽然在设计上有小棒图的演绎,但分量不足,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理解透彻,在算式分解中也只是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阶段。因此,我决定在新授环节增加小棒图的演绎,希望借此能让学生更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算理,进而促进算法的形成,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故将新授过程修改如下:

第二次教案:

一、复习导入

1、35—2会算吗?看着小棒图说一说怎样算?

生:把35分成30和5,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3=33

2、小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要从单根的小棒里去掉单根的小棒,先算几个一减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

二、利用小棒,理解算理。

1、35—8:还是35,现在要减8,怎么算?

生:5减8不够减

2、遇到新情况了,5个一减8个一不够减,该怎么办?对着小棒图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从1捆中拿掉8根

先拿掉5根,再拿掉3根

3、我发现不管用什么方法,小朋友都要从这1捆中去拿,所以我们可以拆开1捆。

﹙1﹚拆开一捆是10根,现在单根有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15根的?

生:拆开是10根,原来还有5根,10加5等于15根。

﹙2﹚拆开后别忘记和原来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单根就有15根。

﹙3﹚现在单根的小棒够了吗?谁来算?15-8=7

﹙4﹚再怎么算?怎么变成2捆了?

生:还有1捆已经拆掉了。

﹙5﹚拆了1捆,十位上就少了1个十。

    4、谁来完整地说说我们在计算35-8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样解决的?﹙屏幕上回顾)

41-7

﹙1﹚  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情况?你想怎么办?

﹙2﹚    根据学生的表述结合课件展示。

突出:遇到什么情况?怎么解决?现在有几个一?还剩几个十?

   50-4

﹙1﹚  单根的小棒一根都没有了,还会算吗?

﹙2﹚    结合学生回答展示课件。

追问:单根怎么正好是10根呢?十位上发生什么变化?

三、利用分解式,掌握算法

75-9

﹙1﹚  没有小棒图了,你还会算吗?

﹙2﹚    想一想,遇到什么情况?怎么办?

﹙3﹚    5个一减9个一不够减,拆开1捆是10根,单根就有多少根?十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4﹚    按照你们的想法,就是把75分成了60和15,先算15减9等于6,再算60加6等于66.

﹙5﹚    说一说,怎么分,怎么算?

生:5减9不够减,拆开1捆是10根。把75分成60和15,先算15减9等于6,再算60加6等于66,

练习分解式62-5,40-8

此次教学由4幅小棒图展开,第一幅是复习不退减的方法,第二幅着重利用小棒图讲解退位减的算理。第三第四幅图巩固算理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退位减的理,从而感悟计算方法。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出示分解图,帮助学生由形象理解到抽象运用。经过此次教学,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明显提高,一大部分学生不需要借助分解式就能熟练口算,一小部分学困生即使要利用分解式分步思考计算,但是分解式的使用也很熟练。

通过这两次计算教学的对比,我收获良多:

一、以形促思,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两次新授的过程都有结合小棒图来进行算理的理解,但是2次小棒图的运用时机和使用程度不同,对学生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教学在新授环节展示小棒图,且只运用了一次,就很快过渡到分解式的教学上,所以一部分学生对拆小棒有印象,但是什么时候拆?拆开后又要怎样计算?他们并没有十分了解,所以在后续的学习和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第二次在复习时就出示了小棒图,然后通过小棒图对比,产生“个位不够减”的认知冲突。着重讲解35减8的小棒演示过程,接着再通过41—7,50—4的2幅小棒演示过程,让学生将计算的过程通过小棒的演示直观的体现出来,这样形象的演示,更方便学生的理解。

二、以理促法,帮助学生理性化运用。

算法的掌握应建立在对算理的高度理解之上,特别是对于一种新类型的计算起始课。这两次的教学经历也证明了算理的理解对学生自主思维的重要性。在第一次的教学中,虽然也有理的讲解,但是明显太薄,还不够圆润丰满。所以在第二次的改进中,增加了35-2和35-8的对比,强化认知冲突。在35-8的小棒教学结束后,紧接着安排2幅退位减的练习图,让学生对退位的原因、退位的方法以及退位后的计算过程都有更深刻的感悟。这样,再从图抽象到式,学生的思维更清晰,对算法的掌握和运用就更加得心应手,有的学生完全可以不借助分解式这一辅助方法,直接进入完全口算化的状态。可见,算理的深刻理解是算法熟练运用的基石。

三、条理表达,帮助学生有序化思考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语言表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直接代表了学生内在的思维情况。在第二次教学中,在几次小棒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都用了同样的语言帮助学生思考: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想怎么办?利用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先观察几个一够不够减。现在有几个一?还剩几个十?利用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拆开一捆后几个一和几个十的变化。通过有条理的引导,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完整地回顾整个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述。

低年级的学生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计算的教学应以算理理解为重,面向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形促思,以理促法,不能仅满足于学生最后会计算,更要追求让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要深化学生的理解,更要深化我们的课堂。

 

 

 

 

 

 

 

 

 

 

 

 

  • 阅读(165)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